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的回顧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的回顧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 流行病學特征 危險因素 回顧性分析 牙源性感染 糖尿病
【摘要】:目的:分析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 DNM)患者的流行病學特征、可能影響預后的高危因素、臨床表現、影像學特征,探討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的有效治療方案。材料與方法:(1)研究對象:連續(xù)收錄2008年1月至2014年9月在上海市第九人民醫(yī)院收治的、住院病歷數據記載完整的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患者。(2)研究方法:回顧性分析患者住院病例資料,查閱60位DNM患者的基本信息,研究其流行病學特征;觀察患者年齡,性別,入院時的白細胞指數,入院時體溫,是否伴有糖尿病,自覺出現癥狀至入院治療的時間,是否早期聯合抗厭氧菌感染等高危研究因子。結合住院患者的影像學診斷及治療原則進行綜合分析,明確延長DNM療程的危險因素,闡明DNM的感染原因,提高對該疾病的認知及診療經驗。(3)統計方法:通過回顧性研究,應用SPSS19.0軟件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P0.01有顯著統計學意義。結果:(1)本次研究發(fā)現,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患者發(fā)病率最高的年齡段為60歲以上,男女發(fā)病比例為6.5:1;職業(yè)分布調查顯示,農民比例最高(56.7%);感染來源中牙源性排第一位占80%。(2)患者性別、入院時的外周血白細胞指數對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的療程無顯著影響(P0.05);患者年齡、出現癥狀到治療的時間、入院時體溫、伴有糖尿病、入院早期聯合抗厭氧菌感染是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的危險因素,對該病療程有顯著影響,有統計學意義(P0.01)。本課題通過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發(fā)現,糖尿病、年齡及出現癥狀到診療的時間對DNM療程長短的影響大,其中糖尿病的多因素B值最大,說明糖尿病是延長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療程的最主要危險因素。結論:(1)DNM流行病學特征:男性比例大于女性,60歲以上人群高發(fā),且農民為高發(fā)人群,感染來源最多為牙源性。(2)影響DNM療程的危險因素:年齡、自覺出現癥狀至入院治療的時間、糖尿病、入院時體溫、入院時是否及時聯合抗厭氧菌治療,其中糖尿病是最主要的危險因素。(3)診療意見:及早診斷,急診行縱隔切開引流術,積極抗感染,徹底清除壞死組織及引流膿液是治療壞死性縱隔炎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 流行病學特征 危險因素 回顧性分析 牙源性感染 糖尿病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56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中英文縮略詞表12-13
- 前言13-22
- 1. DNM生理解剖特點14-15
- 2. DNM的來源及致病菌15
- 3. DNM的臨床診斷及表現15-16
- 4. DNM的影像學診斷16-20
- 4.1 DNM患者X線胸片影像學表現16-17
- 4.2 DNM患者CT平掃影像學表現17
- 4.3 DNM患者增強CT影像學表現17-18
- 4.4 DNM患者MRI影像學表現18-20
- 5. DNM的治療方式20-22
- 材料和方法22-24
- 1. 研究對象22
- 1.1 研究對象來源22
- 1.2 研究對象入選標準22
- 1.3 研究對象組成22
- 2. 研究方法22
- 3. 數據統計與處理22-24
- 結果與分析24-30
- 1. DNM患者的性別、年齡及職業(yè)分布24-25
- 2. DNM感染來源25
- 3. 延長DNM療程的危險因素分析25-30
- 討論30-36
- 結論36-37
- 本研究的局限性37-38
- 參考文獻38-40
- 致謝4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閔峰;宋閩寧;黃文琪;范榮華;張麗;吳衛(wèi)兵;;壞死性淋巴組織炎誤診一例[J];肝臟;2008年02期
2 康明德;;藥物引起顆粒性白細胞缺乏癥、鵝口瘡及壞死性舌炎一例[J];中原醫(yī)刊;1984年01期
3 黃如明;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腎盂炎一例報告[J];臨床放射學雜志;1991年04期
4 賈全凡,徐開倫,羅通勇;上頜竇海綿狀血管瘤誤診為壞死性息肉致術中大出血1例[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02年04期
5 朱志超;冰硼散加味治療壞死性脈管炎[J];四川中醫(yī);1988年08期
6 高芳;1例急性造血功能停滯并出血壞死性牙齦炎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1998年01期
7 王立珍,祖愛春;亞急性壞死性淋巴結炎1例[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3年11期
8 殷明德;咽復發(fā)性壞死性粘膜腺周圍炎一例[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4年06期
9 方梅;復發(fā)性壞死性粘膜腺周圍炎1例[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1996年04期
10 王付增;程存拴;原云峰;王曉民;;胃壁壞死性穿孔和大面積壞死性瘺18例[J];中原醫(yī)刊;2006年1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偉人;孔豫蘇;黃家華;;梭狀芽孢桿菌致軟組織壞死性感染7例[A];第七屆中國醫(y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yī)師大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潘峰;治壞死性脈管炎[N];民族醫(yī)藥報;2004年
2 山東畜牧獸醫(yī)職業(yè)學院畜牧系 宋釗;雞壞死性腸類的診治[N];河北科技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周穎;RNAⅢ抑制肽衍生物RIP1183抗菌作用與機理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張利;高糖環(huán)境對人臍靜脈血管內皮細胞壞死性凋亡及IL-6表達的影響[D];遵義醫(yī)學院;2016年
2 潘佳琪;下行性壞死性縱隔炎的回顧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3 宦海霞;雛番鴨壞死性肝炎的病原鑒定及特性研究[D];揚州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88148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huxijib/881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