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結(jié)合心導管技術評價房間隔缺損封堵治療前后右心功能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13 02:04
【摘要】:研究背景: 近年來,房間隔缺損(ASD)封堵術已成為房缺糾治的重要方法,但其對右心功能的影響少見完整全面的研究。右心室結(jié)構(gòu)復雜,,其特殊的解剖和功能特點,導致長期以來缺乏對其功能進行準確評價的方法。2005年之前,美國超聲心動圖學會發(fā)表的指南還主要是針對左心室功能的評價,而對右心功能的研究還停滯在初步階段。但在隨后幾年間,隨著對右心功能的認識逐步深入,2010年歐美四個超聲心動圖學會再發(fā)表的指南引用了近年來的大量文獻資料,其中有很多重要研究均針對右心室。指南基本確認超聲心動圖等影像學評價右心的診斷方法可以在臨床常規(guī)推廣應用。本研究是利用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RT-3DE)結(jié)合心導管技術來評價房間隔缺損(ASD)封堵治療前后右心功能的變化,并進一步探討RT-3DE在評價右心功能方面的臨床應用價值。 目的: 1、運用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RT-3DE)研究房間隔缺損患者封堵治療前后右心功能變化情況; 2、心導管技術評價房間隔缺損患者封堵治療前后肺動脈壓力變化; 3、以心導管測壓為標準,評價超聲心動圖肺動脈壓測量的準確性。 方法: 1、入選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于我院心內(nèi)科診斷為繼發(fā)孔型房間隔缺損的患者33例,男性9例,女性24例,年齡8~65歲,平均(35.52±15.24)歲,其中有29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動脈高壓(PASP≥30mmHg),封堵術前經(jīng)TTE和/或TEE測量ASD最大直徑為5.1~34.2mm,平均(19.81±8.55)mm,并在超聲心動圖監(jiān)測下成功置入ASD封堵器。所有患者均于術前、術后1周內(nèi)行經(jīng)胸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查和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RT-3D-TEE)檢查,檢測其右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RVEDd),右心室舒張末期容積(RVEDV)、右心室收縮末期容積(RVESV)、二維右室面積變化分數(shù)(RV-FAC)、三維右室射血分數(shù)(3D-RVEF)、右心室Tei指數(shù)、右心室收縮壓(RVSP)、肺動脈收縮壓(SPAP)、舒張壓(PADP)及平均壓(MPAP)等指標,檢查的圖像存盤分析,并在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進行定期隨訪和復查。 2、全組患者均在房間隔封堵手術前后對其右心室,右心房,肺動脈進行心導管壓力檢測,測量指標作為評價右室收縮壓、肺動脈收縮壓、平均壓、舒張壓的“金標準”。 3、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手術前后右心功能對比采用配對t檢驗,研究兩變量間相互關系采用直線相關和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所得數(shù)據(jù)應用軟件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結(jié)果: 房間隔缺損(ASD)患者在行封堵治療術后1周內(nèi),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右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RVEDd),右心室舒張末期容積(RVEDV)、右心室收縮末期容積(RVESV)均明顯縮。≒0.01),右心室Tei指數(shù)明顯下降(P0.01);二維右室面積變化分數(shù)(RVFAC)及三維右室射血分數(shù)(3D-RVEF)在封堵術后較術前明顯降低(P0.01),但在術后3個月下降趨緩,術后6個月達到新的平衡;ASD患者封堵術后的右心室收縮壓、肺動脈收縮壓、舒張壓及平均壓較術前均明顯減小(P0.01);超聲心動圖估測的右心系統(tǒng)壓力與相應的右心導管測壓值進行比較分析結(jié)果高度相關(r分別為0.879,0.827,0.854,0.872,0.916,0.865,0.924,0.816)。 結(jié)論: 1、房間隔缺損患者均存在程度不等的右心功能異常,ASD患者在行封堵治療后右心功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2、通過超聲心動圖估測的右心系統(tǒng)壓力與相應的右心導管測壓值高度相關。 3、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RT-3DE)評價右心功能具有便捷,無創(chuàng),可重復性強,敏感性和準確性高等優(yōu)點,能較準確全面地評價右心功能的情況。
【圖文】:
一、超聲心動圖對 ASD 的觀察所有入選的病例均在超聲心動圖監(jiān)測下成功置入 ASD 封堵器。術前二維超聲提示缺損小、病程較短 ASD 患者,心臟各腔室大小可在正常范圍。伴肺動脈高壓的 ASD患者都伴有程度不等的右房、右室增大,右室流出道及肺動脈增寬。隨著右心室容量負荷增加,室間隔運動幅度降低、平坦,甚至與左室后壁呈同向運動;另外心臟超聲還顯示房間隔中部回聲連續(xù)中斷,缺損斷端增厚、回聲增強,呈所謂的“火柴梗”征改變。彩色多普勒顯像可見房水平存在左向右紅色分流信號,有的可直達三尖瓣口進右室;頻譜多普勒顯示舒張期為主的房間隔缺損分流特征,連續(xù)多普勒可見三尖瓣,肺動脈瓣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反流征;術后常規(guī)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查封堵器的位置形態(tài)及其周邊有無殘余血流(見圖 1),而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可從立體結(jié)構(gòu)直觀地顯示房間隔缺損的部位、大小、形態(tài)以及與毗鄰結(jié)構(gòu)的空間關系(見圖 2)。
圖 2 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觀察封堵器形態(tài)及位置的準確性1、房間隔缺損封堵手術治療前后右心形態(tài)學變化(1)右心室內(nèi)徑:封堵治療術后右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RVEDd)較術前明顯縮小(P<0.01),術后 6 個月與術后 1 個月相比,P<0.01;術后 6 個月與術后 3 個月相比,P<0.05。見表 1;(2)右心室舒張末期及收縮末期容積:封堵治療術后右心室舒張末期容積(RVEDV)及收縮末期容積(RVESV)較術前明顯縮小(P<0.01),術后 6 個月與術后1個月相比,P<0.01;術后6個月與術后3個月相比,P<0.05。RVEDV的減少較RVESV的減少更為明顯,見表 1。表 1 房缺封堵術治療前后右心形態(tài)變化(均數(shù)±標準差)術前 術后一周內(nèi) 術后 1 個月 術后 3 個月 術后 6 個月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541.1;R540.45
本文編號:2710462
【圖文】:
一、超聲心動圖對 ASD 的觀察所有入選的病例均在超聲心動圖監(jiān)測下成功置入 ASD 封堵器。術前二維超聲提示缺損小、病程較短 ASD 患者,心臟各腔室大小可在正常范圍。伴肺動脈高壓的 ASD患者都伴有程度不等的右房、右室增大,右室流出道及肺動脈增寬。隨著右心室容量負荷增加,室間隔運動幅度降低、平坦,甚至與左室后壁呈同向運動;另外心臟超聲還顯示房間隔中部回聲連續(xù)中斷,缺損斷端增厚、回聲增強,呈所謂的“火柴梗”征改變。彩色多普勒顯像可見房水平存在左向右紅色分流信號,有的可直達三尖瓣口進右室;頻譜多普勒顯示舒張期為主的房間隔缺損分流特征,連續(xù)多普勒可見三尖瓣,肺動脈瓣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反流征;術后常規(guī)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查封堵器的位置形態(tài)及其周邊有無殘余血流(見圖 1),而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可從立體結(jié)構(gòu)直觀地顯示房間隔缺損的部位、大小、形態(tài)以及與毗鄰結(jié)構(gòu)的空間關系(見圖 2)。
圖 2 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觀察封堵器形態(tài)及位置的準確性1、房間隔缺損封堵手術治療前后右心形態(tài)學變化(1)右心室內(nèi)徑:封堵治療術后右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RVEDd)較術前明顯縮小(P<0.01),術后 6 個月與術后 1 個月相比,P<0.01;術后 6 個月與術后 3 個月相比,P<0.05。見表 1;(2)右心室舒張末期及收縮末期容積:封堵治療術后右心室舒張末期容積(RVEDV)及收縮末期容積(RVESV)較術前明顯縮小(P<0.01),術后 6 個月與術后1個月相比,P<0.01;術后6個月與術后3個月相比,P<0.05。RVEDV的減少較RVESV的減少更為明顯,見表 1。表 1 房缺封堵術治療前后右心形態(tài)變化(均數(shù)±標準差)術前 術后一周內(nèi) 術后 1 個月 術后 3 個月 術后 6 個月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541.1;R540.4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王新房;三維超聲心動圖的臨床應用及其發(fā)展前景[J];放射學實踐;2000年03期
2 苗雅,張薇,鄭兆通,葛志明,張運;超聲聲學定量技術對肺動脈高壓患者右心室功能的評價[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4年03期
3 王勇,張運,李繼福,張薇,陳玉國,李貴雙,張梅,季曉平,邢艷秋,張園園;多平面經(jīng)食管三維超聲心動圖與心室造影測量右室容量和收縮功能的對比研究[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1999年01期
4 荊志成,徐希奇;肺動脈高壓現(xiàn)代分類和診斷策略[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年12期
5 陳海燕;潘翠珍;舒先紅;周達新;陳發(fā)東;;單心動周期實時三維超聲評價房間隔缺損患者右心室形態(tài)及功能[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0年01期
本文編號:27104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71046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