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石家莊及周邊地區(qū)冬春季小兒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分布特點,及其與炎癥標志物——血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比例的關(guān)系,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jù)。 方法:研究對象為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間,在河北醫(yī)大第二醫(yī)院兒科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兒84例,其中男56例,女28例。將所有研究對象按年齡分為三組:嬰兒組(小于1歲)41例,幼兒組(1~3歲)26例,兒童組(大于3歲)17例。所有研究對象均于住院次日,抽取靜脈血2ml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測定九種常見呼吸道病原體抗體。包括五種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Avirus,IFV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FVB)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 PIV)及腺病毒(Adenovirus,ADV);四種非典型病原體: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pneumoniae, MP)、肺炎衣原體(Chlamydia pneumoniae, CPn)、嗜肺軍團菌1型(Legionella pneumopilatype1, LP1)、Q熱立克次體(Richettsia query, QFR)。同時采末梢血送檢其血常規(guī)及血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比較九種病原體的分布情況以及其與年齡、性別相關(guān)的流行特點。并按檢測結(jié)果將患兒分為RSV-IgM陽性組、MP-IgM陽性組2組,,同時選取抗體陰性且hsCRP升高者作為對照組,分析比較各組間hsCRP、白細胞計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比例的關(guān)系。結(jié)果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t檢驗、卡方檢驗、秩和檢驗等方法,數(shù)據(jù)服從正態(tài)性分布的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非正態(tài)分布的用中位數(shù)(四分位數(shù)間距)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HsCRP0.5mg/L時統(tǒng)一按0.4mg/L進行計算。) 結(jié)果:1在受檢的84例患兒中,病原體抗體呈陽性的有47例,占55.95%(47/84);其中呼吸道病毒抗體陽性38例,占45.24%(38/84);單項五種常見呼吸道病毒陽性共31例,占36.9%(31/84),并以呼吸道合胞病毒為主,占21.43%(18/84),其次為乙型流感病毒13.1%(11/84)和副流感病毒2.38%(2/84)。非典型病原體抗體陽性的有16例,占19.05%(16/84),均為肺炎支原體,其中單項支原體抗體陽性為9例,占10.71%(9/84)。8例混合感染,均為肺炎支原體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占9.52%(8/84)。2常見病毒、非典型病原體的檢出率與性別的關(guān)系:男性患兒病毒陽性率為44.64%(25/56),女性患兒病毒陽性率為46.43%(13/28)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男性患兒非典型病原陽性率為19.64%(18/56),女性患兒非典型病原陽性率為17.86%(5/28),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常見病毒、非典型病原體及混合感染的分布與年齡的關(guān)系:此次研究對象共84例,年齡為1.0(1.98)歲,其中最小43天,最大11歲。其中嬰兒組人數(shù)多于兒童組。非典型病原陽性率嬰幼兒組(小于三歲)為7.46%(5/67),兒童組為64.71%(11/17),兒童組非典型病原檢出率顯著高于嬰幼兒,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為1.187,P0.05)。4RSV-IgM抗體陽性率以嬰兒組最高,為51.2%,嬰兒組與兒童組分別為11.54%(3/26)和11.76%(2/1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為7.207,P0.05);MP-IgM抗體陽性率以兒童組最高占64.7%(11/17),而嬰幼兒(小于三歲)為7.46%(5/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為1.187,P0.05)。兒童組乙型流感病毒陽性率略高于其他兩組。5MP-IgM陽性組hsCRP、白細胞數(shù)值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均低于細菌感染組;RSV-IgM陽性組hsCRP、白細胞數(shù)值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均明顯低于細菌感染組;以上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1本地區(qū)冬春季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以呼吸道合胞病毒為主,其次為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多見于嬰兒期。非典型病原體以肺炎支原體感染為主,年齡多為以大于三歲的兒童;旌细腥疽苑窝字гw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為主。 2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導致本地區(qū)嬰兒組冬春季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體;肺炎支原體引起兒童組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體;肺炎支原體感染可導致血hsCRP、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時血hsCRP、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比例顯著低于細菌感染組。 3本實驗通過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呼吸道常見的九項非細菌致病原IgM抗體,具有特異性強、敏感性高、重復性好、操作簡便、快速的優(yōu)點,可作為感染的早期診斷指標。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25.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梅生;王征;周蕊;馬學軍;舒躍龍;侯云德;;采用基因微陣列技術(shù)對常見呼吸道病毒進行檢測的初步研究[J];病毒學報;2005年06期
2 蔣榮猛;李興旺;;臨床醫(yī)師應提高對立克次體病的認識[J];傳染病信息;2010年01期
3 陸定;劉詩強;莊麗寶;龔淑珍;阮善;周穎;;肺炎支原體引起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6年03期
4 吳茜;倪林仙;樊茂;趙明波;高麗;;昆明地區(qū)兒童非典型病原體感染病原學回顧性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9年06期
5 陳智;楊侃;巫玉峰;;152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肺炎衣原體感染情況調(diào)查分析[J];廣西醫(yī)學;2009年09期
6 喬紅梅;魯繼榮;劉麗;成煥吉;黃英;;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感染致小兒慢性咳嗽臨床觀察與隨訪研究[J];臨床兒科雜志;2007年06期
7 陸廣珍,陳悅,沈健民,胡培玉,姜華,何智純;軍團菌快速簡易檢測方法的建立及應用[J];上海醫(yī)學檢驗雜志;2001年01期
8 葛青瑋,高原;血清前白蛋白和C反應蛋白檢測在兒童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J];上海醫(yī)學檢驗雜志;2002年01期
9 徐桂芳,費德瓊,李敏;兒童呼吸道支原體感染的發(fā)病趨勢及其臨床特點[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3年08期
10 單英;鄭成中;秦炯;牛杰;左揚萍;郝佳;;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與血小板參數(shù)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6年12期
本文編號:
22675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267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