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口腔論文 >

上頜前牙區(qū)種植同期GBR術后骨量變化的臨床CBCT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29 11:26

  本文關鍵詞:上頜前牙區(qū)種植同期GBR術后骨量變化的臨床CBCT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CBCT GBR 上頜前牙區(qū)種植體 骨吸收 骨密度


【摘要】:目的通過錐形束CT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測量分析上頜前牙區(qū)種植同期GBR術后種植體唇側骨厚度、骨高度、骨密度的變化。方法測量術前(T0)、術后當天(T1)、術后6個月(T2)、術后至少1年(T3)拍攝的CBCT。種植體矢狀中軸的截圖上,種植體頸部至根部均分為5個位點,測量種植體唇側骨厚度;唇側骨高度為種植體肩臺到唇側骨板冠向最突點的距離;在唇側骨皮質區(qū)測骨灰度。結果測量了31位患者的40個種植體,功能性負荷6~18個月。其中一位患者的2個種植體(5%)在T2時CBCT顯示種植體唇側無骨板,在統(tǒng)計時被排除。35個種植體使用Bio-Oss骨粉和Bio-Gide膜,其中15個小顆粒,20個大顆粒。在T3,種植體5個測量位點的平均唇側骨厚度(horizontal facial bone thickness, HFBT)為1.84~3.14rmm,種植體唇側骨高度(vertical facial bone level, VFBL)為1.29±1.23mm。T1~T2, T2~T3種植體頸部HFBT吸收量分別為1.02±0.85mm(32.38%),0.39±0.92 (10.09%)。從T1到T3,種植體唇側骨灰度值明顯增高(p0.05)。不同骨粉顆粒組、不同種植時機組,種植體唇側骨厚度變化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結論盡管有少量骨吸收,上頜前牙區(qū)種植同期GBR短期內可以達到較好的骨增量效果。種植體唇側骨密度從術前到術后降低;從術后到6個月,再到1年,持續(xù)升高,反映有新骨形成。
【關鍵詞】:CBCT GBR 上頜前牙區(qū)種植體 骨吸收 骨密度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83.6
【目錄】:
  • 致謝4-5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1. 前言10-12
  • 2. 材料和方法12-18
  • 3. 結果18-24
  • 4. 討論24-27
  • 5. 結論27-28
  • 參考文獻28-34
  • 臨床病例報告34-61
  • 病例一34-40
  • 病例二40-45
  • 病例三45-50
  • 病例四50-56
  • 病例五56-61
  • 綜述61-77
  • 參考文獻68-77
  • 個人簡歷7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春艷;周延民;孟維艷;李艷秋;;上頜前牙區(qū)不同骨條件種植方式的選擇[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09年02期

2 劉潤生,李偉群;母女上頜前牙區(qū)內同位置多生牙1例[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1999年06期

3 趙建國;張清彬;柳邦友;張海燕;陳偉紅;;上頜前牙區(qū)人工種植牙即刻修復的臨床研究[J];北京口腔醫(yī)學;2007年05期

4 劉國強;李志韌;法永紅;;上頜前牙區(qū)種植的生物力學分析研究進展[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0年07期

5 鄭朝輝;李浩;;上頜前牙區(qū)美學種植體修復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年13期

6 戚道一;;上頜前牙區(qū)囊腫的鼻腔底開窗術[J];現代口腔醫(yī)學雜志;1989年01期

7 王東杰,宋憲民;上頜前牙區(qū)多生牙數個1例[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1998年03期

8 張克豪,Lorenzoni M,Wegscheider WA;即刻負重在上頜前牙區(qū)牙種植修復中的應用[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年05期

9 秦志勇;;發(fā)生于上頜前牙區(qū)的多生牙的臨床體會[J];醫(yī)學信息;2007年05期

10 童慶春;金志勤;徐嘉莉;沈杰;;自體骨即刻移植修復外傷性上頜前牙區(qū)牙槽骨缺損[J];齊魯醫(yī)學雜志;2007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春艷;周延民;孟維艷;李艷秋;;上頜前牙區(qū)不同骨條件種植方式的選擇[A];第六屆全國口腔種植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趙彤;上頜前牙區(qū)種植同期GBR術后骨量變化的臨床CBCT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2 范盛梓;上頜前牙區(qū)軟硬組織的CBCT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趙鵬;上頜前牙區(qū)單顆種植體周圍軟組織的美學評價[D];鄭州大學;2014年

4 來丹萍;上頜前牙區(qū)兩種數字化種植方案設計的差異比較[D];浙江大學;2015年

5 崔婧;上頜前牙區(qū)種植義齒的臨床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6 劉欣;膜引導骨組織再生技術應用于上頜前牙區(qū)種植的回顧性臨床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7 劉佳;上頜前牙區(qū)種植相關解剖結構的CBCT測量分析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5年

8 張紅巖;骨劈開術聯(lián)合GBR同期種植后骨質吸收的臨床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9 龍柳秀;64排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在種植前頜骨骨量測定中的應用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58899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58899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a25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