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兒科論文 >

脊髓栓系綜合征患兒手術前后尿流動力學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3-25 16:42
【摘要】: 脊髓栓系綜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 TCS)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如隱性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椎管內脂肪瘤、外傷等引起脊髓圓錐受粘連壓迫、缺血缺氧,導致出現(xiàn)大小便失禁、雙下肢畸形及感覺運動功能障礙的一組臨床綜合征。隨著對TCS研究的深入,圓錐位置正常型(normal level conus medullaris, NLCM) TCS也越來越為大家所認識。該類型患兒X線檢查表現(xiàn)為隱性脊柱裂,MRI檢查顯示脊髓圓錐末端位于L2椎體下緣以上,指由于終絲的單純病變,造成對圓錐的牽拉,使圓錐局部缺氧、缺血所產(chǎn)生的神經(jīng)損害癥狀。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尿頻、尿急、夜間遺尿甚至尿失禁以及腰痛、下肢無力等,與常見的TCS類型不同。它是TCS中最易誤診、漏診的類型,而尿流動力學檢查可作為此型TCS診斷的很好的輔助檢查之一。 由TCS導致的神經(jīng)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礙發(fā)生率高達90%以上,甚至會引起腎功能衰竭,因此如何防止上尿路功能損害是治療的關鍵和維持患兒生命的重要手段。脊髓栓系松解術后下尿路功能可得到改善,不同類型的TCS術后療效不同,通過尿流動力學檢查可對手術前后下尿路功能及手術療效進行評價。 目的 本研究對3歲以內四種類型的TCS患兒進行手術前后的評估,評價各類型之間療效的差異;分析NLCM型TCS患兒尿流動力學表現(xiàn)及診斷和治療方法,為臨床提供參考。 材料與方法 1研究對象及方法 本研究選取2009年6月~2010年2月就診于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的TCS患兒85例,依據(jù)MRI及術中所見分為4種類型:①單純脊膜膨出型;②脂肪瘤型:椎管內脂肪組織包繞脊髓和(或)馬尾神經(jīng),并與硬脊膜緊密相連;③NLCM型;④其它類型。其中3歲以內TCS患兒66例,NLCM型TCS患兒19例,按照國際兒童尿控協(xié)會(Iternational Children Continence Society, ICCS)推薦標準方法分別于術前及術后3月、6月時進行尿流動力學檢查。 2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多組均數(shù)之間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均數(shù)以(x±s)表示;兩組間的比較采用兩隨機樣本t檢驗、量的比較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等;以α=0.05作為檢驗水準。 結果 1自由尿流率測定 本研究共測得35例患兒的自由尿流率,其中包括NLCM型TCS患兒19例,3歲以內患兒16例。術前NLCM型患兒的最大尿流率(Qmax)在正常參考值范圍內,手術前后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C和預計膀胱容量按(年齡+1)×30ml計算相比減小(P0.05),術后恢復正常者16例。3歲以內組術前Qmax和正常參考值相比減小(P0.05),術后改善者9例。 2壓力—流率測定結果 術前19.9%(13/66)患兒膀胱順應性降低(20 ml/cmH2O),36例患兒出現(xiàn)逼尿肌過度活動。19例NLCM型TCS患兒初感膀胱容量減小,順應性下降,術后恢復正常者16例。排尿期的逼尿肌壓力:19例NLCM型患兒排尿期的逼尿肌壓力正常,手術前后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歲以內患兒存在腹壓排尿者16例,其余50例測得的逼尿肌壓力為(37±23) cmH2O,在正常參考范圍之內;術后改善者23例,加重4例。5例行逼尿肌漏尿點壓(Desturor leak Point Pressure,DLPP)測定,DLPP (35±16 cmH2O) (34~67 cmH2O), DLPP≥40cmH2O者3例。排尿期出現(xiàn)逼尿肌壓力增高、逼尿肌括約肌不協(xié)調收縮者共20例,其中發(fā)生上尿路功能損害者15例,術后改善者7例。 3最大逼尿肌壓力 術前脂肪瘤型TCS最大逼尿肌壓力(MaxPdet)與單純脊膜膨出型、NLCM型及其它類型TCS相比降低(P0.05);術后MaxPdet的增加值比較,脂肪瘤型與單純脊膜膨出型、NLCM型及其它類型相比最少(P0.05);術后3個月和術后6個月比較,各類型TCS尿動力指標相比,術后6個月的平均值比術后3個月均有增加(P0.05)。NLCM型順應性術后6月與術后3月相比,順應性增加(P0.05)。 結論 1尿流動力學檢查可作為TCS患兒栓系松解術的有效客觀評價方法。逼尿肌括約肌不協(xié)調是引起上尿路功能的損害的主要原因。栓系松解術后各類型尿動力學指標可獲不同改善,單純脊膜膨出型和NLCM型術后恢復較好,術后6個月與術后3個月相比尿動力指標仍有恢復,發(fā)病時間長短和術后恢復有負相關關系。 2NLCM型TCS患兒的診斷需綜合考慮臨床表現(xiàn)、放射學及尿流動力學檢查,而且尿流動力學檢查是診斷此種類型TCS的關鍵指標,一經(jīng)診斷明確,應及早行終絲離斷術治療。
【圖文】:

