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管痙攣的危險因素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9-25 15:20
本文關鍵詞: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管痙攣的危險因素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 腦血管痙攣 危險因素
【摘要】:目的:通過對既往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例進行分析統(tǒng)計,以初步篩選并掌握顱腦損傷后腦血管痙攣發(fā)生的危險因素,為臨床更好的防治該疾病提供一定的線索與依據(jù)。 方法:資料中年齡、體溫、WBC計數(shù)GCS評分、改良Fisher分級(分級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采用多因素的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年齡(30-60歲)、GCS評分、改良Fisher分級(分級高)、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的回歸系數(shù)(b)O,,ORI,是CVS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 結果:資料中年齡、體溫、WBC計數(shù)GCS評分、改良Fisher分級(分級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年齡(30-60歲)、GCS評分、改良Fisher分級(分級高)、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的回歸系數(shù)(b)O,ORI,是CVS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 結論: 1.年齡(30-60歲)、GCS評分、改良Fisher分級(分級高)、白細胞升高增加均是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的獨立危險因素。 2.體溫及血糖及糖尿病史并非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的獨立危險因素。 3. GCS評分、改良Fisher分級(分級高)、白細胞升高是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發(fā)生的正相關因素。
【關鍵詞】: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 腦血管痙攣 危險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延安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651.15
【目錄】:
- 符號說明(縮略詞)4-5
- 摘要5-6
- Abstract6-8
- 引言8-11
- 第一章 資料與方法11-13
- 1 患者臨床病情11
- 2 臨床中診斷腦血管痙攣的標準11
- 3 統(tǒng)計學分析方法11-13
- 第二章 結果與分析13-18
- 1 單因素分析13-14
- 2 相關因素分析14
- 3 高危因素的多因素分析14-18
- 第三章 討論18-22
- 1 年齡因素18-19
- 2 體溫因素19
- 3 血糖及糖尿病史因素19-20
- 4 白細胞增加20
- 5 顱腦損傷程度因素20-21
- 6 出血量因素21-22
- 第四章 結論22-23
- 參考文獻23-26
- 附:綜述26-33
- 參考文獻31-33
- 致謝33-34
- 發(fā)表論文3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曹合利,潘亞文,陽楚雄;應用TCD研究腦外傷后腦血管痙攣的進展[J];國外醫(yī)學.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分冊;1998年06期
2 顧征,徐愛民,孫永權,孫興武;持續(xù)腰大池引流腦脊液的安全性及臨床應用的探討[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03年04期
3 羅偉堅;陳東;;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管痙攣機制與治療[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2年05期
4 張良文,吳承遠,朱樹干;蛛網膜下腔出血所致腦血管痙攣的發(fā)生機制[J];國外醫(y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1年06期
5 劉莉;低溫保護缺血性腦損傷機制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1998年06期
6 張善綱;杜浩;梁音;趙力力;;持續(xù)腰大池引流對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康復的影響[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9年08期
7 楊杰,王明璐,楊樹源;應用經顱超聲多普勒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監(jiān)測[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1999年03期
8 張云鶴;劉清軍;朱軍;李建民;付愛軍;;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的臨床研究[J];中國綜合臨床;2007年12期
9 劉金峰,馬德有;尼莫地平靜滴治療腦出血療效觀察[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1年08期
本文編號:91808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jjyx/9180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