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粘連膜治療新西蘭大白兔宮腔粘連的效果
本文選題:宮腔粘連 切入點:Interceed 出處:《廣東醫(yī)學》2015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觀察氧化再生纖維素防粘連膜(Interceed)治療新西蘭大白兔宮腔粘連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機械和感染雙重損傷法構建新西蘭大白兔宮腔粘連動物模型。將48只雌兔隨機分為4組:正常對照組、Interceed對照組、模型組、Interceed治療組。正常對照組:行假手術,不造模。Interceed對照組:正常兔宮腔內放置Interceed;模型組、Interceed治療組采用機械和感染雙重損傷法構建宮腔粘連動物模型。模型組:建模后不作治療;Interceed治療組:建模后1周宮腔內放置Interceed。每組分別于治療前(建模后1周)、治療后2周和4周各處死4只,收集雙側子宮組織,HE染色觀察子宮內膜形態(tài)及腺體計數(shù);Masson染色檢測子宮內膜纖維化程度;免疫組化法檢測子宮內膜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的蛋白表達。結果 (1)Interceed對照組各時間點子宮內膜腺體數(shù)量、纖維化面積比率、TGF-β1蛋白表達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在治療前,模型組和Interceed治療組子宮內膜腺體數(shù)量均低于正常對照組(P0.001),而纖維化面積比率和TGF-β1蛋白表達均高于正常對照組(P0.001)。(3)在治療后2、4周,Interceed治療組TGF-β1蛋白表達均高于正常對照組(P0.001),而腺體數(shù)量、纖維化面積比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Interceed治療組子宮內膜腺體數(shù)量、纖維化面積比率、TGF-β1蛋白表達與模型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結論 Interceed可以有效治療新西蘭大白兔宮腔粘連,并且對新西蘭大白兔子宮內膜無明顯不良影響。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xidized regenerated cellulose antiadhesion membrane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 in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Methods the animal model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 of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as established by mechanical and infective double injury. Femal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normal control group, interceed control group, Model group: interceed treatment group. Normal control group: sham operation. No model. Interceed control group: normal rabbit intrauterine placement of interceed; model group interceed treatment group with mechanical and infection double injury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animal model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 Model group: model group: no treatment after the treatment of interceed treatment group: 1 week after modeling: uterine cavity. Each group died before treatment (1 week after modeling, 2 weeks and 4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morphology of endometrium and gland count were observed by HE staining in bilateral uterine tissues and the degree of endometrial fibrosis was detected by Masson staining.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TGF- 尾 _ 1.Results the number of endometrial glands in the interceed control group was determined at each time poi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of TGF- 尾 1 protein between the fibrosis area ratio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endometrial glands in the model group and Interceed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P 0.001), while the ratio of fibrosis area and the expression of TGF- 尾 1 protein were higher in the model group and Interceed group than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TGF- 尾 1 protein in the interceed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at 24 weeks after treatment. Group P 0.001, and the number of gland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brosis area ratio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endometrial glands in the treate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TGF- 尾 1 protein in fibrotic area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model group (P 0.001). Conclusion Interceed can effectively treat intrauterine adhesions of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and has no significant adverse effect on endometrium of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作者單位】: 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婦產科;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81270658)
