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暴露對小鼠哮喘的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17 16:38
本文關鍵詞: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暴露對小鼠哮喘的影響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 DBP)因具有優(yōu)良的化學性質而成為當前廣泛使用的一種增塑劑,主要用于塑料、樹脂溶劑、潤滑劑、膠黏劑、化妝品、農藥載體、印刷油墨等領域。DBP與材料分子是以氫鍵或者范德華力非共價結合,易隨著產品的生產、使用和廢棄被釋放到環(huán)境中,進而通過多種途徑進入人體內造成危害。研究表明,DBP作為一種環(huán)境內分泌干擾物,可通過類雌激素、抗雄激素和甲狀腺激素干擾等機制對機體產生內分泌干擾作用。除此之外,DBP還具有神經發(fā)育毒性、免疫毒性、生殖毒性等。近幾十年來,世界范圍內,特別是發(fā)達國家,過敏性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但是人們所處環(huán)境中過敏原的種類和數(shù)量卻沒有發(fā)生顯著的變化。流行病學調查及實驗室研究表明,環(huán)境中鄰苯二甲酸脂類(phthalate esters, PAEs)物質的含量與過敏性疾病的發(fā)生存在著重要的聯(lián)系,PAEs物質持續(xù)地暴露可以通過類似免疫佐劑的作用增加過敏原誘導型哮喘的發(fā)病幾率及嚴重程度。本研究中,我們通過建立Th2型小鼠哮喘模型來探究持續(xù)經口暴露DBP是否會加重小鼠哮喘模型中哮喘樣的相關癥狀,并探究其中可能的分子機制。無特定病原體(specific-pathogen-free, SPF)級的雄性Balb/c小鼠隨機分為5組:生理鹽水對照組、DBP單獨染毒組、卵清蛋白(ovalbumin, OVA)致敏組、OVA和DBP聯(lián)合染毒組、褪黑素(melatonin, MT)保護組。各組小鼠在0~27天內連續(xù)按照小鼠體重進行生理鹽水或DBP (10 mg/kg/day)灌胃,OVA致敏組及聯(lián)合染毒組小鼠在第6、13、20、27天行腹腔和皮下多點注射OVA以啟動小鼠免疫反應,而保護組中在OVA致敏時提前半小時腹腔注射濃度為10mg/kg的抗氧化劑MT。第28~34天,OVA致敏組進行1%OVA (30 min/day)霧化激發(fā),誘發(fā)小鼠哮喘樣癥狀。完成霧化激發(fā)24 h后,通過測定小鼠肺功能、肺部組織切片病理觀察、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炎癥細胞計數(shù)及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γ-干擾素(y-interferon, IFN-y)的水平、小鼠血清中總免疫球蛋白-E (Total Immunoglobulin-E, T-IgE)的含量以及小鼠肺部組織氧化應激水平來研究DBP對哮喘的作用以及可能的機制。結果顯示,DBP單獨染毒組相較于對照組,所有指標均沒有顯著差異,表明DBP作為一種小分子物質,不能起始小鼠的免疫應答反應。OVA致敏組中,肺部組織Th2型反應加劇,主要表現(xiàn)為:細胞因子IL-4含量上升,血清中T-IgE含量升高,氣道高反應性(airway hyper responsiveness, AHR)增強,氣道重塑嚴重,肺部組織纖維化程度增加、氣管上皮細胞粘液分泌增多以及BALF中各炎癥細胞數(shù)量增多;Th1型反應減弱,主要表現(xiàn)為:IFN-y含量下降以及IFN-y/IL-4比值下降,并且與生理鹽水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差異,表明小鼠哮喘模型構建成功,在此過程中Thl/Th2的平衡向Th2類細胞群平移。此外,OVA致敏組中氧化應激水平較對照組有顯著差異,表明氧化應激為哮喘的致病機理之一。在聯(lián)合染毒組中,DBP的持續(xù)暴露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小鼠的哮喘樣癥狀以及氧化應激的水平,但是相較于OVA致敏組,除吸氣阻力外均不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表明DBP在小鼠哮喘模型中的表現(xiàn)出了較為微弱免疫佐劑效應,并且其增加小鼠模型哮喘樣的癥狀現(xiàn)象并不是通過氧化應激機制實現(xiàn)?寡趸瘎㎝T的使用,能夠有效地減輕所有的聯(lián)合染毒產生的負面作用。綜上所述,長期暴露于DBP可以通過微弱的免疫佐劑作用加重過敏原所誘發(fā)的過敏性疾病,但是在小鼠哮喘模型中所表現(xiàn)佐劑效應并未通過氧化應激的介導作用,提示過敏體質的人或者哮喘患者應盡量避免過多地暴露于DBP以及其他PAEs含量較多的環(huán)境中,以減少過敏性疾病的發(fā)病幾率。
