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齡段牙列缺損種植患者心理行為與術后疼痛相關性研究
【圖文】:
圖 1.1 研究對象的學歷情況從職業(yè)情況上總體來看,個體所占比例最多為 30%,事業(yè)單位、企業(yè)單位、無業(yè)及退休人數(shù)所占比例分別為 28.89%、17.78%、14.44%,學生所占比例最少 8.89%。見圖1.2。
學生所占比例最少 8.89%。見圖1.2。圖 1.2 研究對象的職業(yè)構成2.2 研究對象術前影響焦慮的因素分析本次調查研究中總研究對象 90 人,其中男性 45 人,女性 45 人,男女比例 1:1。用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分布。不同性別的患者在 S-AI 和 MDAS 量表的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男性患者焦慮程度低于女性患者。在 T-AI 量表的得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1。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783.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碩敬;;口腔正畸結合修復治療錯伴牙列缺損的臨床效果研究[J];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2019年07期
2 郭海;;比較不同材料支架式可摘局部義齒修復牙列缺損的效果與不良反應[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年20期
3 趙福順;;活動和固定義齒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損修復治療中的臨床研究[J];國際感染病學(電子版);2019年03期
4 劉曙光;劉琪;李桂春;;銀川市35~44歲人群牙列缺損及修復情況分析[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7年11期
5 沙小冬;徐沙;;修復與正畸聯(lián)合治療牙列缺損的臨床體會[J];南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7年06期
6 李洪偉;;牙列缺損合并牙列不齊正畸與修復治療的療效研究[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8年05期
7 楊國靈;王利民;;正畸與種植聯(lián)合治療牙列缺損的臨床效果[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年S1期
8 裴雪峰;;固定義齒修復老年牙列缺損的效果研究[J];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2016年04期
9 趙建生;;口腔正畸結合修復治療錯伴牙列缺損療效觀察[J];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2016年05期
10 張遠柏;;口腔正畸結合修復治療錯伴牙列缺損的臨床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年9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肖揚;吳東;;牙列缺損新分類法研究[A];中華口腔醫(yī)學會第三次全國口腔修復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7年
2 陳光大;曹惠菊;;牙列缺損的修復前正畸治療的探討 附11例病例分析[A];第五次全國口腔正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7年
3 楊蔚林;鄒錫新;;牙列缺損患者生活質量研究[A];FDI、CSA臨床口腔進展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4 何俊峰;趙志穎;;修復前矯治牙列缺損伴錯鉭畸形[A];FDI、CSA臨床口腔進展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5 吳哲;馬冬麗;;老年人牙體伴牙列缺損修復的臨床體會[A];中華口腔醫(yī)學會老年口腔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換屆選舉暨第四屆全國老年口腔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6 陳青筱;;牙列缺損臨床決策支持系統(tǒng)研究[A];第十五次全國口腔醫(yī)學計算機應用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C];2017年
7 葉有才;;人工種植義齒修復牙列缺損臨床觀察[A];FDI、CSA臨床口腔進展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8 李倩;林野;邱立新;李健慧;邸萍;陳波;胡秀蓮;張宇;王鶯;崔宏燕;王濤;于海燕;;平臺轉換連接種植體與對接連接種植體修復牙列缺損的前瞻性比較研究[A];第六屆全國口腔種植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9 龍海波;王本恒;;牙列缺損經(jīng)正畸后修復的臨床應用[A];第四軍醫(yī)大學口腔醫(yī)院2004第七屆全國口腔正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10 ;中老年牙周疾患伴有牙列缺損患者的修復(鑲牙)治療特點[A];浙江省口腔醫(yī)學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暨浙江省第二十三屆口腔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田敏;牙列缺損種植固定修復體種植體周圍病的影響因素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6年
2 段銀玲;短牙弓及后牙中斷牙弓對合穩(wěn)定及顳下頜關節(jié)健康的影響[D];武漢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必昕;不同年齡段牙列缺損種植患者心理行為與術后疼痛相關性研究[D];內蒙古醫(yī)科大學;2019年
2 劉益兵;牙列缺損種植修復患者滿意度以及心理狀況調查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9年
3 周奕辰;正畸與修復聯(lián)合治療牙體或牙列缺損伴錯頜畸形的臨床病例報告[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8年
4 謝黎陽;昆明市老年人牙缺損/失與修復狀況及相關影響因素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8年
5 李俊青;種植與正畸聯(lián)合治療復雜牙列缺損的臨床應用研究[D];青島大學;2013年
6 袁堂霞;上頜肯氏I類牙列缺損可摘局部義齒修復對聲學特征的影響[D];青島大學;2005年
7 熱娜古孜·阿不都米吉提;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牙周炎、牙列缺損缺失情況調查及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魏平杰;改良“T”型卡腭側固位修復上頜單側牙列缺損的臨床效果觀察[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5年
9 張玲;不同印模方法對肯氏Ⅰ類牙列缺損修復效果的影響[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10 陳瑞平;使用迷你種植體輔助固位修復重度齒槽嵴萎縮患者牙列缺損或缺失的臨床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7038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703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