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性情緒應激大鼠模型的建立與評價
本文關鍵詞:負性情緒應激大鼠模型的建立與評價
【摘要】:目的建立并評價負性情緒應激大鼠模型。方法采用改進的不可預知性心理應激誘導方法建立負性情緒應激模型,觀察負性情緒應激對大鼠曠場行為活動、糖水消耗量、24 h攝食量的影響,采用ELISA法檢測血漿單胺類神經遞質水平。結果應激組較空白對照組大鼠的曠場實驗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及總得分下降,中央格停留時間增加;糖水消耗量減少,24 h攝食量減少(P0.05),血漿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皮質酮(CORT)、去甲腎上腺素(NE)水平升高、5-羥色胺(HT)水平下降(P0.05)。結論負性情緒應激大鼠模型較好地模擬了人群遭遇多種應激事件產生的負性情緒狀態(tài),造模方法成熟可靠。
【作者單位】: 河南中醫(yī)學院;
【關鍵詞】: 情緒應激 動物模型 行為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30973695,81173148)
【分類號】:R749;R-332
【正文快照】: 伴隨社會應激事件頻頻發(fā)生,人們感受到越來越多的緊張,由此引發(fā)的情緒問題也日益增多,情緒沖突已成為多種疾病發(fā)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在引起老年相關疾病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國外報道顯示經常遭受負性情緒應激的個體記憶力更易減退〔1〕,本課題組前期研究結果也顯示,單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詹向紅;李偉;趙君玫;徐瑋瑋;楊雪;劉勝利;;慢性憤怒應激對大鼠衰老進程及其神經內分泌免疫機制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0年01期
2 賀立娟;王玉來;郭蓉娟;趙秀梅;李丹;馬玉峰;杜雅薇;尹嶺;;肝氣郁結證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評價[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中醫(yī)臨床版);2013年06期
3 魏盛;王海蘋;喬明琦;;慢性束縛應激及居住入侵法制備經前期綜合征肝氣郁證大鼠模型的行為學觀測與分析[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2012年04期
4 亓曉麗,林文娟;焦慮和抑郁動物模型的研究方法和策略[J];心理科學進展;2005年03期
5 周象賢,周萍;七情學說與應激理論之特征比較[J];醫(yī)學與哲學;2001年06期
6 任利翔;羅軼凡;高威;白艷梅;宋少江;吳英良;;知母總皂苷對慢性溫和應激小鼠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1年04期
7 嚴燦,徐志偉,李艷,史亞飛,鄧中炎,潘毅,譚炳炎;調肝、補腎、健脾方藥對慢性心理應激大鼠單胺類神經遞質影響的比較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2年12期
8 趙彬元;李玉霞;明海霞;陳彥文;梁永林;李楊;吳玉宏;;電刺激單、雙側迷走神經對肝郁證大鼠模型腦內NE、DA、5-HT和5-HIAA的影響[J];中醫(yī)研究;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紅;從抗衰老研究機理探討生脈散的抗衰作用[J];安徽中醫(yī)臨床雜志;1999年04期
2 李偉;唐曉偉;林圣彬;周鴻銘;魯亞平;;雌激素受體α在抑郁癥模型大鼠海馬中的分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1期
3 闞紅衛(wèi),明亮,鄭麗芳,尹艷艷;BCPT對慢性應激抑郁大鼠行為及體重的影響[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4 周志華;韓詠竹;;抑郁癥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J];安徽醫(yī)學;2008年02期
5 周蘭蘭,明亮,馬傳庚,程燕,江勤;新型蟲生菌提取物對慢性應激抑郁大鼠神經內分泌的影響[J];安徽醫(yī)藥;2005年06期
6 鄭麗芳,明亮;抑郁癥動物模型的研究與應用[J];安徽醫(yī)藥;2005年11期
7 秦麗娜;史榕荇;圖婭;;電針對慢性應激抑郁模型大鼠腦腸肽類激素的影響[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8 嚴燦;宋清;吳麗麗;潘毅;劉書考;;加味四逆散對皮質酮、谷氨酸致PC12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研究[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9 崔冬雪;范秦海;劉建國;季瀏;;游泳運動對實驗性抑郁癥大鼠行為學指標及皮質酮含量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10 杜建;芳香療法源流與發(fā)展[J];中國醫(yī)藥學報;2003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剛宏林;何志一;劉相輝;;玻璃苣醇提物對慢性抑郁模型小鼠腦組織中神經遞質的影響[A];2011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11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1年
2 陳純白;都霞;趙樂萍;王林;吳淑娟;潘建春;;白藜蘆醇拮抗圍絕經期抑郁模型小鼠的行為異常及機制研究[A];2011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11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1年
3 趙樂萍;林蒙蒙;邵拓;潘建春;;白藜蘆醇與胡椒堿聯(lián)用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涉及下丘腦5-HT系統(tǒng)及HPA軸[A];2011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11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1年
4 黃學寬;;電針“四關”穴對抑郁模型大鼠結腸組織的保護作用[A];重慶市針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林杰;游明樂;;食(藥)用菌菌質的活性成分及其藥理作用[A];首屆海峽兩岸食(藥)用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林杰;游明樂;;“血脂通”有效成分與調節(jié)血脂功能的臨床試驗[A];首屆海峽兩岸食(藥)用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嚴燦;徐志偉;吳麗麗;高麗;王文竹;敖海清;;加味四逆散對慢性心理應激大鼠下丘腦CRH及環(huán)核苷酸系統(tǒng)的影響[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基礎理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徐志偉;嚴燦;吳麗麗;;對應用心理應激理論和方法開展中醫(yī)藥實驗研究的若干思考[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基礎理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嚴燦;宋清;吳麗麗;潘毅;冉川蓮;劉書考;;加味四逆散對皮質酮、谷氨酸致?lián)p傷的PC12細胞內游離Ca2+濃度的影響[A];第九屆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實驗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10 張春虎;胡隨瑜;王素娥;邱娟;李云輝;;柴胡疏肝散及其拆方對慢性應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馬組織ERK1/2mRNA表達的影響[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精神疾病專業(yè)委員會第十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錢霞;K-ATP通道與帕金森病的相關性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孔輝;水通道蛋白4對成年CD1小鼠腦內神經再生的調節(jié)作用[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9年
