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母音值演變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1-07-14 04:59
古今日母音值的擬測,是漢語音韻學的難題之一。日母在現(xiàn)代漢語方言里有鼻音、邊音、塞擦音、擦音等多種讀法,且文白讀層次復雜,可以稱得上是最有歧義的古聲母之一。本文立足于方言材料的客觀事實,通過對古今日母音值的描寫和調查分析,力圖解釋漢語口母的發(fā)展演變機制。文章主要分為五大部分:(一)前言。介紹論文研究內(nèi)容及意義、材料來源及調查手段,并對研究方法和符號體例進行說明。(二)古今口母音值研究。通過大量歷史文獻及實驗語音學成果,在歷時平面上分上古、中古、近古及現(xiàn)代四個時期,在共時平面上對現(xiàn)代漢語各方的日母音值進行描寫分析。(三)閩南方言日母音值研究。首先通過歷史方言材料,描寫了18世紀至今的閩南方言日母音值。接著再通過閩南方言廈漳泉片的田野調查,揭示分析了日母最新的文讀層。(四)日母音值演變探析。綜合前文材料及分析,探索上古至今日母音值的演變過程及演變機制,并對現(xiàn)代日母各方言的文白讀層級做一次梳理。(五)結語。對全文的論述進行概括,探討日母音值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并總結本文研究的不足及有待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文章來源】:暨南大學廣東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8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廈門話“棉”【m習的聲波圖與寬帶語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重讀《廈門音系》[J]. 周長楫. 方言. 1999(03)
[2]平南閩南話的音韻特征及聲母的古音痕跡[J]. 李玉. 語言研究. 1990(01)
[3]日母歸泥再證[J]. 張儒.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9(02)
[4]唐代長安話日母讀音考[J]. 金德平. 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8(01)
[5]上古“日紐不歸泥”說質疑[J]. 尋仲臣. 齊魯學刊. 1987(06)
[6]漢語普通話r聲母音質的實驗研究[J]. 廖榮容,石鋒. 語言研究. 1987(02)
[7]從日語漢音看八世紀長安方音[J]. 王吉堯. 語言研究. 1987(02)
[8]關于日語漢字音中的吳音和漢音[J]. 晉學新. 外國語文教學. 1986(04)
[9]段玉裁的古聲類觀[J]. 朱承平.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6(03)
[10]論隋唐長安音和洛陽音的聲母系統(tǒng)——兼答劉廣和同志[J]. 尉遲治平. 語言研究. 1985(02)
碩士論文
[1]《彚音妙悟》音系及其流變[D]. 董欣勝.廈門大學 2006
[2]普通話日母的音值[D]. 高淑子.華東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283464
【文章來源】:暨南大學廣東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8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廈門話“棉”【m習的聲波圖與寬帶語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重讀《廈門音系》[J]. 周長楫. 方言. 1999(03)
[2]平南閩南話的音韻特征及聲母的古音痕跡[J]. 李玉. 語言研究. 1990(01)
[3]日母歸泥再證[J]. 張儒.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9(02)
[4]唐代長安話日母讀音考[J]. 金德平. 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8(01)
[5]上古“日紐不歸泥”說質疑[J]. 尋仲臣. 齊魯學刊. 1987(06)
[6]漢語普通話r聲母音質的實驗研究[J]. 廖榮容,石鋒. 語言研究. 1987(02)
[7]從日語漢音看八世紀長安方音[J]. 王吉堯. 語言研究. 1987(02)
[8]關于日語漢字音中的吳音和漢音[J]. 晉學新. 外國語文教學. 1986(04)
[9]段玉裁的古聲類觀[J]. 朱承平.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6(03)
[10]論隋唐長安音和洛陽音的聲母系統(tǒng)——兼答劉廣和同志[J]. 尉遲治平. 語言研究. 1985(02)
碩士論文
[1]《彚音妙悟》音系及其流變[D]. 董欣勝.廈門大學 2006
[2]普通話日母的音值[D]. 高淑子.華東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28346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283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