【分類號】:R711.7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喬琳;何援利;章正廣;周曼萍;王雪峰;;置入防粘連膜與否在中重度宮腔粘連治療中的效果比較[J];廣東醫(yī)學;2013年18期
2 周曼萍;何援利;劉芳;;miR-29a、TGF-β1、Smad2及Smad3在宮腔粘連中的表達及意義[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4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素梅;申愛榮;;IGF-Ⅰ、IGF-ⅠR在宮腔粘連患者內膜中的表達研究[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9年02期
2 喬琳;何援利;章正廣;周曼萍;王雪峰;;置入防粘連膜與否在中重度宮腔粘連治療中的效果比較[J];廣東醫(yī)學;2013年18期
3 何英新;唐彩霞;劉玨;李梅清;謝春花;;人工周期對宮腔粘連患者子宮內膜中MMP-9和TGF-β1表達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4年02期
4 劉鳳勤;胡靜;;人工流產術后宮腔粘連的病因及預防[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4年02期
5 朱輝;王樹鶴;;宮腔粘連研究進展[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4年03期
6 慕慶玲;肖松舒;萬亞軍;;生長因子在宮腔粘連形成中的作用[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4年03期
7 周曼萍;何援利;喬琳;劉芳;李慧娟;;轉化生長因子-β_1及Smad2/3在宮腔粘連患者子宮內膜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J];廣東醫(yī)學;2014年12期
8 蔣志峰;封意蘭;趙仁峰;;宮腔粘連電切術后預防再次粘連的研究進展[J];廣西醫(yī)學;2014年09期
9 曹興鳳;王藹明;尹善德;趙軍;趙勇;王明凱;;機械刮宮法建立比格犬宮腔粘連模型[J];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雜志;2014年05期
10 王欣;段華;;低雌激素狀態(tài)對中重度宮腔粘連術后子宮內膜修復的影響(附4例報告)[J];北京醫(yī)學;2014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孫琳;;196例全程超導無痛人流術的臨床觀察[A];2013年河南省婦產科護理安全管理研討班論文集[C];2013年
2 陳錦紅;王鷺霞;;宮腔粘連治療中醫(yī)干預的理論初探[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生殖系統(tǒng)炎癥性疾病專題學術會議論文及摘要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劉東平;三七有效部位對雌激素干預下大鼠子宮內膜止血、修復機制的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2 趙靜;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薄型子宮內膜的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3 楊茜;經宮腔鏡宮腔粘連分離術后戊酸雌二醇應用療效分析[D];中南大學;2013年
4 劉芳;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聯(lián)合雌激素治療宮腔粘連的實驗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單鐵英;人子宮內膜的體外構建及Ang-(1-7)和AngⅡ對子宮內膜細胞和子宮內膜組織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
6 王莉;oxLDL誘導小鼠足細胞脂質蓄積和CXCL16表達以及辛伐他汀干預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7 周經緯;PU材料宮內裝置生物相容性及物理機械性能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8 劉麗文;中藥滋腎養(yǎng)膜方對宮腔粘連內膜修復和妊娠結局的臨床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雪堰;女性不孕與不育的宮腔病因探討[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李艷娟;Toll樣受體4在宮腔粘連患者子宮內膜中的表達[D];中南大學;2011年
3 劉秀玲;PDGF、TGF-β、TIMP-1在宮腔粘連患者子宮內膜組織及血清中的表達和意義[D];鄭州大學;2011年
4 張潔;宮腔鏡治療宮腔粘連的臨床觀察[D];中南大學;2009年
5 陳麗琴;宮腔粘連分離術聯(lián)合中藥補腎化瘀法治療人流術后宮腔粘連的臨床觀察[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6 韓義娜;VEGF在宮腔粘連患者子宮內膜中的表達及與TNF-α、IL-18的關系[D];鄭州大學;2012年
7 王寧;中重度宮腔粘連分離術后再粘連的預防[D];鄭州大學;2012年
8 王麗平;重度宮腔粘連術后應用雌激素的臨床療效分析[D];鄭州大學;2012年
9 耿素玲;重度宮腔粘連術后球囊聯(lián)合放環(huán)預防再粘連的療效觀察[D];鄭州大學;2012年
10 居真靜;補腎化瘀法聯(lián)合宮腔鏡下粘連分離術治療刮宮術后宮腔粘連的臨床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翁永強;β-轉移生長因子與腹膜粘連(文獻綜述)[J];國外醫(yī)學.外科學分冊;2000年02期
2 葛燕;陳國純;孫林;劉伏友;;MicroRNA-29與纖維化疾病[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年09期
3 劉玉環(huán);趙玉婷;蔣東橋;夏恩蘭;劉琳琳;宋冬梅;鄭杰;彭雪冰;;大劑量雌激素對中重度宮腔粘連預后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12年12期
