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語用意圖的仿擬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31 08:37
仿擬是現(xiàn)代漢語中一種常見的辭格,對于仿擬的研究,除了傳統(tǒng)修辭研究,在語用學和認知語言學領域也有一些成果。但目前只以語言形式層面的標準對仿擬進行分類的研究大多是脫離語境的、靜態(tài)的,涉及交際意圖和認知解釋時并不完全適用。本文直接基于語用意圖對仿擬進行分類,對每一類的交際意圖都進行了清晰地說明,對每一類仿擬中本體與仿體的語義理解機制進行了分析,最后還利用圖形-背景理論,解釋了三類語用意圖不同的認知心理選擇。本文分為七章:第一章緒論部分對前人的仿擬研究成果進行了整理和概述,包括修辭研究、語用研究和認知研究,對已有的研究成果進行客觀評價,發(fā)現(xiàn)其中有待解決的問題。第二章基于語用意圖對仿擬進行了重新定義和分類。我們認為,說話人基于某一特定意圖,將語境中已存在的某一語言單位作為本體,將本體拆分為兩部分,保留其中某一部分,將另一部分替換,擬出一個新的語言單位,即仿體,這一過程就是仿擬。如何拆分和替換都取決于說話人的語用意圖;谡Z用意圖,我們又將仿擬分為三類:仿體性仿擬、本體性仿擬、本-仿體性仿擬。第三章研究了仿體性仿擬。仿體性仿擬中,仿體實現(xiàn)說話人概念意圖、美學意圖,仿體是語義表達重點,仿體的語義理解...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仿體性仿擬語境中的圖形-背景認知心理選擇
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60“空巢老人”現(xiàn)象一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社會問題,繼“空巢老人”之后,有人擬出了“空巢青年”一詞。本體“空巢老人”作為背景,提供了“遠離親人,獨居生活,缺乏情感寄托的人”的認知范型,仿詞“空巢青年”在語篇中很容易就能被直接接受。二、本體性仿擬在本體性仿擬中,本體是語義表達重點,是被消解的對象,最終用以實現(xiàn)說話人的反諷意圖或否定意圖。說話人在交際中使用本體性仿擬,與語義無法直接解釋,僅僅提供消解指向的仿體相比,本體是注意的焦點,不能被刪去,處于最顯著的圖形地位,如圖2所示。因此在這一類仿擬中,仿體只需要作為背景存在即可,所以替換部分的選擇自由度比其他兩類都要大。尤其是本體性仿擬中的類義仿和反義仿中的序列仿,因為某一類屬或序列中通常不止包含兩項。意圖反諷“積極(雞極)”,不僅可以用“鴨極”,“鵝極”“鴿子極”“鵪鶉極”都可以;想要否定“跳舞(五)”,“跳六”和“跳十”甚至“跳一百”也都可以實現(xiàn)。無論選用怎樣的替換部分,本體與仿體始終是圖形與背景的關系;使用不同的仿體影響的只是語義消解的力度和難度,從而影響語義消解的效度,并不會影響本體作為語義表達的重點,也不會使說話人的交際意圖落空。需要注意的是,在本體性仿擬中,仿體中選擇替換部分的自由度雖然更大一些,但仿體一定不是一個按照現(xiàn)有的語法規(guī)則和語用規(guī)則在語境中可以被合理解圖2本體性仿擬語境中的圖形-背景認知心理選擇
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61釋意義的語言單位,如果仿體有了可以直接解釋的意義,那它可能就會成為這次交際的新信息和焦點,在認知中占據(jù)圖形的地位。而且,如果不用仿體“濕兒子”去消解本體“親兒子”,而是直接在語境中使用本體的反義詞“親兒子”,不用仿體“泥士比亞”消解本體“莎(沙)士比亞”,而是直接在本體前加否定副詞“不莎士比亞”,雖然話語的命題意義也還說得通,但就不再是仿擬辭格了。三、本-仿體性仿擬在本-仿體性仿擬中,本體和仿體都是語義表達的重點,仿體用以實現(xiàn)說話人的概念意圖,本體和仿體還利用詞匯或指稱等手段共同實現(xiàn)說話人的銜接意圖。那么在使用本-仿體性仿擬交際的過程中,本體和仿體都是焦點,都是需要被凸顯的圖形,而語篇中的其他信息和相關的語境知識成為背景,如圖3所示。在實現(xiàn)說話人的概念意圖時,仿體已經(jīng)居于被凸顯的圖形地位;在實現(xiàn)說話人的銜接意圖時,本體與仿體對于語篇的銜接與連貫都具有重要作用,本體與仿體不分主次,地位相等,所在小句在語篇中具有并列、遞進、轉(zhuǎn)折等邏輯關系。本體同樣作為語義表達的重點,與本體共同實現(xiàn)說話人的銜接意圖,那么在圖形-背景的認知選擇中,本體就要與仿體同樣居于圖形地位。如例(53)中的“走馬觀花-走馬觀人”,“走馬觀花”為仿體提供了語義框架和認知范型,另外說話人還利用了詞匯銜接和邏輯銜接,賦予了“走馬觀花”與“走馬觀人”的遞進關系,這時在認知中本體和仿體都被凸顯出來了,都成為注意焦點即圖形。圖3本-仿體性仿擬語境中的圖形-背景認知心理選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仿擬造詞看對外漢語詞匯教學[J]. 莫莉. 科教文匯(中旬刊). 2018(05)
