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批評第三季——兼及我的譯者行為批評思想
【作者單位】: 揚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譯者行為評價”(11FYY006)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譯者行為研究”(10YJA740132) 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蘇籍翻譯家翻譯行為共性研究”(14YYB002) 揚州大學高端(領軍)人才支持計劃
【分類號】:H0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周領順;;應用翻譯之譯者角色化行為分析[J];當代外語研究;2014年02期
2 馬會娟;;加拿大學者視角下的當代西方翻譯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4年05期
3 周領順;;譯者行為與“求真—務實”連續(xù)統(tǒng)評價模式——譯者行為研究(其一)[J];外語教學;2010年01期
4 楊曉榮;略談我國翻譯研究中為什么沒有流派[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年02期
5 季羨林;;《成語源流大辭典》序[J];中國語文;2003年05期
6 許鈞;;翻譯研究之用及其可能的出路[J];中國翻譯;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耀先;;略論語言翻譯與文化翻譯[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2 趙博;;巴斯內特文化翻譯觀下的詩歌翻譯[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3 周開鑫;;奈達翻譯理論中的尷尬[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4 胡琳;顧正陽;;古詩詞英譯中的以動襯靜[J];大家;2012年11期
5 朱敬才;;從翻譯本質看翻譯標準應具備的特征[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6 陳琪;;從接受美學視角看電影翻譯的功能等價[J];電影文學;2009年24期
7 冷錦英;;對外宣傳的英譯的歸化與異化取舍[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年04期
8 周領順;;“神似”、“化境”之辨的譯者行為視角——譯者行為研究(其八)[J];外國語言文學;2011年04期
9 唐文俐;黃敏華;;隱喻意識與高級英語教學[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10 胡安江;胡晨飛;;再論中國文學“走出去”之譯者模式及翻譯策略——以寒山詩在英語世界的傳播為例[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許春翎;;古典文學作品英譯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闡釋——兼評林語堂譯介《浮生六記》中的審美體驗[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華;翻譯美學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2 陳志杰;文言在外漢翻譯中的適用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3 楊全紅;錢鍾書翻譯思想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4 朱明海;許淵沖翻譯研究:翻譯審美批評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5 張慧琴;高健翻譯協(xié)調理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6 李潔;琴聲何處不悠揚[D];蘇州大學;2008年
7 黃中習;典籍英譯標準的整體論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8 羅承麗;操縱與構建:蘇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譯”思想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9 曾文雄;翻譯的文化參與[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朱獻瓏;譯學范式轉換視域下的譯者主體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娜;從敘事學角度看記錄片字幕的翻譯[D];天津理工大學;2009年
2 陳琪;[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3 孟怡村;基于語料庫的《論語》核心哲學術語翻譯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4 劉君婉;功能加忠誠理論視域下的文學翻譯研究[D];中北大學;2011年
5 羅慶;從接受理論的角度談王維山水詩翻譯中的風格重現(xiàn)[D];三峽大學;2011年
6 李艷;道格拉斯·羅賓遜翻譯身體學研究[D];山西大學;2011年
7 蘇日古嘎;蒙古族翻譯教學[D];西北民族大學;2011年
8 龐卓;中俄互譯中文化差異及翻譯技巧探析[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1年
9 封虹虹;文本內外的協(xié)調員[D];廈門大學;2006年
10 陸彥;多元系統(tǒng)理論及其在商務翻譯中的運用[D];浙江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安妮·布莉塞特;李存娜;;文化視角下的翻譯[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2011年01期
2 譚載喜;;譯者比喻與譯者身份[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 許鈞;對翻譯的歷史思考──讀《從西塞羅到本雅明》[J];上海科技翻譯;1999年03期
4 申雨平;《描寫性翻譯研究內外》介紹[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年01期
5 穆雷;用模糊數(shù)學評價譯文的進一步探討[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1年02期
6 呂俊;論翻譯研究的本體回歸——對翻譯研究“文化轉向”的反思[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7 周憲;;文化研究:為何并如何?[J];文藝研究;2007年06期
8 錢冠連;證偽論與語言學研究-西方語言哲學系列研究(之七)[J];現(xiàn)代外語;2002年02期
9 任曉霏;馮慶華;;譯者對翻譯對等的操控——意識形態(tài)與詩學追求[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10 楊自儉;我國譯學建設的形勢與任務[J];中國翻譯;2002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邵成軍;翻譯批評管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年03期
2 王治江,李瑾瑞;淺說翻譯批評[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3 肖水來;再論翻譯批評[J];咸寧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4 吳斌;淺談新時期的翻譯批評[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5 方燦;翻譯批評:從印象到科學——淺談翻譯批評的科學性[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6 胡德香,熊秋香;文化翻譯批評初探[J];語言與翻譯;2004年04期
7 吳艾玲;內部翻譯批評的三大視野[J];山東外語教學;2005年05期
8 湯(筍口);翻譯批評的理論思考[J];民族論壇;2005年06期
9 劉雪芹;翻譯批評要有多維意識[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10 翁鳳翔;翻譯批評標準意義的新視角[J];上海翻譯;2005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袁朝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價值中立、方法多元與翻譯批評[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呂俊;;價值哲學與翻譯批評學[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3 黃忠廉;;翻譯研究的“兩個三角”——以翻譯批評為例[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胡德香;;解讀錢鐘書的文化翻譯批評[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張志強;;言語語境特征分析、翻譯及翻譯批評[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6 張愛真;;論翻譯批評[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咸立強;;文學場域視野里的前期創(chuàng)造社翻譯文學批評[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與郭沫若研究”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4年
8 陳?;;茅盾對翻譯理論的貢獻[A];茅盾研究(第六輯)[C];199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實習記者 傅小平;“新的譯著精品太少了!”[N];文學報;2005年
2 王理行;出色的譯作:既經得起讀 又經得起對[N];中華讀書報;2003年
3 藍仁哲;文學翻譯的困境與出路[N];文藝報;2010年
4 何婭;版權貿易喜人 譯著質量堪憂[N];中華讀書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肖維青;多元動態(tài)翻譯批評的建構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2 趙冬梅;五四時期的翻譯批評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3 于連江;多維視角下的文學翻譯批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5年
4 張曉梅;翻譯批評原則的詮釋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5 冷惠玲;論譯者風格批評[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6 胡德香;中西比較語境下的文化翻譯批評理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馮曉黎;帛書本《老子》四英譯本的三維審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寧;中國翻譯批評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2 潘倩;中國20世紀20至60年代翻譯批評主體論述的回顧與評價[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3 崔英;綜合性翻譯批評新模式[D];山東大學;2007年
4 高宇征;動態(tài)多元的翻譯批評標準探索[D];河北大學;2009年
5 方錢;翻譯批評理論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李文娟;中國翻譯批評現(xiàn)狀及其文化思考[D];山西大學;2011年
7 胡偉;翻譯批評:一場多邊對話[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8 張文艷;翻譯批評綜合模式初探[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8年
9 于超;從譯作序言看翻譯標準和翻譯批評[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龍明慧;基于翻譯過程研究的翻譯批評模式[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53558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2535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