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大鼠大腸埃希菌敗血癥巨噬細胞表面CD163及血中sCD163表達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15 21:45
【摘要】: 目的:新生兒對病原微生物易感性高,容易引發(fā)敗血癥,且病死率很高。防治敗血癥的發(fā)生仍是目前全球性的難題。固有免疫是機體在長期種系發(fā)育與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天然免疫防御功能。巨噬細胞是機體固有免疫系統(tǒng)的重要一員,其功能狀態(tài)直接影響到感染的預后。CD163分子是特異性存在于巨噬細胞表面的糖蛋白,在感染性炎癥過程中,介導LPS內(nèi)吞和抗炎因子釋放,起到抗炎作用。它還能脫落至血循環(huán)中,成為sCD163,發(fā)揮抗炎和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鑒于此,我們建立新生大鼠大腸埃希菌敗血癥模型,分析巨噬細胞表面CD163表達情況以及血漿中sCD163水平的變化,來探討CD163在敗血癥中的作用機制,并嘗試尋找一種新的診斷敗血癥標志物的可能性。 方法:采用無特定病原體(SPF)7日齡Sprague-Dawley(SD)大鼠72只,雌雄不限,體重15-20g,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36只。所有動物按照隨機的原則分入不同的時間點,即實驗后第2、4、6、12、24、48小時6個時間點,每個時間點均為6只SD大鼠。腹腔注射大腸埃希菌(E.coli)建立實驗組敗血癥模型;對照組則用等量生理鹽水腹腔注射。于各目標時間點麻醉動物后,心臟取血,再取肺臟和肝臟備檢測用。將所取的肺臟和肝臟進行巨噬細胞CD163免疫組織化學分析,對血漿中的sCD163進行ELISA檢測分析。 結(jié)果:1.實驗組新生大鼠肺組織和肝組織中巨噬細胞表面CD163各時間點表達水平,隨著實驗時間的延長逐漸降低;2.實驗至2小時,實驗組與對照組肺組織及肝組織中巨噬細胞表面CD163表達無顯著性差異(p0.05);從實驗4小時及以后,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3.實驗組各時間點sCD163的水平呈逐漸上升趨勢。實驗第2小時,對照組和實驗組血中sCD163的表達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隨著實驗的進展,對照組和實驗組血中sCD163的表達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結(jié)論:1.在新生大鼠大腸埃希菌敗血癥過程中,巨噬細胞表面CD163和血漿中sCD163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存在顯著差異,提示CD163在敗血癥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新生大鼠肺臟和肝臟巨噬細胞表面CD163分子表達水平,隨著敗血癥進展,呈時間依賴性下降,提示巨噬細胞防御功能逐漸減弱,機體受損加重。3.新生大鼠血中的sCD163水平,隨著敗血癥的進展逐漸上升,提示機體由促炎反應漸變?yōu)榭寡谞顟B(tài)。4.新生大鼠巨噬細胞表面CD163分子表達水平的變化間接的反映了感染后機體病情變化及預后,據(jù)此嘗試尋找一種新的診斷敗血癥標志物的可能性。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722.1
本文編號:2665677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72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永華,蔣建新,謝國旗,劉大維,周繼紅,朱佩芳;內(nèi)毒素血癥時小鼠肺泡巨噬細胞CD14和清道夫受體的表達[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0年07期
,本文編號:266567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6656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