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線栓法制備腦卒中后痙攣大鼠模型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5-12 23:12
目的:分析總結提高腦卒中后痙攣模型成功率及穩(wěn)定性的因素。方法:運用線栓法造模,術后觀察神經功能損傷及肌張力評分等行為學指標,同時以電生理技術檢測間接肌張力變化。結果:線栓法制備腦卒中后痙攣模型成功率高,模型穩(wěn)定,造模后第3天即可出現(xiàn)病灶對側肢體肌張力增高的情況,痙攣狀態(tài)和神經功能損傷癥狀可持續(xù)維持到造模后第9天。結論:線栓法可為研究腦卒中后痙攣提供較為可靠的實驗模型,但注意術前處理、手術操作、術后護理等方面,以提高模型存活率。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材料與方法
1. 動物及分組
2. 造模方法
3. 觀察指標
3.1 神經功能損傷評分
3.1.1 Zea Longa評分:
3.1.2 Bederson評分:
3.2 肌張力測定
3.2.1 BL-420S生物機能實驗系統(tǒng)檢測間接肌張力:
3.2.2 改良Ashworth評分:肌張力1級及以上為模型成功,具體評分標準[9-10]見表3。
4. 統(tǒng)計學方法
結果
1.一般情況
2.Zea Longa神經功能評分結果
3.Bederson神經功能評分結果
4. 肌張力測定結果
4.1 BL-420S生物機能實驗系統(tǒng)檢測結果
4.2 改良Ashworth評分結果
討論
本文編號:3814821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材料與方法
1. 動物及分組
2. 造模方法
3. 觀察指標
3.1 神經功能損傷評分
3.1.1 Zea Longa評分:
3.1.2 Bederson評分:
3.2 肌張力測定
3.2.1 BL-420S生物機能實驗系統(tǒng)檢測間接肌張力:
3.2.2 改良Ashworth評分:肌張力1級及以上為模型成功,具體評分標準[9-10]見表3。
4. 統(tǒng)計學方法
結果
1.一般情況
2.Zea Longa神經功能評分結果
3.Bederson神經功能評分結果
4. 肌張力測定結果
4.1 BL-420S生物機能實驗系統(tǒng)檢測結果
4.2 改良Ashworth評分結果
討論
本文編號:381482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xiyixuelunwen/381482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