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珍珠中國題材小說的通俗化特征及價值重估
本文關鍵詞: 賽珍珠 中國題材小說 通俗化特征 價值重估 出處:《北方論叢》2017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中西學界對賽珍珠小說的文學史定位與評價向來毀譽參半。賽珍珠中國題材的小說,在思想內容方面,出于對中國、中國人、中國文化的親近與熱愛,主人公都是中國傳統(tǒng)規(guī)范的踐行者,其批判性遜色于同時期的精英文學代表作家魯迅與通俗文學代表作家張恨水;在藝術表現形式上,表現為結構的傳統(tǒng)性,人物刻畫的類型化與模式化、情節(jié)的傳奇性,有別于同時期的精英文學,而與通俗文學接近;其受眾和接受狀況,更是具有通俗文學特征。這與賽珍珠接受的早期教育、與賽珍珠對小說的定位、與賽珍珠獨特的身份等三個方面因素有關。賽珍珠小說的通俗性是無法回避也毋庸回避的事實,從時間、空間維度對賽珍珠小說及其通俗性進行價值重估,對于我們正確認識賽珍珠作品的通俗性以及其與通俗文學的親緣關系至關重要。
[Abstract]:The ori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literary history of Pearl Buck's novels by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s have always been mixed. In terms of ideological content, Pearl Buck's novels on Chinese subjects are motivated by the closeness and love of China,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 Chinese culture. The protagonists are all the practitioner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norms, whose criticism is inferior to that of Lu Xun, the representative writer of the elite literature of the same period, and Zhang Henshui, the representative writer of popular literature. The typology and pattern of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 legendary plot are different from the elite literature of the same period, but close to the popular literature. The audience and reception of the characters are even more characteristic of popular literature,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early education received by Pearl Buck. It is related to the orientation of Pearl Buck's novels and her unique identity. The popularity of Pearl Buck's novels is the fact that she cannot be evaded or evaded from time.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popularity of Pearl Buck's novels and their kinship with popular literature.
【作者單位】: 江蘇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I106.3
【相似文獻】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費濱海;情牽中國的賽珍珠[N];中國水運報;2002年
2 通訊員 丁漢新 記者 朱慶;各界紀念賽珍珠誕辰110周年[N];光明日報;2002年
3 陸行良;賽珍珠能否進入中國文學史?[N];文學報;2002年
4 劉慧林邋史國強;賽珍珠:在變換的歷史語境中沉浮[N];遼寧日報;2007年
5 錢鋼;賽珍珠國際組織董事會年會在鎮(zhèn)舉行[N];鎮(zhèn)江日報;2008年
6 錢鋼;2008中國鎮(zhèn)江賽珍珠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N];鎮(zhèn)江日報;2008年
7 錢鋼;賽珍珠研究會召開新一屆會員大會[N];鎮(zhèn)江日報;2008年
8 丁亞明 裴偉 錢鋼;賽珍珠魅力新春綻放[N];鎮(zhèn)江日報;2009年
9 姚錫佩;賽珍珠和卜凱教授[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10 雷克昌;賽珍珠:首部孫中山電影的策劃者[N];團結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茹靜;社會文化語境變遷與賽珍珠在中國的譯介和接受[D];復旦大學;2014年
2 孫宗廣;從鄉(xiāng)土中國到現代中國[D];蘇州大學;2008年
3 朱驊;賽珍珠與何巴特的中美跨國寫作[D];復旦大學;2010年
4 董t;譯者風格形成的立體多元辯證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5 王艷玲;后殖民主義視角下的賽珍珠小說再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6 唐艷芳;賽珍珠《水滸傳》翻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高鴻;跨文化的中國敘事[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方何榮;后殖民視閾下的賽珍珠[D];蘇州大學;2008年
2 段曼;文化語境下的賽珍珠在現當代中國[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3 樊菀青;跨文化傳播學視野下的賽珍珠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4 原楊;“賽珍珠現象”的歷史研究[D];東華大學;2009年
5 潘俊梅;賽珍珠三部作品中的中國他者形象之演變[D];安徽大學;2010年
6 王婷婷;賽珍珠創(chuàng)作思想探微[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7 吳學敏;賽珍珠筆下的中國人[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孫宗廣;賽珍珠的中國視野[D];蘇州大學;2001年
9 錢劍;東方·賽珍珠·西方[D];蘇州大學;2004年
10 舒玲娥;賽珍珠小說中的多重文化觀[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51719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xiandaiwenxuelunwen/1517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