4 張紅媛;朱付凡;;月經過少103例臨床分析[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年05期
5 龐久玲;劉愛東;劉軍;;轉化生長因子β1和基質金屬蛋白酶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達及意義[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年17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寶艷;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宮腔粘連58例[J];中國民間療法;2004年06期
2 王春霞;宮腔鏡診治68例宮腔粘連的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5年11期
3 彭鳳云,李桂林,劉曉慧,張法麗,沙小龍;宮腔鏡診斷宮腔粘連180例臨床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05年04期
4 唐旭,葛春曉;宮腔粘連診治的研究進展[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5年10期
5 李夏,王東輝,田喜萍,宋春枝,田改環(huán);電視宮腔鏡對宮腔粘連的診治[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6 陳小影;;聯(lián)合診治宮腔粘連23例臨床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06年02期
7 段寶山;;宮腔粘連的診斷及誤診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06年04期
8 黎文清;黃向芳;;自控顯示儀診治宮腔粘連159例臨床療效分析[J];醫(yī)藥世界;2006年06期
9 嚴德文;許麗娜;;宮腔鏡下宮腔粘連分離40例近期療效評價[J];中國內鏡雜志;2006年10期
10 皮回春;祝文峰;張金娥;毛松川;;宮腔鏡在診治宮腔粘連中的應用[J];華夏醫(yī)學;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玉環(huán);夏恩蘭;趙玉婷;宋冬梅;周鳳瓊;;大劑量雌激素改善中重度宮腔粘連預后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內鏡會場(婦科內鏡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2 上官雪軍;楊梅麗;張琴芳;;三種方式防止宮腔粘連分離手術后再粘連效果的臨床觀察[A];第八次全國婦產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3 成九梅;夏恩蘭;段華;;轉化生長因子β1在宮腔粘連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A];第八次全國婦產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4 王慧民;;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宮腔粘連的系統(tǒng)評價[A];第八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婦產科學術大會論文及摘要集[C];2012年
5 張海霞;朱學平;陳芙庭;馬鑫;;經陰道超聲三維成像在宮腔粘連診斷中的應用價值[A];2012年浙江省超聲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6 徐開紅;;宮腔粘連的診治現(xiàn)狀[A];2012年浙江省婦產科學及圍產醫(yī)學學術年會暨《婦產科常見疾病規(guī)范化治療新進展》及《圍產醫(yī)學熱點追蹤》學習班論文集[C];2012年
7 花向東;顧小燕;許鋒;張紅洋;王素敏;;200例宮腔粘連診治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內鏡會場(婦科內鏡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8 周鳳瓊;劉玉環(huán);夏恩蘭;宋冬梅;;結核性宮腔粘連的臨床診治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內鏡會場(婦科內鏡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9 董明理;;宮腔粘連的危險因素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內鏡會場(婦科內鏡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10 王寶金;申愛榮;楊淑玲;王魯文;白樺;;宮腔粘連316例臨床療效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內鏡會場(婦科內鏡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程懷孟;人流后當心宮腔粘連[N];大眾衛(wèi)生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麗文;中藥滋腎養(yǎng)膜方對宮腔粘連內膜修復和妊娠結局的臨床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2 楊茜;經宮腔鏡宮腔粘連分離術后戊酸雌二醇應用療效分析[D];中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麗華;宮腔粘連的臨床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2年
2 呂倩;126例宮腔粘連患者臨床資料回顧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
3 張潔;宮腔鏡治療宮腔粘連的臨床觀察[D];中南大學;2009年
4 孔偉;宮腔鏡診治宮腔粘連77例臨床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0年
5 何敏;經陰道宮腔聲學造影在宮腔粘連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價值[D];四川大學;2006年
6 DR UMME SALMA(沙爾瑪);重度宮腔粘連的一個新治療方案的臨床療效觀察[D];中南大學;2011年
7 王麗平;重度宮腔粘連術后應用雌激素的臨床療效分析[D];鄭州大學;2012年
8 肖永俠;宮腹腔鏡聯(lián)合治療中重度宮腔粘連的臨床研究[D];青島大學;2014年
9 賀繁榮;兩種手術方式治療中重度宮腔粘連的回顧性比較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10 李珊;預防中、重度宮腔粘連分離術后再粘連的臨床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59472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594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