普陀區(qū)外來兒童預防接種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12 07:09
【摘要】: 一、研究背景 我國實施擴大免疫規(guī)劃(EPI)后,先后實現(xiàn)了以省、縣、鄉(xiāng)為單位兒童接種率達到85%的目標,消除了脊髓灰質炎。20世紀80年代中期后,我國改革開放和經(jīng)濟發(fā)展,人口流動不斷增多,免疫規(guī)劃工作面臨外來兒童接種率低、疫苗可預防傳染病發(fā)病比例高的嚴峻挑戰(zhàn)。普陀區(qū)外來人口占戶籍人口近1/4,2004~2006年的接種率調查顯示,外來兒童建卡率、接種率較低,接種及時性差,不利于全區(qū)疫苗可預防傳染病的防控。 二、研究目的 了解普陀區(qū)外來兒童預防接種的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為提高外來兒童接種率,改善外來兒童接種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 三、對象與方法 1.資料來源 采用二階段抽樣方法,從全區(qū)10個街道(鎮(zhèn))中隨機抽取2個街道(鎮(zhèn))的4個里委,對符合外來兒童納入標準的家長開展問卷調查,了解外來兒童家庭的基本情況、家長對預防接種的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以及外來兒童第一類疫苗接種情況等。外來兒童納入標準為:非本市戶籍、年齡為3個月~6歲,且來滬連續(xù)居住時間≥3個月:或者是在本市出生、年齡<3月齡、非本市戶籍的兒童。每戶外來兒童家庭中調查1名家長。 采用立意抽樣方法,對預防接種人員、衛(wèi)生行政官員、疾控機構人員和街道(鎮(zhèn))、里委干部進行訪談,了解他們對外來兒童接種工作的態(tài)度和工作方法、外來家長的依從性及影響接種的因素等。 2.分析方法 定量資料采用統(tǒng)計描述、χ~2檢驗和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等方法。定性資料采用框架分析法。 四、結果 共調查487名外來家長,外來兒童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初中和中專技校為主,分別占調查總數(shù)的61.61%和60.57%。44.56%的家庭有2個及以上孩子,86.04%有1個0~6歲的孩子。54.00%的兒童父親從事個體小生意,67.97%的兒童母親從事家務。20.74%的外來兒童家庭平均月收入2000~2499元。 調查了534名外來兒童,男性占54.31%,年齡中位數(shù)為1.91歲,61.80%是獨生子女或排行第一。第一類疫苗接種率為76.40%,同期本市兒童接種率為97.83%。未完成接種的有126人,疫苗未種原因多選項中百分比居前三位的分別為:不知道接種時間(43.65%)、孩子外出(34.13%)和孩子生病(21.43%)。 單因素分析顯示以下因素可能與接種率有關,兒童年齡(χ~2=15.514,P=0.008)、居住地區(qū)(χ~2=10.320,P=0.016)、外來人口集聚地(χ~2=7.536,P=0.006)、父親文化程度(χ~2=15.407,P=0.009)、母親文化程度(χ~2=12.485,P=0.029)、家庭平均月收入(χ~2=18.759,P=0.001)、出生地(χ~2=13.263,P=0.001)、是否離滬(χ~2=14.024,P<0.001)、最近一年中曾離滬≥2周(χ~2=19.006,P<0.001)、首次在滬居住≥3個月時的年齡(χ~2=53.033,P<0.001)、建立接種證(χ~2=21.314,P<0.001)、建立接種卡(χ~2=55.285,P<0.001)、家長主動查看預約接種時間(χ~2=13.534,P<0.001)、家長向醫(yī)生詢問接種時間(χ~2=11.278,P=0.001)、向其他家長詢問接種時間(χ~2=7.978,P=0.005)、等醫(yī)生通知接種(χ~2=8.629,P=0.003)、接種證預約接種(χ~2=4.568,P=0.033)、電話通知接種(χ~2=9.816,P=0.002)。多因素分析顯示,在滬出生(OR=0.462,95%CI:0.263~0.812)和建立接種卡(OR=0.208,95%CI:0.096~0.452)是完成疫苗接種的保護因素;最近1年中曾離滬≥2周(OR=2.967,95%CI:1.722~5.112)和首次在滬居住≥3個月時的年齡滿1歲(OR_(ly)=3.038,95%CI:1.126~8.199;OR_(≥2y)=8.294,95%CI:2.141~32.126)是完成疫苗接種的危險因素。 38人訪談結果顯示,外來家長對預防接種的依從性較以往提高。外來兒童未完成接種與家長缺乏接種意識和相關知識有關。醫(yī)務人員面臨外來兒童流動性大、數(shù)量難以完全掌握的困難。工作人員少、防病工作繁重也影響了外來兒童接種管理工作的質量。社區(qū)參與部分外來兒童接種宣傳工作,但未將該人群納入管理范疇。 五、結論 1.普陀區(qū)外來兒童建證率、建卡率和第一類疫苗接種率均低于本市兒童。 2.外來兒童第一類疫苗接種率與出生地、來滬年齡、最近一年內離滬情況和是否建立接種卡有關。 3.外來兒童家長接種意識提高,外來兒童的接種情況和管理難度較以往改善。 4.醫(yī)務人員仍然是學齡前外來兒童接種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缺乏多部門協(xié)作的合力。 5.外來兒童預防接種的工作條件有待完善。 六、建議 1.利用目前社區(qū)管理外來人口的組織網(wǎng)絡,充實外來兒童管理內容,及時掌握外來兒童的數(shù)量和流動情況。 2.利用社區(qū)渠道開展可及性高的預防接種宣傳,擴大宣傳覆蓋面。 3.預防保健經(jīng)費使用與工作績效掛鉤,完善人員配備和硬件建設。 4.加快發(fā)展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R186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R18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萬春;吳菊芳;;上海市南匯區(qū)外來兒童免疫預防管理模式探討[J];上海預防醫(yī)學雜志;2007年05期
2 曹品元;趙麗麗;黃美林;王惠琴;劉世科;;查驗證工作在外來兒童免疫預防管理中的效果評價[J];浙江預防醫(yī)學;2008年12期
3 馬麗黎,胡瑛,王蓓麗,錢建華;上海市大場地區(qū)外來兒童疫苗接種情況調查[J];上海預防醫(yī)學雜志;2002年12期
4 陳煉紅,郎敏;基層衛(wèi)生院對外來兒童四苗接種的管理[J];浙江預防醫(yī)學;1998年05期
5 曾陽;孫美平;;北京市2005年口服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零劑次免疫急性弛緩性麻痹病例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計劃免疫;2006年05期
6 顏云;;2006年臺州市路橋區(qū)外來兒童免疫接種水平及影響因素調查[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08年05期
7 雷志衡,張春杰,馬力,沈宴宏;銀川市某社區(qū)0-5周歲外來兒童免疫接種現(xiàn)狀分析[J];寧夏醫(yī)學雜志;2003年01期
8 姜中馨,單芙香;深圳市羅湖區(qū)外來兒童計劃免疫狀況調查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管理;2000年02期
9 yご毫
本文編號:279022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liuxingb/279022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