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窒息心肌損傷標志物變化及磷酸肌酸鈉早期干預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新生兒窒息心肌損傷標志物變化及磷酸肌酸鈉早期干預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新生兒 窒息 心肌損害 心肌損傷標志物 磷酸肌酸鈉
【摘要】:目的:新生兒窒息后心肌損害是新生兒常見疾病之一,其危害性大,可影響窒息新生兒預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鈣蛋白(cTnI)、肌酸激酶(CK)、乳酸脫氫酶(LDH)、α-羥基丁酸脫氫酶(α-HBDH)及肌紅蛋白(Mb)為常用的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這些指標的測定對窒息后心肌損害的診斷、治療及療效評估有一定價值。CP已廣泛用于成人心絞痛、心肌梗死、各種原因導致的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用于保護心肌作用,取得了較好療效。在兒科臨床工作中,CP已用于治療病毒性心肌炎,小兒肺炎或病毒感染后合并心臟損害等疾病,但對其在新生兒窒息心肌損害中研究甚少。為了進一步了解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在窒息新生兒的變化,本實驗測定了窒息新生兒血清CK、CK-MB、LDH、α-HBDH、Mb及cTnI的水平,同時應用CP進行早期干預,觀察其心臟保護作用。 病例及方法:選定101例窒息新生兒,其中輕度窒息組(57例),重度窒息組(44例),對照組為同期住院無窒息的新生兒40例。將重度窒息組又隨機分為常規(guī)治療組(R組)22例及CP治療組(CP組)22例,R組給予常規(guī)輔助呼吸、保溫、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及對癥等治療,CP組患兒除給予上述常規(guī)治療外,加用CP靜脈滴注,測定各組患兒24h內血清CK、CK-MB、LDH、α-HBDH、Mb及cTnI的含量,并測定重度窒息組患兒生后第7d血清CK、CK-MB、LDH、α-HBDH、Mb及cTnI的含量,同時記錄重度窒息患兒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心電圖及左室射血分數(shù)的變化,觀察R組及CP組臨床療效。 結果:1、窒息新生兒血清CK、CK-MB、LDH、α-HBDH、Mb及cTnI均較對照組高,且重度窒息組較輕度窒息組增高更明顯。2、R組與CP組治療后CK、CK-MB、Mb、LDH、α-HBDH及cTnI含量與治療前比較均有下降;且治療后CP組CK、CK-MB、LDH、α-HBDH及cTnI含量與R組比較下降更明顯,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3、重度窒息患兒入院24h均有心肌損害臨床癥狀、心電圖異常發(fā)生率較高,7d后R組與CP組心肌損害臨床癥狀發(fā)生率及檢查結果異常率均明顯下降,CP組與R組比較下降更明顯,,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結論:1、新生兒窒息早期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CK、CK-MB、LDH、α-HBDH、Mb及cTnI增高;2、且隨窒息程度加重,升高越明顯;3、有助于判斷心肌損害嚴重程度;4、CP對新生兒窒息后心肌損傷具有保護作用。
【關鍵詞】:新生兒 窒息 心肌損害 心肌損傷標志物 磷酸肌酸鈉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22.1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中英文縮略詞表11-12
- 第1章 引言12-15
- 第2章 綜述15-27
- 2.1 新生兒窒息概念15-16
- 2.2 新生兒窒息后心肌損傷發(fā)病機制16
- 2.3 新生兒窒息后心肌損傷的表現(xiàn)16
- 2.4 新生兒窒息后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變化16-20
- 2.4.1 肌鈣蛋白17
- 2.4.2 心肌酶譜17-18
- 2.4.3 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腦型18-19
- 2.4.4 肌紅蛋白19
- 2.4.5 腦鈉肽和 N 端腦鈉肽原19-20
- 2.4.6 心臟脂肪酸結合蛋白20
- 2.5 新生兒窒息后心肌損傷心電圖改變20-21
- 2.6 新生兒窒息后心肌損傷超聲心動圖改變21-22
- 2.7 新生兒窒息后心肌損傷心臟保護性藥物研究進展22-27
- 2.7.1 1,6-二磷酸果糖22-23
- 2.7.2 維生素 C23
- 2.7.3 輔酶 Q1023-24
- 2.7.4 ;撬24
- 2.7.5 復方丹參24-25
- 2.7.6 磷酸肌酸鈉25-27
- 第3章 研究對象與方法27-30
- 3.1 研究對象和分組27-28
- 3.1.1 研究對象27
- 3.1.2 試驗分組27-28
- 3.2 研究方法28-29
- 3.2.1 標本采集28
- 3.2.2 儀器及試劑28-29
- 3.2.3 具體方法29
- 3.3 統(tǒng)計方法29-30
- 第4章 研究結果30-34
- 4.1 各組一般資料的比較30
- 4.2 新生兒窒息后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變化30-31
- 4.3 CP 組和 R 組生后 24 小時內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比較31
- 4.4 R 組治療 7 后天后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變化31-32
- 4.5 CP 組治療 7 后天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變化32
- 4.6 CP 組和 R 組治療 7 天后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比較32-33
- 4.7 CP 組和 R 組治療前后心肌損害臨床癥狀及檢查結果變化33-34
- 第5章 討論34-39
- 第6章 結論39-40
- 參考文獻40-48
- 作者簡介及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48-49
- 致謝4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輝;尉進茜;;窒息新生兒心肌酶譜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北京醫(yī)學;2012年05期
2 張秀山;劉暌;張彥;閆華;劉海根;梁禹;;磷酸肌酸鈉輔助治療急性重型顱腦損傷的療效評價[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年05期
3 陳光福,蔡茵莎,劉麗輝,黃鐵軍;新生兒窒息后心肌肌鈣蛋白Ⅰ與心肌酶活性的時相變化及其意義[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2年04期
4 金越;韓國柱;李穎;馬郁芳;周琴;孫慧君;;磷酸肌酸的腦保護作用研究[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5 王紅霞;;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對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心肌損害的診斷價值[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6年01期
6 范毅敏;覃麗君;甄宇峰;沈娜君;;磷酸肌酸鈉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心肌損害的療效觀察[J];廣東醫(yī)學;2009年04期
7 李武勇;;磷酸肌酸鈉聯(lián)合大劑量維生素C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J];廣東醫(yī)學;2011年15期
8 楊靜茹;;窒息新生兒心肌損害的超聲心動圖與心電圖研究[J];河北醫(yī)學;2009年12期
9 黃麗君;馮國富;;窒息新生兒心肌酶與心肌肌鈣蛋白Ⅰ變化的臨床意義[J];河南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10 李春杰;;1,6-二磷酸果糖治療新生兒窒息后心肌損害的療效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0年22期
本文編號:6658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665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