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市2006-2012年學校傳染病暴發(fā)的流行病學特征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utbreak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schools in Liupanshui city,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utbreak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Methods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pidemic data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schools from 2006 to 2012 in Liupanshui city. Results 49 outbreak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ccurred in schools from 2006 to 2012 in Liupanshui City. There were 1 077 cases with no death, and the incidence rate was 3.81%. The main outbreak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schools wer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85.71%), 81.63% of outbreaks and 86.91% of cases occurred in rural areas, the highest incidence months were in April and October, and the age of 8 years old was high (72.61%). Conclusion in special school environment, low vaccination rate of students and delayed reporting of epidemic situation are the reasons for the outbreak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the expansion of epidemic situation in schools.
【作者單位】: 六盤水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分類號】:R181.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樓樂平,汪永良;學校傳染病疫情發(fā)生的特點及對策[J];中國公共衛(wèi)生管理;2004年06期
2 郭建萍;郭建娥;張玲珍;;2005-2007年山西省太原市學校傳染病疫情分析[J];疾病監(jiān)測;2009年02期
3 朱慶;;海口市2007-2011年學校傳染病暴發(fā)疫情流行特征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2年2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淑芬,王志強;安徽省大學生體質現(xiàn)狀及10年比較分析[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1年05期
2 黃發(fā)源;骨齡測定及其在學校衛(wèi)生工作中的應用[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2年01期
3 彭迎春,倪進發(fā),陶芳標;兒童行為問題的研究進展[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3年03期
4 朱中平;沈彤;楊永堅;俞翠蓮;劉俊玲;朱啟星;;環(huán)境鉛污染對幼兒體格發(fā)育的影響[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6年01期
5 崔英玲;;長慶油田中小學生肥胖狀況調查[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9年01期
6 劉軍;謝國俊;;肌間溝臂叢神經(jīng)聯(lián)合頸淺叢阻滯用于鎖骨手術麻醉的研究[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9年01期
7 涂紹生;湘西土家族、苗族學生1985—1999年體質健康狀況的動態(tài)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8 張?zhí)斐?青藏高原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分析——土族、撒拉族學生1985~2000年體質健康狀況的動態(tài)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9 張寶鑫;對高等院校大學生體質與健康評價標準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年05期
10 席翼,李強,劉振玉,張根生;青春發(fā)育期間年齡對長時間運動的蛋白質與氨基酸代謝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容;張迪;譚詠惠;顧國家;計洋;;沈陽地區(qū)中小學生形態(tài)與機能發(fā)育水平分析[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A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文集[C];2008年
2 王宏;劉達偉;汪洋;龍倩;陳靜;范遠洋;;三峽庫區(qū)中學生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的定性研究[A];重慶市預防醫(yī)學會2005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3 楊麗琛;樸建華;董杰;黃振武;張倩;馬冠生;;ER-α基因多態(tài)性與中國青春期少女骨骼發(fā)育狀況相關性研究[A];中國營養(yǎng)學會論文匯編之二[C];2007年
4 孟杰;;對青春突增期不同發(fā)育類型兒童少年骨形態(tài)發(fā)育水平的比較研究[A];第十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C];2002年
5 許曉燕;唐久來;劉維民;吳德;周翔;楊世炳;;身高、體重、頭圍與兒童智商的相關性研究[A];中國優(yōu)生優(yōu)育協(xié)會第三屆學術研討會專輯[C];2003年
6 萬義;張?zhí)斐?;湘、黔、桂、滇少數(shù)民族學生身體形態(tài)發(fā)育狀況的動態(tài)分析[A];體質研究與健康促進論文集[C];2006年
7 張?zhí)斐?萬義;張福蘭;;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學生生長速度變化的動態(tài)分析[A];體質研究與健康促進論文集[C];2006年
8 張瑛秋;甄志平;;青春發(fā)育突增期不同發(fā)育類型學生生長發(fā)育標準的制定[A];體質研究與健康促進論文集[C];2006年
9 何衛(wèi)龍;趙廣才;李遠強;;廣州市區(qū)8-18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情況調查與分析[A];體質研究與健康促進論文集[C];2006年
10 王人衛(wèi);張曉韻;黃雅君;李擎;;上海市青少年體育鍛煉、生活習慣與有關健康現(xiàn)狀的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A];體質研究與健康促進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耀東;老年輕度認知障礙的現(xiàn)狀調查、危險因素及早期干預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2 張瑛秋;青春發(fā)育突增期(高峰年齡)不同發(fā)育類型學生體質特征及健康促進[D];北京體育大學;2002年
3 隗金水;運動員選材的選育結合理論與實證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3年
4 尚磊;應用GIS技術研究我國應征男青年體質狀況的生態(tài)學統(tǒng)計分布特征[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4年
5 嚴征;農(nóng)民工子女健康和行為的比較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6 席淑華;飲水砷暴露對仔代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影響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6年
7 顧鋒;尿崩癥的病因和臨床特點以及基因突變檢測分析[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2年
8 江崇民;中國城鎮(zhèn)居民身體脂肪的分布特征及體脂率推算方法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9 馬思遠;我國中小學生體質下降及其社會成因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年
10 汪心婷;“安全學!蹦J筋A防兒童傷害的干預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子路;中國舞、拉丁舞、健美操對青春期前期(9-13歲)女生身心發(fā)育影響的比較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賽麗莎;兒童說謊與問題行為、同伴關系、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姝;高校傳染病預防與控制機制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靜;兒童營養(yǎng)不良血清低分子量蛋白質譜圖研究[D];瀘州醫(yī)學院;2011年
5 任榮榮;不同發(fā)育程度兒童身體脂肪變化及體脂率測量方法的比較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6 龍琴;汨羅市中學生超重、肥胖的現(xiàn)況調查及出生時體重與青少年單純性肥胖關系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7 鄧曉娟;廣州市中學生血壓水平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8 鄭文龍;“快樂10分鐘”體力活動干預模式在小學生中應用效果評估[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楊小林;錦州市漢族成人體成分特點[D];遼寧醫(yī)學院;2011年
10 王峰;山東省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分析與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張穎;曾光;;2004年全國學校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年01期
2 王海波;許國章;;寧波市2005-2007年學校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監(jiān)測結果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8年07期
3 吳位新;金祝平;龐志峰;;金華市2005-2009年學校傳染病暴發(fā)疫情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年06期
4 馮素青;蔡建寧;馬志輝;;石家莊市2004-2010年學校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年08期
5 陳慧萍;徐旭卿;王臻;蔣庭魁;;浙江省2008年學校及托幼機構傳染病流行特征[J];浙江預防醫(yī)學;2009年10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秦利平;傳染病自動預警信息系統(tǒng)預警效果的影響因素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郭建萍;郭建娥;張玲珍;;2005-2007年山西省太原市學校傳染病疫情分析[J];疾病監(jiān)測;2009年02期
,本文編號:245897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liuxingb/2458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