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兒科論文 >

SCN1A基因變化在家族性熱性驚厥發(fā)病中的作用

發(fā)布時間:2017-12-07 14:12

  本文關鍵詞:SCN1A基因變化在家族性熱性驚厥發(fā)病中的作用


  更多相關文章: 家族性熱性驚厥 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α1 亞單位基因 遺傳 突變 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熱性驚厥(febrile seizures, FS)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驚厥性疾病,發(fā)病率為2%-5%。FS好發(fā)年齡為3個月至5歲,高峰年齡為18個月,6歲以后少見發(fā)生。FS可散發(fā),也可呈家族聚集性發(fā)病,此為家族性FS,遺傳率高達76%,提示遺傳因素參與FS的發(fā)病。FS的遺傳方式復雜,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和多基因遺傳均有報道。自1996年以來已有12個家族性FS易感基因座或致病基因被相繼定位或確定,表明家族性FS為高度遺傳異質性疾病。 少部分典型FS患兒6歲以后仍然有FS發(fā)作,伴或不伴無熱的全面性癲癇,此為全面性癲癇伴熱性驚厥附加癥(generalized epilepsy with febrile seizures plus,GEFS+),而FS是GEFS+亞型中最常見的臨床表型。研究表明,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α1亞單位基因(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α1-subunit gene,SCN1A)突變不僅是GEFS+最常見的遺傳學病因,而且在所有已知的癲癇致病基因中,SCN1A基因最具臨床相關性。然而迄今為止,SCN1A基因變化在家族性FS發(fā)病中的作用文獻報道有限,且已有的研究結果不一致。鑒于以上考慮,本項目擬對家族性FS家系成員進行SCN1A基因測序分析,以尋找有致病意義的基因變化,這有助于明確SCN1A基因變化與家族性FS的相關性,進一步豐富家族性FS的遺傳學發(fā)病機制,并有望為家族性FS的防治提供新的線索。 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間在蚌埠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兒科住院部和門診就醫(yī)的FS患兒為研究對象,所有FS患兒的診斷均符合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NIH)和國際抗癲癇聯(lián)盟(ILAE)關于FS的定義,發(fā)育遲緩和或智力障礙的患兒均排除在本研究之外。通過家族史詢問篩選家族性FS患兒。研究方案獲得蚌埠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獲取知情同意后,采集先證者及其家系中可以得到的其他成員外周靜脈血,提取全血基因組DNA。PCR擴增所有先證者SCN1A基因全部26個編碼外顯子及其側翼序列,產物送檢測序。對發(fā)現(xiàn)的堿基變化,再對家系其他成員進行相應外顯子測序分析。同期納入200名同年齡組健康兒童作為正常對照,所有研究對象均為漢族。 結果:共納入8個家族性FS家系。8例先證者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齡1-4歲,中位年齡2.5歲,8個家系中共有20例FS患者,臨床表型均為簡單型FS,發(fā)作類型為全面性強直-陣攣性發(fā)作。通過對8個家族性FS家系SCN1A基因測序分析,我們共發(fā)現(xiàn)33個堿基變化,其中1個為錯義突變,32個為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Family4先證者(F4)第15外顯子存在一雜合錯義突變(c.2650GA),突變遺傳自先證者父親(幼年時為FS患者),所有200名正常對照均無此堿基變化,該突變迄今尚未見報道。c.2650GA導致SCN1A蛋白質第884位高度保守的甘氨酸(Gly)為絲氨酸(Ser)替換(p.Gly884Ser)。經蛋白序列分析,p.Gly884Ser位于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α亞基同源結構域II第4次跨膜片段和第5次跨膜片段之間(DIIS4-S5),,屬于離子孔道(S5-S6)外區(qū)突變。點突變預測程序PolyPhen-2分析顯示p.Gly884Ser突變對SCN1A蛋白質結構和功能具有破壞性(score:0.989,敏感性0.72,特異性0.97)。PolyPhen-2預測結果為SIFT證實(score:0)。SWISS-MODEL同源建模顯示,p.Gly884Ser突變型SCN1A蛋白質三級結構與野生型存在一定的的差異。在發(fā)現(xiàn)的32個SNPs中,65.6%(21/32)的SNPs突變型等位基因頻率60%,其中16個SNPs突變型等位基因頻率為100%。rs3812718多態(tài)性尤其增加白種人群癲癇伴FS和癲癇的發(fā)病風險,rs2298771多態(tài)性增加印度北部地區(qū)人群癲癇的發(fā)病風險。 結論和研究意義:通過對8個家族性FS家系SCN1A基因測序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1)首次報道中國皖北地區(qū)漢族人群家族性FS與SCN1A基因c.2650GA錯義突變有關。(2) SCN1A基因SNPs可能增加中國皖北地區(qū)漢族人群家族性FS的發(fā)病風險。(3)家族性FS和GEFS+存在共同的分子發(fā)病機制,SCN1A基因突變是引起二者發(fā)病的共同基礎。 本課題為深入探討SCN1A p.Gly884Ser突變體在家族性FS發(fā)病中的電生理學機制奠定了堅實的分子遺傳學基礎,也為進一步分析SCN1A多態(tài)性與家族性FS發(fā)病風險是否有相關性打下了基礎,這對進一步闡明家族性FS的發(fā)病機制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本課題對家族性FS的遺傳咨詢、基因診斷、疾病篩查乃至干預措施的建立均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前景。
【學位授予單位】:蚌埠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20.59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6條

1 趙昕;何周康;張晶;楊智;;SCN1A基因多態(tài)性與卡馬西平治療兒童癲癇療效的關系[J];兒科藥學雜志;2011年01期

2 趙昕;何周康;張晶;;SCN1A基因多態(tài)性與拉莫三嗪治療兒童癲癇療效的關系[J];兒科藥學雜志;2013年04期

3 劉新e

本文編號:126264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126264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cc5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