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氧肺損傷新生大鼠肺組織中肺表面活性物質(zhì)相關蛋白-A(SP-A)的mRNA和蛋白表達及布地奈德的干預作用
發(fā)布時間:2017-08-02 15:14
本文關鍵詞:高氧肺損傷新生大鼠肺組織中肺表面活性物質(zhì)相關蛋白-A(SP-A)的mRNA和蛋白表達及布地奈德的干預作用
更多相關文章: 肺表面活性物質(zhì)相關蛋白-A 高氧肺損傷 新生鼠 布地奈德
【摘要】:目的: 1.建立新生大鼠高氧肺損傷的動物模型; 2.觀察與比較高氧性損傷時新生大鼠肺組織的病理組織學改變,以及肺表面活性物質(zhì)相關蛋白-A(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A,SP-A)的mRNA及其蛋白的表達變化,從而探討SP-A在新生大鼠高氧肺損傷發(fā)生、發(fā)展中可能的作用; 3.探討吸入性糖皮質(zhì)激素布地奈德(budesonide,BUD)是否通過調(diào)控SP-A的表達從而發(fā)揮對高氧肺損傷的保護作用,為臨床防治高氧肺損傷提供理論依據(jù)。 方法: 取108只出生1天內(nèi)的新生Sprague Dawley(SD)大鼠(雌雄不限)隨機分成三組:即Ⅰ組:空氣組(對照組),Ⅱ組:高氧+生理鹽水組(高氧組),Ⅲ組:高氧+布地奈德組(干預組),每組36只。 Ⅰ組置于空氣中;將Ⅱ、Ⅲ組實驗動物持續(xù)暴露于90%~95%氧箱中,直至實驗結束。Ⅱ組于每日霧化吸入NS10ml,Ⅲ組每日同一時間點吸入溶解BUD的等量的NS(含BUD2mg)。 設立實驗后3、7和14天3個時間觀測點,處死動物,行支氣管肺泡灌洗,測定灌洗液中蛋白含量;取肺組織,計算肺濕/干重比;HE染色觀察組織病理學變化;Westen Blot方法檢測SP-A蛋白含量、RT-PCR方法檢測SP-A mRNA表達水平。 結果: 1.各組實驗動物一般情況:Ⅰ組(空氣組)中的實驗動物在實驗期間精神狀態(tài)佳、活動靈活,進食正常。Ⅱ組(高氧組)中的實驗動物逐漸出現(xiàn)癥狀,表現(xiàn)皮毛無光澤、精神萎靡、活動少,脫氧后煩躁不安,呼吸困難明顯,鼻尖發(fā)紺,恢復供氧可逐漸緩解;Ⅲ組(干預組)中的實驗動物情況介于前兩者之間。 2.肺組織病理切片:Ⅰ組(空氣組)實驗動物肺組織病理切片見肺組織結構規(guī)整,無炎癥反應,肺泡大小、形態(tài)均一;Ⅱ組(高氧組)高氧暴露3d后可見肺血管擴張充血,肺泡腔內(nèi)出現(xiàn)紅細胞及炎性細胞,肺間隔斷裂,肺泡腔擴大;高氧7天時,炎性滲出、肺水腫、肺出血較前更加明顯,部分肺間隔增寬變形,肺組織結構紊亂;14天時更為明顯,肺組織結構紊亂,肺間隔重度增厚,出現(xiàn)明顯纖維化改變,肺泡發(fā)育受阻,肺泡數(shù)量明顯減少、大小不一,肺泡腔明顯增大,部分肺泡融合,可見肺大泡或肺不張。Ⅲ組(干預組)肺組織形態(tài)與結構改變較II組有明顯減輕。 3.肺組織濕/干重比值(W/D):實驗3天、7天時,Ⅱ組(高氧組)實驗動物肺組織濕/干重比值(W/D)較Ⅰ組(空氣組)增高(P0.01),實驗14天時,,Ⅱ組較Ⅰ組升高更明顯(P0.01),而Ⅲ組(干預組)與Ⅱ組相比,3天、7天、14天的比值均有明顯下降(P0.01)。 4.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LAF)中蛋白含量(TP)測定:實驗3天、7天和14天時Ⅱ組(高氧組)BLAF中TP均高于Ⅰ組(空氣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Ⅲ組3天時BLAF中TP較II組降低(P0.05),7天、14天時明顯降低(P0.01)。 5.肺組織中SP-A蛋白表達水平的變化:Westen Blot檢查測定結果表明:與I組動物比較,II組(高氧組)實驗3天時SP-A蛋白表達明顯增高(P0.01);7天、14天SP-A蛋白表達下降,14天時下降更明顯(P0.01)。Ⅲ組(干預組)實驗3天時SP-A蛋白表達介于I組與II組之間(P0.05),7天、14天SP-A蛋白的表達均較高氧組組顯著升高(P0.05)。 6.