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列擁擠與牙弓形態(tài)和基骨形態(tài)的相關性研究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3-30 02:53
【摘要】:目的:本研究選取恒牙牙合牙列擁擠人群牙牙合模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測量比較,分析上、下頜牙弓形態(tài)、基骨形態(tài)與擁擠度的關系。并通過擁擠度與牙弓形態(tài)各因素的多元性回歸分析,找出與牙列擁擠發(fā)生關系最為密切的指標。為臨床擁擠病人的診斷分析和設計更合理的治療方案提供理論依據。 方法:從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正畸科選取符合要求的牙列擁擠初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計313例。其中上頜304例(男性142例,女性162例,),下頜313例(男性146例,女性167例)。男性平均年齡19.2歲,女性平均年齡18.9歲。根據擁擠度分為三組,分別為輕度擁擠組(擁擠度為2-4mm),中度擁擠組(擁擠度為4-8mm),重度擁擠組(擁擠度≥8mm)。用超硬石膏灌制石膏模型后,由研究者本人在連續(xù)時間內對模型進行牙冠寬度、牙弓現(xiàn)有長度、牙弓寬度、牙弓長度、基骨寬度和長度的測量。要求每副模型測量三次,數(shù)據偏差小于0.1mm,計算三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再將測量值帶入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統(tǒng)計學處理分析。對比輕度擁擠組、中度擁擠組、重度擁擠組三組各項指標間的性別差異、組間對比差異,檢驗擁擠度與各項指標是否有直線相關關系,并對有直線相關的指標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找到與擁擠度相關性較高的指標。 結果: 1性別差異: 1.1上頜差異: 輕度擁擠組的八項指標均為男性大于女性,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中度擁擠組的八項指標中,牙弓中段寬度(WU2)、后段寬度(WU3)、前段長度(LU1)、基骨寬度(BBUW)為男性大于女性,有顯著性差異(P0.05)。 重度擁擠組八項指標中,牙弓后段寬度(WU3)、后段長度(LU3)、基骨寬度(BBUW)、基骨長度(BBUL)為男性大于女性,有顯著性差異(P0.05)。 1.2下頜差異: 輕度擁擠組八項指標中,牙弓中段寬度(WL2)、后段寬度(WL3)、基骨寬度(BBLW)、基骨長度(BBLL)為男性大于女性,具有顯著性差 異(P0.05)。中度擁擠組八項指標中,牙弓寬度(WL1、WL2、WL3)、前段長度(LL1)、基骨寬度(BBLW)、基骨長度(BBLL)為男性大于女性,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重度擁擠組八項指標無顯著性差異(P0.05)。 2輕度、中度、重度擁擠組的組間差異: 2.1基骨形態(tài):上、下頜基骨的寬度和長度組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2.2牙弓形態(tài): 牙弓寬度表現(xiàn)為:在12項的測量項目中,除女性上頜前段寬度(WU1)外(P0.05),其余指數(shù)均表現(xiàn)有顯著性差異(P0.05),數(shù)據表現(xiàn)為輕度擁擠組中度擁擠組重度擁擠組:牙弓長度表現(xiàn)為:在12項的測量項目中,除男性的下頜中段長度(LL2)、下頜后段長度(LL3),女性的上頜中段長度(LU2)、下頜后段長度(LL3)外,均表現(xiàn)有顯著性差異(P0.05),數(shù)據表現(xiàn)為輕度擁擠組中度擁擠組重度擁擠組。 3擁擠度與牙弓形態(tài)相關性分析: 男性上、下頜及女性下頜牙弓的前、中、后段寬度和牙弓前、中段長度與擁擠度呈線性相關關系;上頜女性除牙弓前段寬度、牙弓中段長度無相關關系外,其余各項指標均與擁擠度呈線性相關關系。且均表現(xiàn)為負相關性。 4擁擠度的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 建立線性回歸模型前,移除去無線性相關的上下頜男性及下頜女性牙弓后段長度、上頜女性的牙弓前段寬度、牙弓中段長度。在回歸過程中,每組均篩選出三項相關性較大的指標,且男女兩組結果表現(xiàn)相同:上頜相關性依次為:牙弓中段寬度、牙弓前段長度、牙弓后段寬度。下頜相關性依次為:牙弓前段長度、牙弓中段寬度、牙弓后段寬度。 結論: 1牙列擁擠人群的牙弓形態(tài)及基骨存在性別差異,普遍表現(xiàn)為男性大于女性。 2擁擠度與基骨無明顯相關性,與牙弓的長度和寬度存在相關性。 3與上頜擁擠度關系最密切的是牙弓中段寬度。與下頜擁擠度最密切的是牙弓前段長度。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R783.5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R783.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亞;劉新強;;安氏Ⅰ類牙列擁擠錯鉭牙弓及牙槽弓寬度測量分析[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2 許艷華;徐蕓;余兵;韓大江;;牙列擁擠患者與正常鉭人的Bolton指數(shù)分析[J];北京口腔醫(yī)學;2008年06期
3 栗震亞,唐淑儀,周秀坤,羅頌椒;正常鉭牙及牙弓的研究[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1983年02期
4 羅頌椒,陳安玉,蔡長銀,徐玲,吳東方,葉長根;正常鉭兒童及青少年牙鉭生長發(fā)育的測量研究[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1984年03期
5 羅頌椒,饒躍,胡林,陳揚熙,張躍芳,彭菊紅;最好正常驗牙鉭特征的研究[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1992年04期
6 陳驪;趙丙姣;;AngleⅢ類錯鉭畸形牙弓、基骨形態(tài)及牙量的測量分析[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2008年02期
7 許艷華;徐蕓;余兵;普啟宏;韓大江;;牙列擁擠患者與正常鉭人牙弓寬度和牙弓長度的比較分析[J];昆明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9期
8 王建國,傅民魁;正常鉭藏族人牙、牙弓測量分析[J];口腔正畸學;1999年02期
9 宋錦t,
本文編號:260691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60691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