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K和pCREB在小鼠海馬發(fā)育中表達的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pERK和pCREB在小鼠海馬發(fā)育中表達的實驗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本研究觀察胚齡(embryonic,E)18天(day,d)以及生后日齡(postnatal,P)為1、3、7、14、21、28天的小鼠海馬磷酸化(phosphorylated,p)的胞外信號調(diào)節(jié)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 kinase,ERK)和cAMP反應元件結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的分布,從而為深入研究海馬發(fā)育機制提供基礎的實驗依據(jù)。方法選擇8周齡的昆明小白鼠,按雌、雄比例為1:2同窩飼養(yǎng),雌鼠陰道栓脫落當天為胚0天,仔鼠出生當天為生后0天。取E18d、P1d、P3d、P7d、P14d、P21d和P28d的胎鼠和仔鼠海馬組織,每個時間點取6只。利用免疫組織化學技術、免疫印跡技術結合圖像分析技術對各個時間點的小鼠海馬中pERK和pCREB的表達變化進行系統(tǒng)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結果免疫組織化學檢測發(fā)現(xiàn),pERK和pCREB主要表達在海馬CA區(qū)錐體細胞層和DG區(qū)顆粒細胞層神經(jīng)元的細胞核中。E18d,海馬CA區(qū)和DG區(qū)pERK和pCREB陽性細胞排列稀疏,染色很淺,光密度值低;E18d~P7d,pERK和pCREB陽性細胞逐漸密集,染色逐漸加深,光密度逐漸增高,P7d達高峰(P0.01)。P14d~P21d,pERK和pCREB陽性細胞密集程度逐漸降低,染色逐漸變淺,光密度逐漸降低(P0.01);P28d,陽性細胞的密集程度與染色深淺與P21d相似,光密度無明顯差異(P0.05)。免疫印跡檢測發(fā)現(xiàn),各時間點都有pERK和pCREB的表達,E18d~P7d,表達均逐漸增高,P7d達高峰(P0.01);P14d~P21d,表達逐漸降低(P0.01),P28d與P21d相近,表達無差異(P0.05)。結論pERK和pCREB與小鼠海馬發(fā)育有關,pERK和pCREB可能參與了小鼠海馬發(fā)育中的細胞增殖過程。
【關鍵詞】:小鼠 海馬 發(fā)育 胞外信號調(diào)節(jié)激酶 cAMP反應元件結合蛋白
【學位授予單位】:錦州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338
【目錄】:
- 中文論著摘要4-6
- 英文論著摘要6-8
- 英文縮略詞表8-9
- 前言9-10
- 實驗材料與方法10-12
- 實驗結果12-30
- 討論30-32
- 結論32-33
- 本研究創(chuàng)新性的自我評價33-34
- 參考文獻34-36
- 附錄36-50
- 一、文獻綜述36-47
- 參考文獻43-47
- 二、在學期間科研成績47-48
- 三、致謝48-49
- 四、個人簡介49-5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姚志彬,陳以慈;海馬結構內(nèi)衰老色素的地域差異和腦衰老的不同步性[J];廣東解剖學通報;1989年02期
2 洪岸,姚志彬,顧耀銘,陳以慈;老年大鼠學習記憶減退與海馬結構的突觸素改變[J];解剖學報;1996年02期
3 繆綠青;楊榮華;戴家雋;;細胞水平下海馬特異性結構與學習記憶的相關研究進展[J];交通醫(yī)學;2010年06期
4 郭慶,匡培根,范明,甘思德;癲癇形成過程中海馬結構內(nèi)α-及β-管蛋白基因表達變化的研究[J];科學通報;1995年09期
5 陳桂芬,林龍年;海馬腦區(qū)LTP研究進展[J];自然雜志;2003年03期
6 劉明剛;陳軍;;海馬結構在疼痛信息處理中的作用(英文)[J];Neuroscience Bulletin;2009年05期
7 高潔,隋建峰,伍亞民;海馬與聽覺認知[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5年03期
8 丁松林,孫衛(wèi)文,鄭德樞,顏焱華;人胎海馬結構小白蛋白免疫反應神經(jīng)元的分布與發(fā)育[J];解剖學報;1999年02期
9 高艷;海馬結構與5-羥色胺參與痛覺調(diào)制的關系[J];河南醫(yī)學研究;2002年02期
