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點牽張成骨在下頜骨缺損中應用的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1-15 22:42
下頜骨缺損是口腔頜面部最常見的一種硬組織缺損,傳統(tǒng)的修復方法有骨代用品植入、異體骨移植、自體骨移植等。但以上的方法都存在著自身難以克服的缺點和弊端。牽張成骨是上世紀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矯形外科技術,最早應用于長骨的牽張,自1992年McCarthy引入到口腔頜面外科領域,由于口腔頜面部骨骼解剖結構及功能的特殊性,該技術在顱頜面骨畸形及頜骨缺損的修復中得到很大的發(fā)展和飛躍。但是該技術存在著周期長,治療期間病人生活質(zhì)量差,成骨質(zhì)量不穩(wěn)定等缺點,特別是隨著功能性外科和強調(diào)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學術的發(fā)展,對牽張成骨的速度,牽張器的設計以及成骨質(zhì)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內(nèi)置式三焦點牽張成骨就是從牽張器本身加以改進應用于牽張成骨中,排除外界其他促成骨因子的作用,通過加快自身牽張速度,減少周期,并采用內(nèi)置式設計,極大提高患者治療期間生活質(zhì)量。 目的 1.在離體實驗中研究設計下頜骨內(nèi)置式三焦點牽張器,評價其牽張可行性。 2.建立內(nèi)置式三焦點牽張成骨的實驗動物模型,通過自身對照實驗,檢測牽張區(qū)的成骨情況,為后續(xù)進一步實驗奠定基礎。 方法與結果 1.離體實驗中內(nèi)置式三焦點牽張器的設計研究 方法:參照國際牽張標準和Lilizarov法則提供的每日最佳牽張速度,選擇牽張中軸,旋轉一圈牽張0.5mm,在技術已成熟的兩焦點牽張器上再添加設計一個輸送盤,形成雙輸送盤結構,在中軸上采用雙螺紋車紋技術,即旋轉中軸時兩輸送盤同時相對運動同樣距離,結合羊下頜骨的實際情況選擇牽張部位,設計牽張器大小,構造。結果:在離體實驗中,牽張器附著緊密,固位穩(wěn)定,牽張方便,符合Lilizarov法則牽張要求。 2.內(nèi)置式三焦點牽張成骨的實驗動物模型的建立 方法:健康成年實驗用羊(普通級,4只,雌雄不限),以我們課題組按國際牽張器標準自行設計加工的內(nèi)置式三焦點牽張器為牽引裝置,采用普通級實驗用羊自身雙側下頜骨對照的方法,在一側下頜角至下頜升支部位建立骨缺損,建立內(nèi)置式三焦點牽張成骨的實驗動物模型。術后第八天開始牽引(0.5mm/次*2),牽引長度為14mm。8周后處死取材,進行X線、硬組織切片、組織學檢測、電鏡掃描、四環(huán)素熒光標記及骨密度測定。結果:實驗羊均存活,X線顯示缺損修復,HE染色見骨小梁按牽張方向排列,成骨細胞活躍,骨密度與對照組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四環(huán)素標記顯示新成骨區(qū)標記帶多且寬,電鏡掃描顯示缺損修復區(qū)多為編織骨,骨陷窩成熟。 結論 內(nèi)置式三焦點牽張成骨的實驗動物模型建立是完全適當可行的,可以快速修復骨缺損,牽張方便且對面容影響小,大大提高了生活質(zhì)量,成骨質(zhì)量較好,滿足了目前國內(nèi)外對牽張成骨的要求,對于進一步的實驗研究有重要的基礎作用。
【學位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8
【中圖分類】:R782
【部分圖文】:
雙點式牽張成骨[5,6]( bifoc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即先合部作一骨切開線,復位錯位骨段并用牽張器固定后,再于第一設計作第二骨切開線,形成一定長度,帶有軟組織及血供的小骨段繼將連于同一牽張器的中組固位體固定其上,原位固定。其后,治療。( 圖 2 ) ; 三點式牽張成骨[7](trifocal distraction o先在骨缺損錯位愈合部作一骨切開線,繼在第一切開線遠中側按切開線,形成兩個骨運送盤。復位錯位骨段,并用四組連接于牽別固定各骨段。(圖 3)。圖1 單點式牽張成骨
7圖 3 三點式牽張成骨單點式DO 通常用于延長或拉直骨骼,而雙點式或三點式DO 織及血供的小骨段,即骨輸送盤(transporting disc) 。后兩種性骨缺損的整復。三點式DO 所產(chǎn)生的新骨量為單點式及雙點式有一定彎曲度的下頜頦部缺損,更有實際意義。牽張成骨的基本療程與技術特點:(1) 骨切開術:在預計牽開
取材后肉眼觀察成骨情況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85295
【學位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8
【中圖分類】:R782
【部分圖文】:
雙點式牽張成骨[5,6]( bifoc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即先合部作一骨切開線,復位錯位骨段并用牽張器固定后,再于第一設計作第二骨切開線,形成一定長度,帶有軟組織及血供的小骨段繼將連于同一牽張器的中組固位體固定其上,原位固定。其后,治療。( 圖 2 ) ; 三點式牽張成骨[7](trifocal distraction o先在骨缺損錯位愈合部作一骨切開線,繼在第一切開線遠中側按切開線,形成兩個骨運送盤。復位錯位骨段,并用四組連接于牽別固定各骨段。(圖 3)。圖1 單點式牽張成骨
7圖 3 三點式牽張成骨單點式DO 通常用于延長或拉直骨骼,而雙點式或三點式DO 織及血供的小骨段,即骨輸送盤(transporting disc) 。后兩種性骨缺損的整復。三點式DO 所產(chǎn)生的新骨量為單點式及雙點式有一定彎曲度的下頜頦部缺損,更有實際意義。牽張成骨的基本療程與技術特點:(1) 骨切開術:在預計牽開
取材后肉眼觀察成骨情況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琰,張長青,曾炳芳;小腸粘膜下層修復組織缺損的應用研究[J];國外醫(yī)學(骨科學分冊);2004年01期
2 馬鑫,張長青;小腸粘膜下層體外細胞支架材料的應用[J];國外醫(yī)學.骨科學分冊;2005年04期
3 龍潔,樊瑜波,田衛(wèi)東,鄭曉輝,吳玲;山羊下頜骨牽張成骨的生物力學研究[J];口腔醫(yī)學研究;2005年04期
4 胡靜,李繼華,王大章,廖運茂;用山羊建立下頜牽張成骨實驗動物模型[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0年01期
5 徐小良,王坤正,呂榮;四環(huán)素熒光標記不脫鈣骨甲酯包埋法[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01年02期
6 唐杰,胡靜,王志國,高占巍,李繼華;兔下頜牽張后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在新骨組織中的定位表達[J];上?谇会t(yī)學;2003年03期
7 常曉峰,顧曉明;MS-1型內(nèi)置式下頜骨骨牽引延長器及其動物實驗[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00年03期
8 文星,周洪,鄒敏,任戰(zhàn)平;燈盞花對上頜前牽引中骨縫成骨的影響[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年05期
9 王元銀,王銀龍,何家才,周健,陳喬爾,程繼光,葉金海;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在下頜骨缺損愈合中的作用[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10 閻旭;何家才;周健;陳喬爾;劉彩霞;;富血小板血漿在口腔種植體周骨缺損中的應用[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本文編號:288529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88529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