[2]仿擬廣告的語用修辭學解讀和仿擬譯觀[J]. 吳春容,侯國金. 當代修辭學. 2015(01)
[3]成語仿擬的語用條件及策劃[J]. 蔣慶勝. 外語教學. 2014(02)
[4]論語體言語行為[J]. 徐默凡. 當代修辭學. 2013(02)
[5]《紅樓夢》中音位結構仿擬的語用價值[J]. 么孝穎. 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2(06)
[6]論命名性辭格[J]. 徐默凡. 當代修辭學. 2011(01)
[7]語形辭格的象似性研究[J]. 徐默凡. 當代修辭學. 2010(01)
[8]論仿擬辭格的語用功能[J]. 王燕.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2009(11)
[9]仿擬構式生成的認知語用學解釋[J]. 牛保義,席留生. 現(xiàn)代外語. 2009(02)
[10]漢語仿擬類新聞標題的標記性特征及其修辭效果[J]. 張麗. 江西教育學院學報. 2009(01)
博士論文
[1]基于英漢語料的仿擬跨學科研究[D]. 羅勝杰.上海外國語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仿擬語言資源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有效利用[D]. 楊陽.哈爾濱師范大學 2016
[2]仿擬廣告的語言偏離研究[D]. 李夏雪.陜西師范大學 2015
[3]廣告仿擬與基于圖形/背景理論之分析[D]. 姚菡.蘇州大學 2014
[4]廣告語中仿擬現(xiàn)象的認知機制研究[D]. 李欣蔚.中南大學 2012
[5]關聯(lián)理論背景下的廣告語仿擬現(xiàn)象研究[D]. 楊柳.東北師范大學 2012
[6]新聞標題中的仿擬辭格探析[D]. 劉依文.重慶師范大學 2012
[7]概念合成理論對網(wǎng)絡新聞標題中仿擬的認知解讀[D]. 胡艷津.北京交通大學 2011
[8]仿擬生成的認知機制研究[D]. 唐蘊.西南大學 2010
[9]圖形—背景理論視角下的仿擬識解[D]. 宋英杰.黑龍江大學 2010
[10]英語平面新聞標題中仿擬的認知語用闡釋[D]. 張慶云.上海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313137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仿體性仿擬語境中的圖形-背景認知心理選擇
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60“空巢老人”現(xiàn)象一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社會問題,繼“空巢老人”之后,有人擬出了“空巢青年”一詞。本體“空巢老人”作為背景,提供了“遠離親人,獨居生活,缺乏情感寄托的人”的認知范型,仿詞“空巢青年”在語篇中很容易就能被直接接受。二、本體性仿擬在本體性仿擬中,本體是語義表達重點,是被消解的對象,最終用以實現(xiàn)說話人的反諷意圖或否定意圖。說話人在交際中使用本體性仿擬,與語義無法直接解釋,僅僅提供消解指向的仿體相比,本體是注意的焦點,不能被刪去,處于最顯著的圖形地位,如圖2所示。因此在這一類仿擬中,仿體只需要作為背景存在即可,所以替換部分的選擇自由度比其他兩類都要大。尤其是本體性仿擬中的類義仿和反義仿中的序列仿,因為某一類屬或序列中通常不止包含兩項。意圖反諷“積極(雞極)”,不僅可以用“鴨極”,“鵝極”“鴿子極”“鵪鶉極”都可以;想要否定“跳舞(五)”,“跳六”和“跳十”甚至“跳一百”也都可以實現(xiàn)。無論選用怎樣的替換部分,本體與仿體始終是圖形與背景的關系;使用不同的仿體影響的只是語義消解的力度和難度,從而影響語義消解的效度,并不會影響本體作為語義表達的重點,也不會使說話人的交際意圖落空。需要注意的是,在本體性仿擬中,仿體中選擇替換部分的自由度雖然更大一些,但仿體一定不是一個按照現(xiàn)有的語法規(guī)則和語用規(guī)則在語境中可以被合理解圖2本體性仿擬語境中的圖形-背景認知心理選擇