10 鄧紅梅;海馬生理機能及相關病理的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2003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計慧琴;林雪鈴;劉為民;王政富;王軍;盧玉葵;李少煥;魯林;;雞海馬傳出神經(jīng)元胞體在海馬結構內(nèi)的局部定位[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解剖學及組織胚胎學分會第十六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蓋新亭;張忠和;李超;劉樹偉;;人類海馬生前發(fā)育的性別差異[A];華東六省一市第22屆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學術年會暨山東解剖學會成立60周年紀念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3 李少煥;魯林;劉為民;李玉谷;計慧琴;;雞海馬傳入纖維的端腦起始核[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解剖學及組織胚胎學分會第十六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蓋新亭;張忠和;李超;劉樹偉;;人類海馬生前發(fā)育的性別差異[A];中國解剖學會2013年年會論文文摘匯編[C];2013年
5 田路;張忠和;劉樹偉;樊慧麗;張英;劉軍;郭建;;妊娠中期胎兒海馬結構發(fā)育的7.0T MRI研究[A];中國解剖學會2011年年會論文文摘匯編[C];2011年
6 許燕;陳軍;;外周神經(jīng)損傷性痛對海馬結構突觸聯(lián)系與功能的影響[A];中國生理學會第23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生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文集[C];2010年
7 嚴傳魁;劉深泉;;海馬結構中DG對CA3的信號傳遞作用[A];第八屆全國生物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劉濤;于建春;韓景獻;;SAMP10海馬,皮層p38表達的增齡變化及針刺對其影響的實驗研究[A];2006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第十四屆全國針灸學術研討會針藥結合論壇[C];2006年
9 趙永波;肖倩;;遺忘癥和海馬[A];2009全國抗衰老與老年癡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蓋新亭;妊娠中期人類胎兒海馬結構形態(tài)發(fā)育及其四維模板構建[D];山東大學;2015年
2 湯繼宏;實驗性癲癇發(fā)作后海馬結構GABAB受體亞單位表達變化及其激動劑影響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3 侯秋玲;海馬SNAP-25和α_2受體在學習與記憶中的作用[D];復旦大學;2005年
4 彭敏;海馬內(nèi)HSF1/HSP在心理應激相關情緒與認知中的作用[D];中南大學;2007年
5 劉富鑫;慢性嗎啡處理過程中小鼠海馬CA1神經(jīng)信息編碼的改變[D];浙江大學;2010年
6 王文元;VEGF參與海馬去內(nèi)嗅皮層傳入后的結構重建[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5年
7 劉濤;SAMP10海馬、皮層衰老相關蛋白的增齡變化及針刺對其表達影響的實驗研究[D];天津中醫(yī)學院;2005年
8 張曉抒;針刺促AD模型小鼠SAMP8海馬神經(jīng)元興奮性突觸傳遞效應機制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艷樂;成年野生型與搖晃小鼠大腦皮層及海馬中ErbB4和PV的表達與共定位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6年
2 琚靜美;海馬神經(jīng)元興奮性突觸傳遞異常在慢性間歇低氧誘導小鼠認知障礙中的作用探討[D];蘇州大學;2016年
3 申培;噪聲性聽力損失對成年小鼠空間學習記憶、海馬神經(jīng)新生和即刻早基因表達的影響[D];東南大學;2016年
4 王天月;pERK和pCREB在小鼠海馬發(fā)育中表達的實驗研究[D];錦州醫(yī)科大學;2016年
5 鐘鏵;磁共振成像下中國正常成人海馬結構的斷層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6 張瑾;海馬在慢波睡眠調(diào)節(jié)中的作用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2年
7 廉婷;慢性應激性抑郁發(fā)生中海馬神經(jīng)肽Y與一氧化氮合酶的關系[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田路;妊娠中期胎兒海馬結構發(fā)育的7.0T MRI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劉智華;人腦海馬結構的斷面與MRI解剖[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2年
10 姜筱軒;成人正常海馬結構斷面的MRI測量[D];吉林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pERK和pCREB在小鼠海馬發(fā)育中表達的實驗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3887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xiyixuelunwen/338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