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漢語—漢語和中國文化》學生用書中的文化詞研究
本文選題:對外漢語教學 切入點:文化詞 出處:《廣州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如何將語言和文化有效結合,是新時期下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重要任務之一。文化詞不同于其他詞匯,它在作為語言要素的同時,還包涵了民族獨特的文化涵義,是民族文化的直觀體現。所以對外漢語中文化詞的教學,不僅是語言的教學也是文化的教學。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特別是對于那些重視文化教學的語言教材而言,其中承載了大量的文化詞,要想更好地讓學習者學習到這些文化詞,就要對教材中的文化詞進行合理編排。只有合理編排,才能方便教師在教學中有效地將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相融合,從而全面提升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和文化水平。目前學界針對對外漢語教材文化詞的編排研究還不夠充分,本文擬以《環(huán)球漢語—漢語和中國文化》學生用書中的文化詞為研究對象,嘗試對對對外漢語教材文化詞的編排等問題進行一定的探討。論文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緒論,界定了本文所指的文化詞的內涵,闡述了文化詞的分類方法,簡要介紹了《環(huán)球漢語—漢語和中國文化》的編寫團隊、編寫目的和主要內容,綜述了對外漢語教材中文化詞編寫研究的現狀,介紹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對《環(huán)球漢語——漢語和中國文化》學生用書中的文化詞進行了統(tǒng)計,并與《漢語國際教育用音節(jié)漢字詞匯等級劃分(國家標準·應用解讀本)》進行對比,概括了該教材在文化詞選擇編排方面的特點,并指出其不足之處。第三部分對《環(huán)球漢語—漢語和中國文化》學生用書中文化詞的呈現方式進行了考察分析。第四部分對對外漢語教材文化詞編寫以及教學提出了相關建議。第五部分總結了本文的主要發(fā)現,并指出論文的不足。
[Abstract]: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How to combine language and culture effectively is an important Ren Wuzhi in teaching and study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new period.Cultural words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words, as language elements, it also contains the unique cultural meaning of the nation, which is an intuitive embodiment of national culture.Therefore, the teaching of cultural words in TCFL is not only the teaching of language but also the teaching of culture.Teaching materials are the main basis for teaching, especially for those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that attach importance to cultural teaching, which carries a large number of cultural words, in order to better enable learners to learn these cultural words.Must carry on th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to the cultural word in the textbook.Only by reasonable arrangement can it be convenient for teachers to integrate language teaching and culture teaching effectively and to improve learners' language ability and cultural level.At present, there is not enough research on the arrangement of cultural words in textbooks for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is paper intends to take the cultural words in the students' books "Global Chinese-Chinese and Chinese Culture" as the object of study.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the arrangement of cultural words in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as a foreign language.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ultural words referred to i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the cultural words, briefly introduces the writing team, the purpose and the main content of "Global Chinese-Chinese and Chinese Cultur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compiling of cultural words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paper.In the second part, the autho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words in the "Universal Chinese-Chinese and Chinese Culture" books, and compares them with "Classification of syllabic Chinese words used in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terpretation of National Standard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xtbook in the choice and arrangement of cultural words, and points out its shortcomings.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presentation of cultural words in Universal Chinese-Chinese and Chinese Culture.In the fourth part,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mpilation and teaching of cultural words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The fifth part summarizes the main findings and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paper.
【學位授予單位】:廣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H195.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玉君;文化詞語的翻譯[J];南昌航空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2 胡麗珍,黃金貴;古代文化詞語辨正[J];漢字文化;2003年01期
3 李玉萍;從“龍”的寓意看文化詞語的翻譯[J];安徽紡織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4 毛遠明;漢語文化詞語釋義問題[J];辭書研究;2004年03期
5 黃金貴;論古代文化詞語的訓釋[J];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03期
6 陳丹丹;;論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詞語[J];大家;2011年08期
7 呂海飛;;文化詞語研究概述[J];金田(勵志);2012年11期
8 欒曉虹;文化詞語及其翻譯[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9 許暉;文化詞語的翻譯[J];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10 汪華;淺談文化詞語的直譯與意譯[J];南昌航空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邱文生;;文化詞語翻譯的意象構建[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2 胡兆云;;從中英美政法文化詞語系統(tǒng)對應看翻譯的得失[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朱天文;;翻譯策略與翻譯方法——評美國新聞期刊對漢語文化詞語的翻譯[A];福建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第9屆學術年會文集[C];2003年
4 黃雪桂;;試論文化符號的可譯性——以《伊豆的舞女》的文化詞語翻譯為中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唐慧;付茂忠;王淮;易軍;鄧由飛;;淺談中國牛文化[A];《第七屆中國牛業(yè)發(fā)展大會》論文集[C];2012年
6 朱天文;;翻譯策略與翻譯方法——評美國新聞期刊對漢語文化詞語的翻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7 白陽明;;“Red”英漢互譯中的文化差異與翻譯方法[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8 陸剛;;漢語連珠四字結構與英語避虛就實的特點[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趙明;;論漢語國際傳播視域下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沖突問題[A];第五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袁躍興;2011文化中的“關鍵詞”[N];團結報;2012年
2 謝迪南;為恢復漢語的優(yōu)雅而吶喊[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3 本報評論員;讓漢語更快地走向世界[N];人民日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 謝迪南;漢語危機?[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5 周年洋;恢復漢語的自豪感[N];財經時報;2007年
6 惠銘生;從漢語成為“看客”想到希拉克的憤然離席[N];中國經濟時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謝穎;為漢語張開文化之翼[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8 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 王曉華;以平等理念推動漢語的現代轉型[N];北京日報;2013年
9 本報記者 俞瑾;誰動了我們的漢語[N];成都日報;2005年
10 五柳客;漢語還有多少美麗?[N];中國文化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王美玲;對外漢語文化語用教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肖順良;美國漢語傳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6年
3 張殿典;滿語詞語與滿族薩滿教文化關系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4 吳海燕;商務漢語詞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5 劉艷;期望價值、學習目地和學習行為: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動機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6 岳輝;朝鮮時代漢語官話教科書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7 阮氏麗娟;漢語方位詞及其類型學特征[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丁米;泰國大學漢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毛靖茹;《環(huán)球漢語—漢語和中國文化》學生用書中的文化詞研究[D];廣州大學;2017年
2 楊慶霞;對外漢語中級精讀教材文化詞語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年
3 祝亞琴;對外漢語中級綜合教材文化因素考察研究[D];云南民族大學;2015年
4 趙彬;《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的文化詞語教學研究[D];渤海大學;2015年
5 張歡;對外漢語文化詞語教學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6 朱洪;跨文化交際視角下對外漢語教材中的漢語文化詞語釋義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7 王曼;基于歐美學生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文化詞語及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8 徐越龍;《長城漢語》多媒體教材中的文化詞語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9 晏彩蕊(MYA YE PHYO);對緬漢語教學視角下的文化詞語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10 SILVIA MARGARETTA(傅巾鈴);漢語、印尼語數字諺語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70320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703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