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與目的在小兒外科消化道疾病中,先天性巨結腸(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小兒常見的先天性畸形,患病率為1:5000~1:2000,男女比例為4:1。HD一經診斷,其保守治療效果差,多數需手術治療,但各種手術方式均有相應的缺陷和并發(fā)癥,術后并發(fā)癥高達20%~30%。隨著手術工具的發(fā)展,有大量學者及專家通過改進各種手術方式,包括完全經肛門拖出術、腹腔鏡輔助拖出術和HD的胚胎自然腔道手術(E-NOTES)和單孔腹腔鏡手術(SILS),以減少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2])。其中經自然腔道內鏡外科(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egery,NOTES)術式與經典的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比如Soave術式、腹腔鏡輔助拖出術等相比,它有很多優(yōu)點,比如避免了腹部切口所致的腹前外側壁的組織損傷,術后疼痛輕,患兒醫(yī)從性高(便于管理)及住院時間短(易于患兒家屬護理和接受),因而在小兒外科界被認為是微創(chuàng)治療方式的重要目標、是兒童患者的福音,因此小兒外科醫(yī)生在NOTES研究發(fā)展投入了極大地熱情~([3-5])。本實驗使用經結腸單純結腸鏡行巨結腸根治術和近年推廣的腹腔鏡輔助拖出術兩種手術方式對巴馬小型豬行巨結腸根治術,比較兩種術式結腸的切除效果、術后恢復狀況及其對實驗動物心肺功能及免疫應激的影響,以此評估興趣手術方式的可行性,同時分析比較該手術方式與目前金標準手術對機體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為其在小兒外科的臨床應用進一步推廣和專用于小兒先天性巨結腸治療技術的發(fā)展提供實踐經驗和理論依據。方法本研究分兩階段,實驗一選用月齡3-6月的雌性巴馬小型豬20只,體重介于25kg到30kg之間。按隨機原則分為A組(n=10)和B組(n=10),經結腸行單純結腸鏡巨結腸根治術為A組,行腹腔鏡輔助拖出術為B組。記錄各階段手術操作時間,結腸切除及游離長度(并據此計算相關比值),術前、術中及術后心電圖參數。實驗二選用月齡5-6月的雌性巴馬小型豬20只作為實驗動物,體重30kg左右。實驗動物分組同實驗一。抽取所有實驗動物空腹靜脈血并統一保存送檢。抽取血液標本的時間節(jié)點設定為:術前、術后即刻、術后第1天(第1個24小時)、第2天(第2個24小時)、第3天(第3個24小時),允許時間節(jié)點誤差10分鐘。檢測實驗動物的血液生化及免疫指標包括: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比例、白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皮質醇激素水平、IgA、IgG、IgM、C3、C4。結果1.本實驗共40只實驗動物均成功施行經結腸單純結腸鏡行巨結腸根治術和近年推廣的腹腔鏡輔助拖出術,術后均未發(fā)現嚴重并發(fā)癥。兩種實驗手術術式均能夠完成結腸切除并無張力拖至肛門直腸行吻合術。2.實驗一中兩種實驗手術術式的結腸切除和游離長度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腸切除及游離比、游離結腸切除比之間也無統計學差異(P0.05)。將實驗實施的兩種手術術式分為三個階段,其中第2個階段的用時在兩種術式之間有明顯差異(P0.05),且第2階段中切斷結腸系膜及處理其根部血管、游離直腸的單位長度操作用時在兩種術式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實驗二中兩組實驗動物術前、術中及術后的平均心率無明顯區(qū)別。整個圍手術期所有實驗動物的心動節(jié)律及呼吸節(jié)律平穩(wěn)。兩組實驗動物所有生化指標術后均迅速升高,其中皮質醇激素術后即刻達到最高水平,其他指標則在術后24小時左右達到最高水平,之后開始回落。圍手術期應激指標中僅有腫瘤壞死因子有顯著差異(P0.05)。而兩組實驗動物的免疫指標術后均即刻降至最低值,隨后開始回升。結論1.經結腸單純結腸鏡行巨結腸根治術可以滿足巨結腸根治術對結直腸的操作要求,但是手術操作過程中經結腸結腸鏡手術組的部分操作用時與金標準手術相比明顯較長,操作較困難。2.與金標準手術相比,采用興趣術式組的實驗動物應激免疫指標幾乎未見明顯差異,表明經結腸單純結腸鏡行巨結腸根治術并未明顯減少手術對機體的損傷,同時也沒有增加手術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3.興趣手術組圍手術期腫瘤壞死因子及手術時間明顯高于腹腔鏡輔助拖出術組,可能與目前內鏡建立的氣腹壓力波動較大、用單純內鏡行手術定向困難及缺乏專用器械等有關。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26.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家耀;;先天性巨結腸微創(chuàng)外科治療進展[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5年02期
2 魏于全;張寶善;孫誠誼;;內鏡與微創(chuàng)專業(yè)技術全國考評委員會——政府支持的行業(yè)民間專家團體,規(guī)范內鏡與微創(chuàng)醫(yī)療安全質量評價[J];中國內鏡雜志;2014年05期
3 李愛軍;樊娟;孫傳瑋;楊忠剛;李索林;;腹腔鏡輔助先天性巨結腸癥根治術的臨床效果[J];河北醫(yī)藥;2013年10期
4 鄭永志;王東;李兆申;;經自然腔道內鏡手術(NOTES)器械的研究進展[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0年11期
5 Anthony Yuen Bun Teoh;Philip Wai Yan Chiu;Enders Kwok Wai Ng;;Current developments in natural orifices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An evidence-based review[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0年38期
6 張艷斌;梁朝朝;;腹腔鏡手術對機體應激反應的影響[J];安徽醫(yī)學;2009年03期
7 高青松;劉源;;實驗用小型豬營養(yǎng)需要研究進展[J];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2009年02期
8 劉亞千;陳華;;小型豬基本實驗操作技術[J];中國實驗動物學報;2008年05期
9 黃麗潔;賈琳;茍鵬;劉亞千;李春海;陳華;;三個品系小型豬正常心電圖的比較[J];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2008年03期
10 李聞;;經自然孔道內鏡外科學[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7年4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余東海;張文;李寧;翁一珍;馮杰雄;;經肛門腹腔鏡巨結腸根治術[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小兒外科學術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靳立強;經自然腔道與腹腔鏡腹腔探查術的實驗對照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
267790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677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