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計算的現(xiàn)代漢語雙音詞分離及其語法意義與特性研究
[Abstract]:Chinese lacks strict morphological constraints, and disyllabic words are often separated by embedding relevant syntactic elements in sentenc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validity of segment segmentation, part of speech tagging and sentence semantic computation based on rule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s the separation of typical words from clutch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This paper excavates and characterizes the grammatical drivers, conditions, meanings and gramma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parated elements, and makes a systematic and multi-level theoretical thinking on the separation of disyllabic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separation of typical words is the result of pragmatic function, and the meaning of separation structure is subjective, while the separation of separation words is the product of syntactic and semantic functions, and the meaning is objective.
【作者單位】: 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202193) 中央專項配套資金青年人才培訓與研究支持計劃(WXY201F032) 重慶師范大學基金(14XYY032)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薛宏武;;“有著”語義語法功能的形成及其“著”的問題[J];漢語學習;2012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華;;漢語里的“話題問句”[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李學軍;試論“程度詞+名詞”結(jié)構(gòu)中的名詞語義特征[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3 劉文欣;“程度詞+名詞”結(jié)構(gòu)中名詞語義特征初探[J];北方論叢;2004年03期
4 彭利貞;論動力情態(tài)的現(xiàn)實否定[J];北方論叢;2005年01期
5 劉俊莉;;句式功能義的詞匯化例談[J];長江學術(shù);2006年02期
6 郭婷婷;;信息結(jié)構(gòu)對“X-neg-X”正反問問標的語法制約[J];長江學術(shù);2009年04期
7 郭婷婷;;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混合問句初探[J];長江學術(shù);2010年04期
8 蕭國政;姬東鴻;肖珊;;Ontology的類型及漢語詞網(wǎng)的Ontology結(jié)構(gòu)[J];長江學術(shù);2011年02期
9 李文莉;“上下結(jié)構(gòu)”的隱喻點分析[J];重慶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10 郭銳;表述功能的轉(zhuǎn)化和“的”字的作用[J];當代語言學;2000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嚴辰松;;英漢語雙及物構(gòu)式對比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董憲臣;;非“給予”義雙賓動詞的語義分析——兼談“吃了他三個蘋果”一類結(jié)構(gòu)的性質(zhì)[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谷峰;先秦漢語情態(tài)副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龍又珍;現(xiàn)代漢語寒暄系統(tǒng)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4 方清明;現(xiàn)代漢語名名復合形式的認知語義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5 阮氏黎心;漢越人體名詞隱喻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俊;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舒江波;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復句關(guān)系詞自動標識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謝元春;女性修辭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9 張德歲;謂詞性主語與謂詞性賓語不對稱現(xiàn)象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10 吳春紅;現(xiàn)代漢語位事范疇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鐘鳴;漢英事件名詞比較[D];南昌大學;2010年
2 袁竹筠;漢語兼語句與英語復合賓語句的對比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3 楊艷華;《型世言》范圍副詞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4 帥強;漢語新被動結(jié)構(gòu)與權(quán)勢關(guān)系[D];西南大學;2011年
5 郭彭冰;現(xiàn)代漢語予奪不明義雙及物結(jié)構(gòu)歧義現(xiàn)象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孫穎;介詞結(jié)構(gòu)“在X下”的綜合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瑋;“固然”的語義分析及篇章功能[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8 許邐雯;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重疊式的定狀移位現(xiàn)象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9 吳盼;中方答記者問語篇中名詞化現(xiàn)象及其翻譯的分析[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10 江海珍;漢語名量構(gòu)式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儲澤祥;王寅;;動詞的“重新理解”及其造成的影響[J];古漢語研究;2009年03期
2 薛宏武;;“有所”的語法化及其表量功能的形成[J];古漢語研究;2009年03期
3 薛宏武;閆夢月;;“有請”的語法化及“有”作為主觀表達詞綴的形成機制[J];漢語學報;2011年02期
4 蕭國政;;句子信息結(jié)構(gòu)與漢語語法實體成活[J];世界漢語教學;2001年04期
5 曹秀玲;“得”字的語法化和“得”字補語[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6 薛宏武;閆夢月;胡憚;;主賓關(guān)聯(lián)句、偏離成分及其詞匯化問題[J];語文研究;2011年03期
7 邢福義;;小句中樞說[J];中國語文;1995年06期
8 戴耀晶;現(xiàn)代漢語表示持續(xù)體的“著”的語義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1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占先;《詩經(jīng)》雙音詞(含多音詞)分析(下)[J];六盤水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2期
2 陳寶勤;試論漢語語位構(gòu)造雙音詞[J];語文研究;2004年01期
3 朱志平;雙音詞偏誤的詞匯語義學分析[J];漢語學習;2004年02期
4 丁桂英;漢語雙音詞的融合與分解[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5 路飛飛,張科曉;《左傳》杜注中雙音詞的結(jié)構(gòu)類型與特點[J];太原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6 寧燕;《論語》雙音詞研究[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7 尹艷普;;雙音詞的界定及成因、來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8 劉川民;雙音詞能構(gòu)成語言美[J];川北教育學院院刊;1989年02期
9 ;“期”和“企”的區(qū)別[J];新聞實踐;1997年01期
10 馬琳;;現(xiàn)代漢語雙音詞發(fā)展動因研究綜述[J];語文學刊;2010年09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羅驥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編輯部;探索漢語雙音詞成詞方式與機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2 王一民;怎樣掌握“應”的兩種讀音?[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3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漢語書面上的“兒”有幾種讀法[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雙音詞的成詞和演變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2 朱志平;漢語雙音詞的屬性測查與漢語第二語言教學[D];北京師范大學;2003年
3 唐樹華;有些隱喻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單宏偉;《楚辭》雙音詞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2 謝荔;新時期現(xiàn)代漢語新興雙音詞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3 韓忠治;《韓詩外傳》雙音詞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劉炎飛;《莊子》內(nèi)、外、雜篇雙音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5 吳艷娜;金文常用雙音詞釋義[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清華;郭璞《爾雅注》雙音詞研究[D];魯東大學;2008年
7 張偉;《春秋經(jīng)傳集解》雙音詞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曉竹;《維摩詰所說經(jīng)》雙音詞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9 曲春雪;武丁時期甲骨文雙音詞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10 劉冰潔;《儒林外史》雙音詞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2239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2223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