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種植修復患者不同冠粘接方式下齦溝液內(nèi)IL-6,TNF-α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0-10-19 09:52
目的:本研究通過對種植后兩組不同粘接方式患者齦溝液內(nèi)IL-6和TNF-α的水平及齦溝液量的檢測,探討不同粘接方式可能對種植體周圍組織的影響,為臨床上種植體體周炎的預防提供有價值的理論依據(jù)。目前臨床對于種植體冠修復一般采用兩種粘接方式,即粘接固位和改良粘接固位。兩種粘接方式各有優(yōu)缺點,粘接固位較之改良粘接固位,前者因溢出粘接劑殘留問題,可能存在更大的發(fā)生種植體周疾病的風險,臨床研究也發(fā)現(xiàn)改良粘接固位的種植體周圍疾病的發(fā)生率更低,具有更好的臨床效果,但目前尚缺乏兩者對比實驗研究依據(jù)。因此,本實驗將IL-6和TNF-α,以及齦溝液量作為檢測指標,探討兩種不同粘接方式可能對種植體周組織的影響,為臨床醫(yī)生選擇粘接方式及疾病的診斷、治療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選取部分2016年12月-2017年11月在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三醫(yī)院口腔內(nèi)科修復科行ITI種植體植入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全瓷冠修復6-9個月。一共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齡30-60歲,平均年齡為43.4±8.8。根據(jù)不同粘接方式分成兩組:粘接固位組:19個修復體(19位患者),在口內(nèi)直接將牙冠粘接于基臺上;改良粘接固位組:19個修復體(19位患者),牙冠是在口外先將牙冠粘接于基臺而后再經(jīng)由牙冠上留存的中央螺絲孔將牙冠固定于植體,最后封閉中央螺絲孔。檢查每位患者種植體以及同名天然牙的菌斑指數(shù)以及牙齦出血指數(shù),并記錄。然后用濾紙條提取患者種植體周圍齦溝液(PICF)以及同名天然牙齦溝液(GCF),用電子天平秤得齦溝液重量。收集完成后,送實驗室用ELISA試劑盒檢測PICF/GCF中IL-6、TNF-α濃度。采用SPSS20.0將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粘接固位組患者天然牙齦溝液內(nèi)的IL-6和TNF-α濃度及齦溝液的量與改良粘接固位組患者天然牙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粘接固位組種植體周圍齦溝液中IL-6的濃度值高于改良粘接固位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粘接固位組種植體周圍齦溝液中TNF-α的濃度值高于改良粘接固位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粘接固位組種植體周圍齦溝液重量高于改良粘接固位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齦溝液的量與齦溝液內(nèi)IL-6和TNF-α水平呈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r分別為0.342和0.248,P值均0.05。粘接固位組和改良粘接固位組的菌斑指數(shù)和齦溝出血指數(shù)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結論:兩組患者中天然牙的IL-6和TNF-α水平及齦溝液的重量無統(tǒng)計學差異,表明兩組患者牙周狀況無差異,種植體周圍齦溝液內(nèi)IL-6和TNF-α水平及齦溝液的重量受其粘接方式的影響而發(fā)生改變。改良粘接固位的種植體周圍檢測出的兩種細胞因子IL-6和TNF-α的水平更低。提示改良粘接固位組齦溝內(nèi)的刺激因素更少,從而機體分泌的這兩種細胞因子水平也較低。改良粘接固位組的種植體周圍齦溝液量要低于粘接固位組,這就提示我們改良粘接固位更有利于種植體周組織健康。本實驗研究結果證實改良粘接固位可以有效避免粘接劑存留,減少種植體周疾病的發(fā)生,是較為理想的種植體冠修復體粘接固位方式。在以后的臨床操作中,我們可以采用改良粘接固位來進行種植體冠的粘接。并且我們可以從控制細胞因子水平的角度考慮,達到診斷、預防、治療種植體周圍疾病的目的。
【學位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R783.6
【部分圖文】:
TNF-α 濃度值 A2 19 63.6636 4.75106 1.08997B2 19 60.8936 5.25745 1.20614圖1 各組TNF-α濃度比較Fig.1 Concentration of TNF-α in each group2 不同的粘接方式下種植體以及同名天然牙齦溝液內(nèi)的IL-6的檢測結果。(單位:pg/mg)(Table 3-4, Fig.2)組A1的濃度為23.66±4.06,組B1的濃度為20.91±3.72,組A2的濃度為19.47±4.36,組B2的濃度為20.14±3.79。
重量 A2 19 1.4526 0.45015 0.10327B2 19 1.1474 0.50812 0.11657圖3 各組齦溝液的重量比較Fig 3 Weight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4 相關性分析(Table 7-8)齦溝液重量與TNF-α、IL-6之間呈正相關性關系,相關系數(shù)r分別為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47053
【學位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R783.6
【部分圖文】:
TNF-α 濃度值 A2 19 63.6636 4.75106 1.08997B2 19 60.8936 5.25745 1.20614圖1 各組TNF-α濃度比較Fig.1 Concentration of TNF-α in each group2 不同的粘接方式下種植體以及同名天然牙齦溝液內(nèi)的IL-6的檢測結果。(單位:pg/mg)(Table 3-4, Fig.2)組A1的濃度為23.66±4.06,組B1的濃度為20.91±3.72,組A2的濃度為19.47±4.36,組B2的濃度為20.14±3.79。
重量 A2 19 1.4526 0.45015 0.10327B2 19 1.1474 0.50812 0.11657圖3 各組齦溝液的重量比較Fig 3 Weight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4 相關性分析(Table 7-8)齦溝液重量與TNF-α、IL-6之間呈正相關性關系,相關系數(shù)r分別為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周程遠;劉杰;夏俊男;秦紅偉;孫明旭;楊建軍;;粘接固位與改良粘接固位修復后牙種植義齒單冠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5年05期
2 孫冬梅;朱力;;建立種植體周圍理想界面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4年08期
3 王磊;潘可風;黃遠亮;;口腔種植體周圍炎齦溝液中細胞因子研究進展[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7年03期
4 陳鐵樓;藺世龍;周以鈞;姚小桂;劉景昌;吳織芬;王剛;;牙周潔治對人牙周炎袋底微生物和齦溝液量的影響[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06年04期
5 焦艷軍,孫曉軍,武云霞;種植體周圍齦溝液量的測定及意義[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6 王磊;白細胞介素6與牙周炎的關系[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3年01期
7 張春寶,張蓉,馬軒祥,宋應亮;牙種植體齦溝液中IL-1β、IL-6、TNF-α的檢測分析[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2年09期
8 周堅,鄒石瑩,趙葳,趙玉霞;齦溝液的量與牙周組織炎癥的關系[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1994年03期
本文編號:284705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8470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