【關鍵詞】:鄰苯二甲酸二丁酯 哮喘 免疫佐劑效應 動物模型 氧化應激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562.25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1 緒論13-32
- 1.1 哮喘的簡介13-15
- 1.2 哮喘的發(fā)病機理15-19
- 1.2.1 經典學說15-16
- 1.2.2 氧化應激16-17
- 1.2.3 氣道神經源性炎癥理論17-19
- 1.2.4 亞硝基谷胱甘肽還原酶/亞硝基谷胱甘肽理論19
- 1.3 動物哮喘模型的制備19-21
- 1.3.1 動物種類選擇19-20
- 1.3.2 致敏原種類的選擇20-21
- 1.3.3 致敏和激發(fā)21
- 1.4 動物哮喘模型的評價21-22
- 1.5 鄰苯二甲酸酯22-30
- 1.5.1 鄰苯二甲酸酯的簡介22-23
- 1.5.2 DBP的物化性質及應用23-24
- 1.5.3 DBP的暴露水平24-25
- 1.5.4 DBP的暴露途徑25-27
- 1.5.5 DBP的毒性研究27-30
- 1.6 立題依據30-32
- 2 材料與方法32-45
- 2.1 實驗材料32-34
- 2.1.1 實驗動物32
- 2.1.2 實驗試劑和試劑盒32-33
- 2.1.3 實驗主要溶液及其配制33
- 2.1.4 實驗儀器33-34
- 2.2 實驗方法34-45
- 2.2.1 動物哮喘模型的建立34-35
- 2.2.2 小鼠肺組織勻漿的制備35
- 2.2.3 小鼠肺組織中ROS含量的測定35-36
- 2.2.4 小鼠肺組織中GSH含量的測定36
- 2.2.5 小鼠肺組織中MDA含量的測定36-37
- 2.2.6 小鼠血清總IgE(T-IgE)含量的檢測37-38
- 2.2.7 BALF中炎癥細胞的計數(shù)38-39
- 2.2.8 BALF樣品中細胞因子的檢測39-40
- 2.2.9 小鼠AHR檢測40-42
- 2.2.10 小鼠肺組織病理學的檢測42-44
- 2.2.11 統(tǒng)計學分析44-45
- 3 實驗結果45-59
- 3.1 小鼠肺組織氧化應激水平的測定結果45-47
- 3.1.1 ROS含量的變化45
- 3.1.2 GSH含量的變化45-46
- 3.1.3 MDA含量的變化46-47
- 3.2 小鼠血清中T-IgE的測定結果47-48
- 3.3 小鼠BALF中炎癥細胞計數(shù)的測定結果48-49
- 3.4 小鼠BALF中細胞因子的測定結果49-50
- 3.5 小鼠AHR的檢測結果50-55
- 3.5.1 吸氣阻力(Ri)51-52
- 3.5.2 呼氣阻力(Re)52-53
- 3.5.3 肺的順應性(Cldyn)53-54
- 3.5.4 小鼠AHR檢測結果的多重分析54-55
- 3.6 肺組織病理切片的檢測結果55-59
- 3.6.1 H&E染色55-56
- 3.6.2 Masson染色56-57
- 3.6.3 PAS染色57-59
- 4 討論59-69
- 4.1 DBP暴露方式、劑量以及檢測指標的選擇59-60
- 4.2 DBP暴露所誘導氧化應激對哮喘的影響60-62
- 4.3 DBP暴露對小鼠哮喘模型BALF中炎癥細胞和細胞因子的影響62-64
- 4.3.1 DBP暴露對細胞因子的影響62
- 4.3.2 DBP暴露對炎癥細胞的影響62-64
- 4.4 DBP暴露對小鼠哮喘模型氣道重塑的影響64-66
- 4.5 DBP暴露對小鼠哮喘模型AHR的影響66-67
- 4.6 DBP在小鼠哮喘模型中的佐劑效應探討67-69
- 5 結論69-70
- 參考文獻70-78
- 附錄Ⅰ 英文縮略詞表78-80
- 附錄Ⅱ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80-81
- 致謝81-8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劉慧杰,舒為群;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的毒理學效應及對人群健康的危害[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4年19期
2 曹祺風;宋文生;朱長春;唐亞夫;;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研究概述[J];中國膠粘劑;2007年10期
3 吳平谷,韓關根,王惠華,趙瑩;飲用水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的調查[J];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1999年06期
本文關鍵詞: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暴露對小鼠哮喘的影響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385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huxijib/3138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