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61釋意義的語言單位,如果仿體有了可以直接解釋的意義,那它可能就會成為這次交際的新信息和焦點,在認知中占據(jù)圖形的地位。而且,如果不用仿體“濕兒子”去消解本體“親兒子”,而是直接在語境中使用本體的反義詞“親兒子”,不用仿體“泥士比亞”消解本體“莎(沙)士比亞”,而是直接在本體前加否定副詞“不莎士比亞”,雖然話語的命題意義也還說得通,但就不再是仿擬辭格了。三、本-仿體性仿擬在本-仿體性仿擬中,本體和仿體都是語義表達的重點,仿體用以實現(xiàn)說話人的概念意圖,本體和仿體還利用詞匯或指稱等手段共同實現(xiàn)說話人的銜接意圖。那么在使用本-仿體性仿擬交際的過程中,本體和仿體都是焦點,都是需要被凸顯的圖形,而語篇中的其他信息和相關的語境知識成為背景,如圖3所示。在實現(xiàn)說話人的概念意圖時,仿體已經(jīng)居于被凸顯的圖形地位;在實現(xiàn)說話人的銜接意圖時,本體與仿體對于語篇的銜接與連貫都具有重要作用,本體與仿體不分主次,地位相等,所在小句在語篇中具有并列、遞進、轉(zhuǎn)折等邏輯關系。本體同樣作為語義表達的重點,與本體共同實現(xiàn)說話人的銜接意圖,那么在圖形-背景的認知選擇中,本體就要與仿體同樣居于圖形地位。如例(53)中的“走馬觀花-走馬觀人”,“走馬觀花”為仿體提供了語義框架和認知范型,另外說話人還利用了詞匯銜接和邏輯銜接,賦予了“走馬觀花”與“走馬觀人”的遞進關系,這時在認知中本體和仿體都被凸顯出來了,都成為注意焦點即圖形。圖3本-仿體性仿擬語境中的圖形-背景認知心理選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仿擬造詞看對外漢語詞匯教學[J]. 莫莉. 科教文匯(中旬刊). 2018(05)
[2]仿擬廣告的語用修辭學解讀和仿擬譯觀[J]. 吳春容,侯國金. 當代修辭學. 2015(01)
[3]成語仿擬的語用條件及策劃[J]. 蔣慶勝. 外語教學. 2014(02)
[4]論語體言語行為[J]. 徐默凡. 當代修辭學. 2013(02)
[5]《紅樓夢》中音位結構仿擬的語用價值[J]. 么孝穎. 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2(06)
[6]論命名性辭格[J]. 徐默凡. 當代修辭學. 2011(01)
[7]語形辭格的象似性研究[J]. 徐默凡. 當代修辭學. 2010(01)
[8]論仿擬辭格的語用功能[J]. 王燕.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2009(11)
[9]仿擬構式生成的認知語用學解釋[J]. 牛保義,席留生. 現(xiàn)代外語. 2009(02)
[10]漢語仿擬類新聞標題的標記性特征及其修辭效果[J]. 張麗. 江西教育學院學報. 2009(01)
博士論文
[1]基于英漢語料的仿擬跨學科研究[D]. 羅勝杰.上海外國語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仿擬語言資源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有效利用[D]. 楊陽.哈爾濱師范大學 2016
[2]仿擬廣告的語言偏離研究[D]. 李夏雪.陜西師范大學 2015
[3]廣告仿擬與基于圖形/背景理論之分析[D]. 姚菡.蘇州大學 2014
[4]廣告語中仿擬現(xiàn)象的認知機制研究[D]. 李欣蔚.中南大學 2012
[5]關聯(lián)理論背景下的廣告語仿擬現(xiàn)象研究[D]. 楊柳.東北師范大學 2012
[6]新聞標題中的仿擬辭格探析[D]. 劉依文.重慶師范大學 2012
[7]概念合成理論對網(wǎng)絡新聞標題中仿擬的認知解讀[D]. 胡艷津.北京交通大學 2011
[8]仿擬生成的認知機制研究[D]. 唐蘊.西南大學 2010
[9]圖形—背景理論視角下的仿擬識解[D]. 宋英杰.黑龍江大學 2010
[10]英語平面新聞標題中仿擬的認知語用闡釋[D]. 張慶云.上海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31313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313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