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鐵代謝標志物診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臟炎癥活動度的臨床價值
發(fā)布時間:2020-07-23 01:54
【摘要】: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種部分環(huán)狀雙鏈DNA病毒,感染人體后導致的慢性乙型肝炎,如患者未及時有效地抗病毒治療,將逐步發(fā)展為肝硬化(Cirrhosis)、肝衰竭(Liver Failure,LF)及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等,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目前,臨床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常使用的抗病毒藥物為α干擾素(Interferon-α,IFN-α)和核苷酸類似物,它們通過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和直接抑制病毒復制進而發(fā)揮間接或直接的抗HBV活性。就IFN-α和核苷酸類似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臨床指針而言,患者肝臟炎癥活動度的準確評估是發(fā)揮有效的抗病毒效應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國內外相關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均推薦肝臟炎癥活動度≥2作為臨床抗病毒指針之一。肝穿檢查是評估肝臟炎癥活動度的“金標準”,然而作為一種侵入有創(chuàng)性操作,肝穿不可避免具有局限性,從而制約其在臨床的推廣應用。為此,本研究開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鐵代謝標志物診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臟炎癥活動度相關研究。首先,通過比較分析健康人群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鐵(Iron)、鐵蛋白(Ferritin)、轉鐵蛋白(Transferrin)及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含量差異,探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體內是否存在鐵代謝紊亂。其次,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鐵代謝標志物含量與病毒學及肝臟炎癥指標關系,探討血清鐵代謝異常是否與HBV復制及其引起的肝臟炎癥密切相關。最后,通過Logistic回歸方程和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線)等統計學方法揭示血清鐵代謝標志物診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臟炎癥活動度的臨床價值,從而為臨床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提供指導。目的通過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鐵代謝標志物鐵、鐵蛋白、轉鐵蛋白及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含量,探討鐵代謝標志物是否具有診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臟炎癥活動度的臨床價值。方法以226例健康人群和27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為研究對象,血清鐵含量測定采用雙聯吡啶比色法,血清鐵蛋白、轉鐵蛋白及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等含量測定均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以Mann-Whitney檢驗比較分析健康人群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鐵、鐵蛋白、轉鐵蛋白及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等含量的差異;運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鐵代謝標志物與丙氨酸轉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谷草轉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等肝功能指標及病毒復制水平的相關系數;采用Kruskal-Wallis檢驗分析不同肝臟炎癥活動度G0、G1、G2、G3患者血清中鐵、鐵蛋白、轉鐵蛋白及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的含量;單變量/多單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臟顯著炎癥(G≥2)的危險因素,同時以ROC曲線分析血清鐵蛋白含量在評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臟顯著炎癥的曲線下面積及特異性和敏感性。結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鐵、鐵蛋白、轉鐵蛋白及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含量分別為17.70μmol/L(13.10-23.40)、148.00μg/L(94.50-246.00)、2.00 g/L(1.60-2.30)及0.75 mg/L(0.59-0.95)。與健康人群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鐵蛋白含量顯著增高(P=0.009),而轉鐵蛋白及可溶性鐵蛋白受體含量則顯著降低(P均0.001);颊哐彖F略高于健康人群血清鐵含量,但含量差異無顯著統計學意義(P=0.085)。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鐵和鐵蛋白含量隨著肝臟炎癥指標升高而增高,其中血清鐵與ALT及AST呈較弱正相關性(r=0.161,P=0.008;r=0.147,P=0.016),血清鐵蛋白含量與ALT及AST呈較強正相關性(r=0.324,P0.001;r=0.274,P0.001),而血清轉鐵蛋白及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含量與ALT及AST無相關性(r=-0.065,P=0.290;r=0.066,P=0.280;r=-0.104,P=0.088;r=-0.084,P=0.170)。此外,患者血清鐵蛋白含量與HBV復制水平呈顯著正相關(r=0.305,P0.001),而血清鐵、轉鐵蛋白及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含量與病毒學指標HBV DNA未見相關性。進一步研究發(fā)現,G0、G1、G2、G3肝臟炎癥活動度的患者血清鐵蛋白含量分別為118.00μg/L(86.80-148.00)、122.00μg/L(87.60-175.00)、203.00μg/L(160.00-279.00)及372.00μg/L(102.45-372.25),不同肝臟炎癥活動度的患者血清鐵蛋白含量存在顯著差異(P0.001)。單變量/多單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鐵蛋白含量和系統性炎癥指標NLR升高均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臟顯著炎癥(G≥2)獨立危險因素(P=0.002,P=0.000)。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鐵蛋白和NLR評估患者肝臟顯著炎癥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53(95%可信區(qū)間:0.805-0.893)和0.719(95%可信區(qū)間:0.662-0.772)。當患者血清鐵蛋白含量為158μg/L時,其判斷患者肝臟顯著炎癥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分別為81.72%、75.84%,高于NLR。此外,血清鐵蛋白在ALT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臟顯著炎癥同樣具有較高診斷價值。結論(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體內存在鐵代謝紊亂,重要鐵存在蛋白----鐵蛋白含量顯著升高;(2)血清鐵蛋白升高與HBV病毒復制及肝臟炎癥密切相關;(3)血清鐵蛋白含量增高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臟顯著炎癥獨立危險因素,并在評估患者肝臟G≥2活動度具有重要臨床診斷價值。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512.62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512.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春蕓;蔡楓;吳秀繼;邱紅詩;鐘文洲;;乙肝患者不同病理階段鐵調素與透明質酸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海南醫(yī)學;2017年16期
2 管子姝;郜玉峰;代倩;馬雙雙;葉s
本文編號:276668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76668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