肺組織中SP-A mRNA表達水平的變化:RT-PCR檢查測定結果表明:與I組動物比較,II組實驗3天時SP-A mRNA表達水平明顯增高,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7天時可見表達下降,14天時下降更明顯(P0.01)。III組的SP-A mRNA表達水平接近于I組SP-A mRNA的表達趨勢;實驗3天時SP-A mRNA表達水平介于I組與II組之間,與II組比較有顯著性意義(P0.05);7天、14天時表達水平較II組顯著升高(P0.05)。 結論: 1.高氧對新生大鼠肺組織有損傷作用,并隨吸氧時間的延長而加重。主要病理變化為肺組織局部水腫和出血、炎癥滲出、結構組織紊亂、肺泡發(fā)育障礙、肺泡數(shù)目減少和肺間質(zhì)纖維化。 2.高氧性肺損傷時,SP-A的mRNA和蛋白在肺組織中的表達規(guī)律呈現(xiàn)先增高后降低的趨勢,隨著高氧暴露時間的延長與肺損傷程度相平行,提示高氧肺損傷發(fā)生過程中機體具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機制,而肺表面活性物質(zhì)相關蛋白分泌減少或功能缺陷,是高氧肺損傷的重要因素。 3.吸入糖皮質(zhì)激素布地奈德可能通過抗氧化、減輕炎癥反應,進而上調(diào)SP-A的mRNA和蛋白的表達與活化,從而減輕肺損傷,對高氧肺損傷的發(fā)生具有一定保護作用。
【關鍵詞】:肺表面活性物質(zhì)相關蛋白-A 高氧肺損傷 新生鼠 布地奈德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22.19
【目錄】: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1
- 前言11-13
- 材料與方法13-23
- 結果23-28
- 討論28-34
- 結論34-35
- 參考文獻35-40
- 附錄40-45
- 綜述45-56
- 參考文獻52-56
- 英文縮略詞表56-57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57-58
- 致謝58-5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劉冬云;吳靜;張小英;封志純;;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新生兒支氣管肺泡灌洗液IL-8 SP-A和TGF-β1的表達[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0年06期
2 劉明耀,張亞霏;小牛肺表面活性物質(zhì)的提取及化學成分理化特性的測定[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1986年05期
3 孔祥永;杜江;封志純;;肺表面活性物質(zhì)相關蛋白A在人胎肺發(fā)育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5年06期
4 朱光發(fā);肺表面活性物質(zhì)相關蛋白A與肺疾病[J];國外醫(yī)學.呼吸系統(tǒng)分冊;1998年03期
5 喬萍;嚴越秀;莫偉雄;梁星群;湯鳴;肖力;汪江萍;;肺表面活性物質(zhì)防治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的臨床研究[J];熱帶醫(yī)學雜志;2006年04期
6 陳華,李春海,賀蘇蘭,岳修平;SPF、清潔級普通大鼠部分生物學特性比較[J];實驗動物科學與管理;1998年03期
7 孔令凱;章晟;封志純;;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的研究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年14期
8 常立文;新生兒慢性肺部疾病的診治及預防[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3年11期
本文編號:60990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60990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