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義滯留”原則及其在漢語語法中的表現(xiàn)
本文關鍵詞:“語義滯留”原則及其在漢語語法中的表現(xiàn)
【摘要】:本文借助Hopper和Traugott的"語義滯留"原則理論,結合漢語語法,將"語義滯留"原則分為語義功能和語法功能兩種表現(xiàn)形式。前者體現(xiàn)在詞匯項的詞匯意義對語法項語法意義的制約,主要以時間副詞"就"、"才"、"老"和"被"字被動式的語義功能為例;后者體現(xiàn)在詞匯項的詞匯意義對語法項的語法分布或結構功能的制約,主要以"NL+V+著+NM"結構和"把"字句為例。
【作者單位】: 黑龍江大學;
【關鍵詞】: 語義滯留 語義功能 語法功能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竹書》佚書詞語研究”(12CYY035)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146
【正文快照】: 1“語義滯留”原則概說“語義滯留”原則是P.Hopper(1991)最早提出的,后來Hopper和E.Traugott在《語法化學說》(Grammatica-lization 2001)一書中又進一步說明。沈家煊在該書的導讀中講“‘語義滯留’原則指實詞的語義‘滯留’在虛詞中并限制虛詞的語義和語法功能”。梁銀峰(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冬竹;關于《前置詞—名詞》結構中名詞語義功能的轉化[J];外語學刊(黑龍江大學學報);1996年03期
2 楊可;俄語諺語特殊反襯中構詞因素的語義功能[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03期
3 方小菊;淺議方位狀語的特殊語義功能[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4 史方閣;第二屆語義功能語法討論會側記[J];漢語學習;2003年06期
5 史方閣;第二屆語義功能語法討論會在遼寧省鞍山市召開[J];語言研究;2004年01期
6 羅伶俐;淺析副詞"都"在句中的語義功能[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7 王世凱,代麗新,張寶利;方言詞流行的語義功能動因——對方言詞流行語“大佬”的考察[J];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8 李宗江;;副詞“倒”及相關副詞的語義功能和歷時演變[J];漢語學報;2005年02期
9 陳一;語義功能語法——理論與方法探索[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10 周芳;;“凡是”的語義功能分析[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王振來;;語義功能語法的應用價值研究[A];當代中國遼寧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諧——遼寧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9年
2 王世凱;;語義功能語法的結構主義闡釋[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3 盧烈紅;;“何莫非”考[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4 鐘星;;英語陳述句中語調的語義功能三分法——利用J·奧斯汀的言語行為理論對其語義功能進行重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姚婷;;銜接語“看起來”的功能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陳俊和;現(xiàn)代漢語“X+們”的語義功能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2 王霞;漢語是如何表達序數(shù)范疇的[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明宇;漢字“好”的語義功能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2 喬蘭菊;俄語評價范疇的語義功能[D];黑龍江大學;2011年
3 李青苗;焦點的語義功能、結構特征和認知特點[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4 李美妍;“V+個+N”結構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沈強;論介詞短語“在+處所”的語義功能和句法生成[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3年
6 王健;指量短語“這回”的句法特征及語義功能[D];吉林大學;2011年
7 劉婷;“怎么著”相關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8 劉燕春;名詞格語義功能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9 侯巍;漢語否定虛擬條件句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10 李雪;青島方言量詞“個”的研究[D];延邊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98819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988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