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多糖誘導牙髓細胞DNA雙鏈斷裂的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 of DNA damage induc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LPS) in dental pulp cells at low dose, and to provide an experimental model for the study of DNA double strand break and DNA repair in dental pulp cells induc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Methods: after 10 渭 g / L lipopolysaccharide was stimulated for 6 times, the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dental pulp cells were detected by MTT and TUNEL, and the expression of mRNA and protein of 緯-H2A.X were detected by q-PCR and Western blot. The expression of 緯-H2A.X in dental pulp cells in vivo and in vitro was observ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dental pulp cells stimulated by 10 渭 g / L lipopolysaccharide. After 6 consecutive lipopolysaccharide stimulation,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緯-H2A.X was detected in the nucleus, and the expression of protein and mRN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緯-H2A.X in dental pulp of ra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8 days after lipopolysaccharide induction. Conclusion: continuous stimulation of low dose lipopolysaccharide can induce DNA double strand break in dental pulp cells.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口腔醫(yī)學院牙體牙髓二科;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81120108010、81571438)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編號:ZRY2014000940)
【分類號】:R78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光明,李文建,王菊芳,何靜,李強,黨秉榮,蔡喜臣,頡紅梅,李興林,衛(wèi)增泉,高清祥;電離輻射誘導的DNA雙鏈斷裂[J];生物物理學報;2000年01期
2 臧黎慧,魏志勇,李明,童建;用脈沖電場凝膠電泳研究γ射線誘導的DNA雙鏈斷裂[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5年02期
3 雷蘇文,王菊芳,蘇旭,趙靖,李文建;加速~(12)C~(6+)離子照射誘發(fā)人肝癌細胞SMMC-7721的DNA雙鏈斷裂[J];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報;2004年03期
4 楊潔;祝淑釵;王玉祥;;53BP1介導DNA雙鏈斷裂后信號傳導機制的研究進展[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年05期
5 李利亞,唐勁天,野村大成,中島裕夫,李佩文;小鼠DNA雙鏈斷裂修復缺陷細胞的γ射線劑量率效應[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2年03期
6 黃思斯;焦楊;謝萍;王青;張令強;;CUL4A-DDB1細胞穩(wěn)定株篩選及DNA雙鏈斷裂模型構建[J];軍事醫(yī)學;2012年07期
7 吳瑋,屈昌民,吳代民;小鼠扁桃體免疫細胞受照射后DNA雙鏈斷裂損傷修復的忠實性[J];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報;2002年02期
8 賓萍;鄭玉新;;γ-H2AX與DNA雙鏈斷裂關系的研究進展[J];衛(wèi)生研究;2007年04期
9 付士波,龔守良;電離輻射增強雷帕霉素治療毛細血管擴張性共濟失調淋巴母細胞DNA雙鏈斷裂的修復能力[J];國外醫(yī)學(放射醫(yī)學核醫(yī)學分冊);2000年05期
10 D.Geisel;E.Zimmermann;M.Rief;J.Greupner;M.Laule;F.Knebel;唐玉霞;;DNA雙鏈斷裂-潛在的指標,用于判斷心臟CT和常規(guī)冠狀動脈造影電離輻射產生的生物學效應:一項隨機、對照研究[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1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羅軍;彭志剛;賴永榕;盧玉英;宋善俊;陳燕;;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中DNA雙鏈斷裂修復相關基因的研究[A];第九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2 羅軍;彭志剛;賴永榕;盧玉英;宋善俊;陳燕;;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中DNA雙鏈斷裂修復相關基因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血液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3 馬云志;曹天光;隋麗;;鋰離子致DNA雙鏈斷裂截面的理論計算[A];第十二屆全國核物理大會暨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4 周光明;衛(wèi)增泉;李文建;李強;王菊芳;黨秉榮;馬秋峰;馮巖;邱麗梅;周利斌;郝冀方;頡紅梅;;DNA雙鏈斷裂非隨機分布的新機制[A];第八屆全國激光生物學學術會議暨《激光生物學》創(chuàng)刊十周年慶祝會會議指南及論文摘要[C];2002年
5 隋麗;梅俊平;倪嵋楠;趙葵;郭繼宇;吳秀坤;;α粒子輻照致DNA雙鏈斷裂的AFM觀測[A];全國第七屆掃描隧道顯微學學術會議(STM'7)論文集(一)[C];2002年
6 陳娟;尹繼業(yè);王瑛;錢晨月;周宏灝;劉昭前;;eIF3a調控DNA雙鏈斷裂修復途徑的機制研究[A];湖南省生理科學會2013年度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3年
7 鄒萍;劉凌波;田蕾;;依托泊甙導致多藥耐藥K562/AO_2細胞株DNA雙鏈斷裂及hMRE11蛋白表達和分布的研究[A];第10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8 欒洋;李妍;戚新明;李明;任進;;大黃素誘導DNA雙鏈斷裂及其機制研究[A];中國環(huán)境誘變劑學會第14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王月英;劉強;吳紅英;李德冠;張恒;王小春;路璐;孟愛民;王汝勤;張良安;;E838對輻射所致小鼠淋巴細胞DNA雙鏈斷裂的防護作用[A];中國環(huán)境誘變劑學會第14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2009年
10 王月英;李德冠;吳紅英;劉強;王小春;張恒;路璐;杜利清;孟愛民;;E838對輻射所致小鼠淋巴細胞DNA雙鏈斷裂防護作用的研究[A];第七屆中國核學會“三核”論壇中國放射醫(yī)學教育五十年暨中國毒理學會放射毒理委員會第八次全國會議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蘇優(yōu)勒;中國人群DNA雙鏈斷裂修復基因多態(tài)性與膠質瘤發(fā)病風險的關聯(lián)性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
2 房龍后;細胞極性蛋白PAR-3調節(jié)DNA雙鏈斷裂修復的機理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7年
3 劉艷紅;DNA雙鏈斷裂修復通路基因多態(tài)性與膠質瘤的遺傳易感性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4 王瑞;DNA雙鏈斷裂修復基因XRCC2和XRCC5多態(tài)性與肺癌關系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7年
5 周可可;中國漢族人群DNA雙鏈斷裂修復基因多態(tài)與腦膠質瘤遺傳易感性關聯(lián)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6 邵正萍;DNA雙鏈斷裂末端的Ku70/80結合對同源重組修復通路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亞平;α粒子照射誘發(fā)人外周血淋巴細胞DNA雙鏈斷裂及其修復蛋白表達變化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2 李學媛;NOX和GSH在鎘誘導的DNA雙鏈斷裂中的作用[D];蘭州大學;2014年
3 孫婷;H1299細胞熱損傷后DNA雙鏈斷裂延遲性形成及其機制初探[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
4 臧黎慧;輻射致DNA雙鏈斷裂碎片分布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5 胡曉文;DNA雙鏈斷裂:乙肝病毒潛在的整合位點[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劉金剛;新的可視化定量化DNA雙鏈斷裂修復檢測體系的建立及在斑馬魚中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7 李文輝;Ku80蛋白缺陷小鼠成纖維細胞放射后DNA雙鏈斷裂再連接[D];昆明醫(yī)學院;2003年
8 余艷柯;應用彗星實驗和γH2AX焦點方法檢測DNA雙鏈斷裂的比較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9 杜鳳霞;Tip60磷酸化和p400對Tip60活性及DNA雙鏈斷裂修復通路的調控[D];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2013年
10 金康宣;AGO2-RAD51相互作用促進DNA雙鏈斷裂修復的機制研究[D];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2014年
,本文編號:23945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2394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