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因果關系的心智識解
本文選題:心智哲學 + 因果關系; 參考:《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7年02期
【摘要】:翻譯作為語言運用的形式之一,從譯者心智活動的產(chǎn)生,到言語表征形式的選擇,再到翻譯關系的最終結(jié)成,翻譯過程的各環(huán)節(jié)均受意向性和語境的影響和制約。本研究基于"因果蘊涵理論",認為原作與譯作之間構(gòu)成"因果可能"關系,并從意向性和語境兩個維度出發(fā),構(gòu)建起"翻譯因果關系心智過程模型"。在該模型框架下,結(jié)合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不同用例,透析影響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心智選擇和言語表征的主客觀緣由,描述、還原翻譯因果關系得以結(jié)成的具體過程。
[Abstract]:Translation, as one of the forms of language use, is influenced and restricted by intentionality and context, from the emergence of the translator's mental activities, to the choice of the form of speech representation, to the final form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relationship.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ausality implication, this study hold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iginal and the translated works constitutes a "causal possibility", and constructs a "mental process model of causality in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tentionality and context.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is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reasons that influence the translator's mental choice and verbal represent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by combining different use cases of classical literary works, describes and restores the concret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causality in translation.
【作者單位】: 華南理工大學;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譯者行為的社會學研究”(批準號:16YJC74010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利元;;復譯背后的翻譯語境時空解讀[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6年03期
2 徐盛桓;;鏡像神經(jīng)元與身體-情感轉(zhuǎn)喻解讀[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6年01期
3 徐盛桓;;漢語古體詩詞英譯的意識雙重結(jié)構(gòu)[J];外國語文;2015年03期
4 徐盛桓;;因果蘊涵與婉曲話語的生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年03期
5 費多益;;他心感知如何可能?[J];哲學研究;2015年01期
6 徐盛桓;;意向性的認識論意義——從語言運用的視角看[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年02期
7 屠國元;李文競;;論原文和譯文的解釋關系[J];中國外語;2013年02期
8 唐建軍;;從哈貝馬斯的語言哲學看譯作與原作關系的理性重建[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9 朱健平;;“視域融合”對譯作與原作關系的動態(tài)描述[J];外語教學;2009年02期
10 王寅;;認知語言學的“體驗性概念化”對翻譯主客觀性的解釋力——一項基于古詩《楓橋夜泊》40篇英語譯文的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官群;;神經(jīng)語言學研究新趨勢:從病理邁向生理——兼論對優(yōu)化外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7年02期
2 蔡艷玲;司俊龍;;基于CiteSpace的國內(nèi)心理語言學研究知識圖譜分析[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3期
3 李卓娣;;中國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語言磨蝕動態(tài)過程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7年03期
4 潘麗娟;;開放性思維下的初中英語教學[J];瘋狂英語(教學版);2017年01期
5 李世閎;;心理語言學[J];赤子(下旬);2016年12期
6 付紅梅;;心理語言學角度中的隱喻分析[J];校園英語;2016年36期
7 柯應根;;基于具身認知視野下的大學英語聽力行動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04期
8 劉暢;;提高日語培訓課堂教學效果的心理語言學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6年25期
9 劉麗娜;;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作品翻譯及其民族文化心理透視[J];心理研究;2016年02期
10 官群;薛琳;呂婷婷;;堅毅和刻意訓練與中國大學生英語成就的關系[J];中國特殊教育;2015年1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盛桓;;隱喻研究的心物隨附性維度[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5年04期
2 徐盛桓;;因果蘊涵與婉曲話語的生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年03期
3 徐盛桓;;語言運用與意識雙重結(jié)構(gòu)[J];外國語文研究;2015年01期
4 費多益;;他心感知如何可能?[J];哲學研究;2015年01期
5 徐盛桓;;隱喻的起因、發(fā)生和建構(gòu)[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4年03期
6 陳曉平;;真之收縮論與真之膨脹論——從塔斯基的“真”理論談起[J];哲學研究;2013年12期
