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hulz von Thun的“四只耳朵”模型淺析機器翻譯與人工翻譯之間的區(qū)別
發(fā)布時間:2021-11-06 22:17
不同國家、不同語言之間的交流推動了翻譯的發(fā)展,人們對于無需學習語言就能讀懂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期待推動了機器翻譯的發(fā)展,機器翻譯的實質(zhì)發(fā)展始于20世紀30年代,而真正給機器翻譯發(fā)展帶來質(zhì)的飛越、使人類長久以來對于全自動機器翻譯的期待觸手可及的卻是人工智能的迅速發(fā)展,它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過去機器翻譯的質(zhì)量,大眾過去對于機器翻譯無法保證質(zhì)量的印象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反轉(zhuǎn);同時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以及我國進一步擴大開放、“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不同國家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之間交流的需求迅速擴大,從而刺激了對于語言和翻譯服務的需求!皺C器翻譯取代人工翻譯”的聲音越來越多。而翻譯本質(zhì)上屬于跨文化交際,這個過程涉及至少兩個人、兩種語言、兩種文化,絕不僅僅是將一種文字轉(zhuǎn)變?yōu)榱硪环N文字,還包含了文化轉(zhuǎn)化、交流目的的傳達等等;日常交流都因表達方式不當?shù)仍虺霈F(xiàn)誤解,翻譯作為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出現(xiàn)差錯的可能性更大。本文從Schulz von Thun的“四只耳朵”四邊交際模型的角度分析機器翻譯和人工翻譯之間的差別:“四只耳朵”四邊交際模型將交流的過程看作是為實現(xiàn)交流目的使信息在傳達者與接收者之間進行傳遞,這其中的信息包含四...
【文章來源】: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中文摘要
摘要
目錄
正文
參考文獻
附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翻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破壞性創(chuàng)新[J]. 徐彬,楊珍. 山東外語教學. 2019(06)
[2]論譯者的主體性及其發(fā)揮[J]. 李婷. 山西能源學院學報. 2019(04)
[3]翻譯中的跨文化交際視角[J]. 陳露. 海外英語. 2019(06)
[4]談跨文化交際中的中德語境差異[J]. 洛盾. 沈陽教育學院學報. 2011(04)
碩士論文
[1]影響英漢會議口譯質(zhì)量的因素及其對策[D]. 程柳.福建師范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480625
【文章來源】: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中文摘要
摘要
目錄
正文
參考文獻
附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翻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破壞性創(chuàng)新[J]. 徐彬,楊珍. 山東外語教學. 2019(06)
[2]論譯者的主體性及其發(fā)揮[J]. 李婷. 山西能源學院學報. 2019(04)
[3]翻譯中的跨文化交際視角[J]. 陳露. 海外英語. 2019(06)
[4]談跨文化交際中的中德語境差異[J]. 洛盾. 沈陽教育學院學報. 2011(04)
碩士論文
[1]影響英漢會議口譯質(zhì)量的因素及其對策[D]. 程柳.福建師范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48062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480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