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腫瘤轉移性淋巴結與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淋巴結的比較分析—螺旋CT評估
發(fā)布時間:2022-01-22 07:37
背景和目的 腹部解剖結構相對復雜,有時細小的淋巴結病變就顯得難以辨認,為影像診斷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腫瘤是否累及淋巴結以及哪些淋巴結受累往往是臨床腫瘤分期、制定治療方案和判斷預后的重要依據(jù),因此從影像學上深入認識淋巴結病變具有很大的臨床意義。腹部腫瘤轉移性淋巴結與全身淋巴瘤累及淋巴結都表現(xiàn)為腫大的淋巴結,在影像學上鑒別兩者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腫瘤轉移性淋巴結與淋巴瘤淋巴結在治療方案的選擇、預后與轉歸方面都有明顯的不同,因此能通過影像學檢查將這兩種淋巴結病變鑒別出來,將對臨床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能夠充分地認識腹部淋巴結病變,很多學者對腹部正常淋巴結作了大量的研究。Dorfman等測量130例正常人上腹部淋巴結在CT橫斷面的短徑,發(fā)現(xiàn)其正常值范圍為6-20mm,并提出了不同解剖部位淋巴結正常值上限:肝門部為7mm,肝胃韌帶8mm,肝十二指腸韌帶胃10mm,腹主動脈周圍上部為9mm,腹主動脈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切面囊實性,鏡下見腫瘤由高度分化不良的間葉成分構成,有胚胎性橫紋肌肉瘤的形態(tài)(HExloo)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腹部淋巴結病變的斷面影像學特征及其解剖、病理學基礎[J]. 張梅. 實用放射學雜志. 2004(02)
[2]原發(fā)性肝、膽、胰及胃癌上腹部轉移的CT診斷[J]. 楊振燕,吳元佐,鄭少強,席芊,唐俊軍,張蕾.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03(10)
[3]膽囊癌腹部轉移淋巴結分布特征的CT、MR表現(xiàn)探討[J]. 徐雋,宋彬,嚴志漢,劉再毅,陳衛(wèi)霞,陳憲,熊燕.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03(01)
[4]腹膜后惡性淋巴結腫大的超聲聲像圖特征及其臨床意義[J]. 江峰,李國杰. 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 2003(01)
[5]中國人非霍奇金淋巴瘤侵犯腹部和盆腔淋巴結的病變分布[J]. 吳寧,劉瑛,林冬梅,陳宇,石木蘭. 中華腫瘤雜志. 2002(06)
[6]我國淋巴結外淋巴瘤的臨床特點[J]. 紀小龍,申明識. 癌癥. 1999(05)
[7]腹腔惡性淋巴瘤超聲顯像與手術后病理對照分析[J]. 鄭秀蘭,李鳳華,王秀云. 實用腫瘤學雜志. 1998(01)
[8]惡性淋巴瘤累及腹部淋巴結的CT增強表現(xiàn)及其解剖分布[J]. 楊志剛,閔鵬秋,廖正銀,何之彥,周翔平,楊恒選. 中華放射學雜志. 1996(11)
[9]腹腔和腹膜后間隙結核的CT表現(xiàn)及其病理基礎[J]. 楊志剛,閔鵬秋,何之彥,周翔平,繆競陶. 中華放射學雜志. 1996(03)
[10]放射性肝損傷31P-磁共振波譜分析研究[J]. 陳憲,橫田啟,大津留健,木水潔,利波久雄,山本達. 中華放射醫(yī)學與防護雜志. 1996(01)
本文編號:3601802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切面囊實性,鏡下見腫瘤由高度分化不良的間葉成分構成,有胚胎性橫紋肌肉瘤的形態(tài)(HExloo)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腹部淋巴結病變的斷面影像學特征及其解剖、病理學基礎[J]. 張梅. 實用放射學雜志. 2004(02)
[2]原發(fā)性肝、膽、胰及胃癌上腹部轉移的CT診斷[J]. 楊振燕,吳元佐,鄭少強,席芊,唐俊軍,張蕾.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03(10)
[3]膽囊癌腹部轉移淋巴結分布特征的CT、MR表現(xiàn)探討[J]. 徐雋,宋彬,嚴志漢,劉再毅,陳衛(wèi)霞,陳憲,熊燕.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03(01)
[4]腹膜后惡性淋巴結腫大的超聲聲像圖特征及其臨床意義[J]. 江峰,李國杰. 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 2003(01)
[5]中國人非霍奇金淋巴瘤侵犯腹部和盆腔淋巴結的病變分布[J]. 吳寧,劉瑛,林冬梅,陳宇,石木蘭. 中華腫瘤雜志. 2002(06)
[6]我國淋巴結外淋巴瘤的臨床特點[J]. 紀小龍,申明識. 癌癥. 1999(05)
[7]腹腔惡性淋巴瘤超聲顯像與手術后病理對照分析[J]. 鄭秀蘭,李鳳華,王秀云. 實用腫瘤學雜志. 1998(01)
[8]惡性淋巴瘤累及腹部淋巴結的CT增強表現(xiàn)及其解剖分布[J]. 楊志剛,閔鵬秋,廖正銀,何之彥,周翔平,楊恒選. 中華放射學雜志. 1996(11)
[9]腹腔和腹膜后間隙結核的CT表現(xiàn)及其病理基礎[J]. 楊志剛,閔鵬秋,何之彥,周翔平,繆競陶. 中華放射學雜志. 1996(03)
[10]放射性肝損傷31P-磁共振波譜分析研究[J]. 陳憲,橫田啟,大津留健,木水潔,利波久雄,山本達. 中華放射醫(yī)學與防護雜志. 1996(01)
本文編號:360180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360180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