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禽呼腸孤病毒(AvianReovirus,ARV)是一種重要的禽類病原,在臨床上引起多種病型,譬如病毒性關節(jié)炎、慢性呼吸道疾病、生長遲緩和吸收不良綜合征,而且ARV感染會造成家禽的免疫抑制,加劇其它病原感染的風險,給家禽養(yǎng)殖造成重大經(jīng)濟損失。p10是由ARVS1基因編碼的非結構蛋白,屬于I型跨膜蛋白,是ARV重要的毒力因子。其主要作用是在細胞膜上穿孔,破壞宿主細胞的細胞膜,促使細胞融合進而有利于病毒擴散,是引起合胞體形成的主要因素。然而,該蛋白在宿主細胞內會被迅速降解。我們之前的研究發(fā)現(xiàn),ARVp10在細胞內與溶酶體膜相關蛋白-1(Lysosome 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1,LAMP-1)發(fā)生相互作用,并通過蛋白酶體途徑降解,而且LAMP-1在p10降解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然而LAMP-1如何在p10降解中發(fā)揮作用以及p10降解的分子機制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利用免疫共沉淀和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檢測技術,證實ARV p10和E3泛素連接酶Siah-1發(fā)生相互作用,進一步通過分子生物學以及免疫沉淀檢測技術,確定p10的N端胞外區(qū)(1aa~43aa)和Siah-1的C端底物結合區(qū)(141aa~282aa)相結合。在DF-1細胞中,過表達Siah-1可以促進p10的降解,并且這種降解作用能被蛋白酶體抑制劑MG132抑制,說明p10降解依賴于泛素化蛋白酶體途徑。利用RNAi技術沉默內源Siah-1表達,使p10的表達量明顯提高。過表達Siah-1則促進p10的泛素化水平,相反RNAi干擾Siah-1表達明顯抑制p10的泛素化,該結果證明Siah-1促使p10泛素化。同時通過體外泛素化實驗也證明Siah-1促使p10泛素化。此外,在DF-1細胞中過表達Siah-1或以RNAi沉默Siah-1表達后感染ARV,檢測病毒復制情況,結果發(fā)現(xiàn)過表達Siah-1明顯抑制病毒增殖,相反干擾Siah-1的表達會使病毒增殖顯著增強,并且細胞形成合胞體的數(shù)量也顯著提高,說明Siah-1在ARV增殖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在ARV感染的情況下,以p10單抗與細胞裂解物作免疫沉淀,結果表明p10單抗可以將p10蛋白、Siah-1以及LAMP-1同時沉淀下來,說明p10同時與Siah-1和LAMP-1相互作用,三者形成復合物。如果以RNAi干擾細胞內源性LAMP-1表達,p10與Siah-1的免疫共沉淀的量明顯減少,而且p10與Siah-1共定位的量也隨之減少,同時Siah-I促進p1 0降解的能力也下降。該結果表明在ARV感染情況下,Siah-1通過與LAMP-1以及p10形成復合物引起p10泛素化,從而使p10通過蛋白酶體途徑降解。綜上所述,本研究發(fā)現(xiàn)宿主細胞感染ARV后,E3泛素連接酶Siah-1通過泛素化ARV p10蛋白使其降解,抑制病毒增殖。在此過程中,LAMP-1招募Siah-1以及p10形成復合物,促進Siah-1與p10結合,起到橋梁的作用,進而使p10泛素化并通過蛋白酶體途徑降解,抑制ARV增殖。該研究結果揭示了 Siah-1在LAMP-1促進p10降解中起關鍵作用,為進一步研究ARV感染的致病機理提供重要參考。
【圖文】:
圖2-1邋PCR擴增}0/?-/基因逡逑M:分子量標準,?邋1:邋S/M-/PCR產(chǎn)物.?邋2:陰性對照逡逑

圖2-2邋DF-1細胞中轉染表達的Siah-1融合蛋白的表達檢測逡逑A:邋pCMV-Myc或pCMV-Myc-Siah-1邋轉染DF-丨細胞36邋h后,,Western邋Blot檢測蛋白表達:逡逑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852.6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黃新敏;張艷霞;萬小榮;;泛素蛋白的研究進展[J];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06期
2 郭純;;免疫共沉淀技術的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導報;2007年12期
3 劉文興;禽呼腸弧病毒感染[J];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2003年09期
4 吳寶成,陳家祥,姚金水,陳枝華,陳文列,李國平,曾顯成;番鴨呼腸孤病毒的分離與鑒定[J];福建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吳海洋;禽呼腸孤病毒p10蛋白誘導宿主細胞凋亡及自身降解的分子機理[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2 張志強;禽呼腸孤病毒Sigma-C蛋白引起宿主細胞凋亡的分子機理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3 吳異健;兩種中藥多糖對呼腸孤病毒感染番鴨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劉致永;P21~(WAF1/CIP1)泛素化介導結腸癌細胞HCT-116化療敏感性的研究[D];南昌大學醫(yī)學院;2015年
2 畢莊莉;新型鴨呼腸孤病毒σC基因在昆蟲細胞中的表達及其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3 楊旭;鴨源呼腸孤病毒熒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與應用[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4 孫雅萍;呼腸孤病毒番鴨不同分離株部分基因重組子代病毒與致病性的研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09年
5 祁海波;禽呼腸孤病毒M組基因的克隆與序列分析[D];內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08年
6 鄒志華;鋸緣青蟹性別分化和性腺發(fā)育的EST及基因芯片初步分析[D];集美大學;2008年
7 陳元坤;雞病毒性關節(jié)炎病毒增殖特性與間接ELISA抗體檢測方法的建立研究[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8 劉文興;中國禽呼腸孤病毒番鴨分離株的純化及其核酸與結構蛋白分析[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
265571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2655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