3 帥學宏;山豆根多糖提取工藝及免疫學活性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王曉濱;坤寧安對圍絕經期慢性應激抑郁大鼠行為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5 范春;穴位埋線對復合衰老模型大鼠HPA軸的調節(jié)作用[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6 段彥蒼;補腎法、疏肝法對促性腺激素預處理小鼠排卵機制影響的比較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孫大龍;內源性大麻素系統(tǒng)在抑郁癥發(fā)生機制中的作用[D];山東大學;2011年
8 黨永輝;腹外側眶皮層參與抗傷害感受與情緒調節(jié)的研究[D];西安交通大學;2010年
9 霍世勇;黃芪堿類似物的設計和合成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10 紀孝偉;卒中后抑郁大鼠腦內單胺類遞質及FGF-2表達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桑倩;慢性應激對大鼠空間學習記憶影響機制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2 李慧;肝郁血瘀型宮環(huán)出血病病癥結合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3 劉勝利;慢性憤怒應激對大鼠腦老化的影響及其神經內分泌機制[D];河南中醫(yī)學院;2010年
4 張靜;急腎寧保留灌腸治療膿毒癥合并急性腎損傷的臨床療效觀察[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5 李志平;復方血塞通滴丸血清藥物化學及葛根的藥代動力學初步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6 聶彥彥;復方血塞通滴丸指紋圖譜與藥代動力學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7 高新源;育陰靈加減治療肝腎陰虛型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的臨床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8 侯艷嬌;憤怒郁怒體質量表的初步應用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9 白婕;金橘化學成分及抗氧化作用初步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10 周群;反復自然流產與中醫(yī)體質學的相關性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詹向紅,王淑玲,趙君玫;不同治法對腦老化小鼠神經元線粒體膜電位及神經元密度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5年04期
2 徐舒;陳合兵;李洪;張琪;蔡紅兵;顏賢忠;呂志平;;“肝郁證”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代謝組學的初步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9年06期
3 李楊;王學習;陳彥文;明海霞;趙彬元;;電刺激單雙側迷走神經對肝郁證大鼠模型血漿ACTH,CORT及6-keto-PGF_(1α),TXB_2的影響[J];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4 李煥德,彭文興;抑郁癥藥物治療新進展[J];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1997年03期
5 顧立剛,古宇環(huán),李樂東,牛欣,王慶國;長期激怒刺激對大鼠全血粘度和巨噬細胞功能影響的研究[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7年02期
6 趙益業(yè),劉承才;肝郁證的免疫學探討[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7年01期
7 韓毳,李曉泓;抑郁癥與中醫(yī)肝臟關系探討[J];山東中醫(yī)雜志;2001年05期
8 杜璽;安書成;;杏仁核注射5-HT對慢性應激抑郁大鼠胃運動的影響[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2期
9 任利翔;羅軼凡;宋少江;朱金輝;李霞;吳英良;;知母總皂苷抗實驗性抑郁作用及其機制的初探[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10 嚴燦;徐志偉;吳麗麗;史亞飛;;建立中醫(yī)情志致病動物模型的思考[J];中國臨床康復;2006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詹光杰;奚耕思;;負性情緒的生物學基礎[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06年07期
2 張美玲;;干預癌癥患者家屬的負性情緒對癌癥患者術后治療康復的影響[J];山西醫(yī)藥雜志(下半月刊);2008年12期
3 汪思思;黃曉蕾;;驅散負性情緒 讓天使飛翔[J];中國衛(wèi)生人才;2011年04期
4 劉希紅;邵燕;杭t$;嚴婷;;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病人負性情緒的性別特征及心理干預[J];護理研究;2011年32期
5 馮春微;周朝虹;甘仙雯;;負性情緒在突發(fā)事件患者中的影響及危機干預措施[J];海南醫(yī)學;2012年19期
6 竇芬;趙菁;;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患者負性情緒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3年13期
7 劉蔚;危害健康的負性情緒[J];科技信息;1998年04期
8 閆桂梅;;負性情緒在家庭時間和主觀幸福感之間的中介作用[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9 張遠桃;驅除“負性情緒”[J];保健醫(yī)苑;2005年08期
10 韋公遠;;不可忽視的中年[J];現(xiàn)代養(yǎng)生;2008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躍;張建軍;;吸毒人員負性情緒的成因及對行為影響的調查與分析[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2 曾艷;;負性情緒在突發(fā)事件病人中的影響及危機干預措施[A];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第十三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年會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馬艷會;;癌癥患者負性情緒分析及心理干預[A];河南省腫瘤護理職業(yè)安全與臨床護理新進展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7年
4 張漓,
本文編號:76848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sb/768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