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在川崎病不同時期變化的臨床意義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10 14:38
【摘要】:目的:探討血小板(PLT)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兒急性期及恢復期變化的臨床意義。方法:回顧性收集我院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KD住院患兒臨床資料,探討急性期血小板變化與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無反應KD及冠狀動脈病變(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之間關系及恢復期對小劑量阿司匹林使用時間的指導意義。結果:本文共納入808例KD患兒。IVIG無反應組36例(4.46%),IVIG有反應組772例(95.54%)。IVIG無反應組PLT計數(shù)、血小板壓積(PCT)低于IVIG有反應組,血小板平均體積(MPV)高于IVIG有反應組(P0.05);謴推贑AL組178例(22.03%),恢復期無冠狀動脈病變(nCAL)組630例(77.97%),兩組年齡、性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的恢復期nCAL患兒420例進行規(guī)律隨訪,服藥6周后,321例(76.43%)PLT降至400×10~9/L以內(nèi),8周后達355例(84.52%),12周后達371例(88.33%),8周與12周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107)。結論:PLT及其參數(shù)PCT、MPV急性期變化可能與IVIG無反應KD相關。PLT及其參數(shù)變化與CAL無明顯關系。對無冠脈病變或一過性冠脈擴張的絕大多數(shù)KD患兒,口服小劑量阿司匹林療程在6~8周適宜。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725.4
本文編號:2749051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725.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時艷艷;劉芳;吳琳;馬曉靜;梁雪村;黃國英;;川崎病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臨床分級及高危因素研究[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4年09期
2 黃國英;杜軍保;黃敏;劉芳;李萬鎮(zhèn);金紅芳;;川崎病冠狀動脈病變的臨床處理建議[J];中華兒科雜志;2012年10期
3 付培培;杜忠東;潘岳松;;2002-2010年北京兒童醫(yī)院川崎病住院患兒臨床分析[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年09期
4 閆小紅;劉淑霞;劉云;閆紅敏;劉高峰;趙春玲;李宗尚;;川崎病流行病學特征及冠狀動脈損害的相關因素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10年07期
5 王永清,曹曉軍;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無反應型川崎病的診治現(xiàn)狀[J];中華兒科雜志;2005年03期
本文編號:274905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7490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