終絲,脊髓圓錐,弓弦,患兒


術前示13例患兒存在隱性脊柱裂,余未見明顯異常表現(xiàn)。術前MRI顯示NLCM型TCS患兒脊髓圓錐末端位置均在L:椎體下緣以上,終絲呈弓弦樣緊張(圖3.1),其中4例顯示終絲增粗,3例顯示終絲發(fā)生脂肪變性;術后3個月及6個月復查MRI顯示所有患兒的終絲緊張解除(圖3.2),脊髓圓錐末端位置正常,未見再粘連跡象。圖3.1術前MRI,可見患兒脊髓圓錐末端位于玩水平(白色箭頭所示),終絲呈弓弦樣緊張,終絲輕度脂肪化(黑色箭頭所示)圖3.2術后M租

終絲,脊髓圓錐,術前,位置


NLCM型TCS患兒脊髓圓錐末端位置均在L:椎體下緣以上,終絲呈弓弦樣緊張(圖3.1),其中4例顯示終絲增粗,,3例顯示終絲發(fā)生脂肪變性;術后3個月及6個月復查MRI顯示所有患兒的終絲緊張解除(圖3.2),脊髓圓錐末端位置正常,未見再粘連跡象。圖3.1術前MRI,可見患兒脊髓圓錐末端位于玩水平(白色箭頭所示),終絲呈弓弦樣緊張,終絲輕度脂肪化(黑色箭頭所示)圖3.2術后M租,可見脊髓圓錐末端位置相對術前無降低,終絲緊張解除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726.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福云,師紅,齊艷,文建國,徐尚恩,楊啟政;小兒脊髓栓系綜合征尿動力學檢查及手術治療[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3年02期

2 劉福云,劉文英,胡廷澤;小兒脊髓栓系綜合征手術中椎板的保護和加強[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4年02期

3 湯健,李強,石志才;脊髓栓系綜合征的手術治療[J];脊柱外科雜志;2004年06期

4 文建國,王慶偉;小兒正常和神經(jīng)原性膀胱括約肌功能障礙尿動力學研究進展[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4年09期

5 文建國;劉奎;邢璐;李真珍;;小兒尿動力學檢查的特殊問題[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7年04期

6 韓曉敏;李兵;李文成;陳敏;肖傳國;;脊柱裂患者發(fā)生腎積水的危險因素評估[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8年10期

7 孫小兵,陳雨歷,李金良,張維東,宋守芹;神經(jīng)性膀胱逼尿肌纖維化的研究[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03年04期

8 司丕成,劉福云,夏冰;影響小兒脊髓栓系綜合征或脊髓栓系手術療效因素分析[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04年05期

9 文建國;楊珂;王慶偉;楊黎;;新生兒膀胱功能發(fā)育及其異常的尿動力學診斷[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年23期

10 劉亞蘭;文飛球;周克英;張小園;;伴隱性脊柱裂的兒童遺尿癥的發(fā)病特點及治療[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8年05期



本文編號:260013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60013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6ab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