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口腔論文 >

抑癌基因P16甲基化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C在舌癌淋巴轉移機制中的相關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26 04:12

  本文關鍵詞:抑癌基因P16甲基化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C在舌癌淋巴轉移機制中的相關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抑癌基因P16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C 舌鱗狀細胞癌 淋巴結轉移 相關性


【摘要】:目的:本試驗通過檢測抑癌基因P16甲基化程度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C)在舌鱗癌組織中的表達,研究舌癌淋巴轉移機制中兩者的相關性及作用,為舌癌易感人群的早期診斷及降低淋巴結轉移率提高預后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運用甲基化特異性聚合酶鏈反應技術及免疫組化技術,分別檢測30例淋巴結轉移舌癌組織(實驗組)和30例無淋巴結轉移舌癌組織(對照組),研究抑癌基因P16啟動子區(qū)域的甲基化程度及P16蛋白與VEGF-C的表達情況,并結合臨床病理資料(性別、年齡、腫瘤侵犯部位、組織病理分化程度、有無淋巴結轉移等因素)進行分析,旨在探索舌癌淋巴轉移的過程中抑癌基因P16甲基化程度與VEGF-C表達的相關性。結果:熒光甲基化特異聚合酶鏈反應Q-MSP部分:實驗組30例淋巴結轉移舌癌組織,通過Q-MSP定性檢測,使用甲基化引物序列,檢測出合理P16 CPG島甲基化擴增圖形,CP值在20-30之間,甲基化陽性率為76.66%(23/30),對照組為30例未發(fā)生淋巴結轉移舌癌組織,使用同樣甲基化引物序列進行檢測,P16甲基化陽性率為36.66%(11/30),實驗組及對照組兩者數據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使用非甲基化引物序列參與,實驗組30例舌癌組織獲得擴增圖形63.33%(19/30),對照組獲得合理擴增圖形為26.66%(8/30),CP值在20-30之間,實驗組及對照組兩者數據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免疫組化實驗部分:實驗組中P16甲基化陽性率為76.66%(23/30),P16蛋白表達率為20%(6/30);對照組中P16甲基化陽性率為36.66%(11/30),P16蛋白表達率56.66%(17/30),二者之間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phi相關系數計算P16甲基化和P16蛋白表達之間的關系,得出結果r=0.7841,說明P16基因甲基化與P16蛋白具有強相關性;實驗組中VEGF-C陽性表達率為70%(21/30),在30例淋巴結轉移舌癌中VEGF-C陽性表達為(-)4例、(+)11例、(++)15例;對照組中VEGF-C陽性表達率為23.33%(7/30),在30例無淋巴轉移舌癌組織中VEGF-C陽性表達為(-)23例、(+)3例、(++)4例,明顯低于實驗組,因此VEGF-C陽性表達率在舌癌淋巴結轉移組織和無淋巴結轉移組織之間差異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年齡及腫瘤侵犯部位的舌癌組織中p16基因甲基化表達程度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組織學分化程度、有無淋巴轉移的舌癌組織中p16基因甲基化表達程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年齡、腫瘤侵犯部位及分化程度的舌癌組織中VEGF-C的表達率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無淋巴結轉移的舌癌組織中VEGF-C的表達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中P16蛋白表達率為20.00%(6/30),VEGF-C陽性表達率為70.00%(21/30),通過統(tǒng)計學phi相關系數計算實驗組舌癌淋巴結轉移組織中P16基因蛋白表達和VEGF-C的表達相關性,得出結果r=0.5749,而P16基因甲基化與P16蛋白失活存在強相關性,間接證實P16基因甲基化和VEGF-C在舌癌淋巴結轉移機制中具有中度相關性。結論:1、P16甲基化及VEGF-C的表達與患者性別、年齡、腫瘤侵犯部位等臨床病理因素無明顯相關性,與癌組織分化程度、是否有無淋巴結轉移等因素密切相關;2、P16甲基化程度與P16蛋白表達具有強相關性,P16甲基化是導致腫瘤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重要誘導因素,參與腫瘤發(fā)展過程中的各個階段;3、VEGF-C在淋巴結轉移舌癌組織中的表達率明顯高于無淋巴結轉移組織,VEGF-C的高表達可能是導致舌癌早期淋巴結轉移的重要因素;4、P16甲基化與VEGF-C的表達在舌癌淋巴轉移機制中具有明顯相關性,P16甲基化可作為檢測及早期診斷舌癌易感人群的重要判斷依據,VEGF-C可以作為臨床判斷舌癌的侵襲性、轉移潛能及估計預后的重要參考指標;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9.8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郭小玲,孫善珍,魏奉才;涎腺腺樣囊性癌p16基因失活機制的研究[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05年05期

2 姜金波,朱民,李梅,壽楠海,呂麗紅,邵軍,尹金嶺;結腸癌VEGF-C表達、淋巴管密度與淋巴轉移和預后的關系[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年07期

3 陳宏宇;韓毅;慕剛;柳青;梁棟;宋文君;;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的研究進展[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8年11期

4 江忠清,朱鳳川,曲軍英;腫瘤血管生成及其與宮頸癌關系的研究進展[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3年1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徐新生;血管外膜淋巴管與內膜增生關系的基礎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2 周成軍;HIF-1α基因沉默對口腔癌CEACAM1和VEGF-C表達及脈管生成影響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122848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122848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5d2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