7 劉邦凡;王磊;;科學、哲學與認知融合視域下的因果陳述邏輯[J];哲學研究;2013年12期
8 徐盛桓;;“主動補旁格范式”為什么可能[J];語言科學;2013年05期
9 徐盛桓;;意向性的認識論意義——從語言運用的視角看[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年02期
10 酈全民;;意向性的計算解釋[J];哲學研究;2012年09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冷鐵錚;;論日語中表現(xiàn)因果關系的主要形式[J];日語學習與研究;1982年05期
2 魏皓奔;再談犯罪中的因果關系——兼答王策來同志[J];浙江學刊;1984年03期
3 王太西;;略論因果關系在醫(yī)學上的方法論意義[J];醫(yī)學與哲學;1986年06期
4 王文盛;淺議英語中隱含的因果關系及其譯法[J];教學研究(外語學報);1987年04期
5 言尊;六個月嬰兒理解因果關系嗎?[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88年02期
6 王文盛;;試析原文中隱含的因果關系[J];外語與外語教學;1989年05期
7 郇中建;引起還是產(chǎn)生──論因果關系的本質(zhì)特征[J];求是學刊;1989年02期
8 張勇謙;非因果關系復句能表達推理嗎?[J];渤海學刊;1989年02期
9 陳國鵬,周曉麟;兒童對因果關系詞的理解[J];上海教育科研;1989年04期
10 高懿德;論時間在因果關系中的地位[J];齊魯學刊;199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魏剛;;試論溺愛式家庭與子女心理問題的關系[A];中國首屆心理咨詢師大會暨心理危機干預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簡澤;;經(jīng)濟學中的因果關系[A];首屆上海青年經(jīng)濟學者論壇論文集[C];2006年
3 胡月軍;;再論假定因果關系的認定[A];當代法學論壇(2011年第4輯)[C];2011年
4 肖祥云;;瀆職犯罪因果關系研究[A];當代法學論壇(2006年第4輯)[C];2006年
5 劉鳳英;;類別因果關系對基于類別的特征推理任務的影響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簡澤;;經(jīng)濟學中的因果關系[A];上海市經(jīng)濟學會學術(shù)年刊(2006)[C];2007年
7 ;第三十章 貨幣一產(chǎn)出的因果關系和影響關系檢驗[A];21世紀數(shù)量經(jīng)濟學(第2卷)[C];2001年
8 冷英;莫雷;;隱含因果關系對不同閱讀者確定代詞意義影響的實驗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9 李偉;張懷金;;顱腦外傷與精神障礙的因果關系鑒定研究[A];中國法醫(yī)學會全國第十五次法醫(yī)臨床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10 石峰;李群;朱一凡;王維平;;基于槽約束的行為因果關系追溯方法[A];2006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柴秉升;法醫(yī)學鑒定中傷害賠償?shù)囊蚬P系判定[N];甘肅經(jīng)濟日報;2005年
2 韓 疆;民事侵權(quán)因果關系判斷[N];人民法院報;2003年
3 李玉璧 劉 銳;民事侵權(quán)因果關系的認定[N];人民法院報;2005年
4 福建省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 陳朝陽;證券侵權(quán)責任因果關系之法理分析[N];人民法院報;2002年
5 余紅蔓 蔣海英;車輛溜坡后致人死亡 責任依因果關系而定[N];人民法院報;2011年
6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 周光權(quán);因果關系的判斷[N];人民法院報;2003年
7 馬栩生;因果關系推定研究[N];人民法院報;2004年
8 上海海事法院海事庭 汪洋;滯留單證與退稅損失之間有無因果關系?[N];國際商報;2007年
9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人民法院 郭敬波;“因”與“果”的距離[N];人民法院報;2011年
10 楊素娟;“舉證責任倒置”與“因果關系推定”[N];中國環(huán)境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彬彬;美國侵權(quán)法中因果關系不確定的解決進路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2 王小艷;隱含因果關系中的自我服務偏向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3 陳蔚琦;基于加性噪聲模型的因果關系推斷理論及其應用[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6年
4 葛洪濤;論侵權(quán)法中的因果關系[D];山東大學;2008年
5 丁小斌;特征間因果關系在歸類中的作用[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6 韓強;法律因果關系理論學說史述評[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7 張雪瑩;俄語中的因果關系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8 裘江南;漢語文本中突發(fā)事件因果關系抽取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9 干紅華;基于事件的因果關系可計算化分析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10 郭水霞;Granger因果關系的理論及其在系統(tǒng)生物學中的應用[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欒蘭;因果關系的邏輯解析及其科學價值[D];燕山大學;2009年
2 袁俊龍;淺論法律因果關系[D];山東大學;2014年
3 李燕;環(huán)境侵權(quán)責任因果關系推定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4 張齊家;藥品缺陷責任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5年
5 姜伯寧;瀆職罪的因果關系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4年
6 胡玲玲;侵權(quán)法中可預見性規(guī)則研究[D];新疆大學;2015年
7 董鑫園;醫(yī)療損害侵權(quán)因果關系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5年
8 羅洋洋;醫(yī)療損害案件中之存活機會喪失[D];華東政法大學;2015年
9 趙欣;論瀆職犯罪中因果關系之認定[D];南昌大學;2015年
10 黃禮霖;在我國瀆職罪司法實踐引入客觀歸責的研究[D];南昌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86866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868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