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義模糊性相關概念對比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3-24 09:48
本文選題:語義模糊 切入點:語用模糊 出處:《外語學刊》2017年05期
【摘要】:語義模糊性作為語言的自然屬性存在于世界的各種語言里。語義模糊性問題的研究其實在很早以前便已開始。各國學者在語言層面和言語層面分別對語義模糊性進行過相關的描述。語義模糊性的存在方式涉及人的主觀認識、外部客觀世界等諸多因素。語義模糊性相關概念直接影響語義模糊性研究的范疇和對象。本文將對語義模糊性相關概念進行考察,厘清語義模糊性問題研究的重點與方向。
[Abstract]:Semantic fuzziness, as the natural attribute of language, exists in all kinds of languages in the world. The study of semantic fuzziness has already begun a long time ago. The existence of semantic fuzziness involves the su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human beings. The concept of semantic fuzziness directly affects the category and object of semantic fuzziness research. In this paper, we will investigate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semantic fuzziness and clarify the focus and direction of semantic fuzziness research.
【作者單位】: 黑龍江大學;
【基金】:黑龍江省哲學社科規(guī)劃項目“語義模糊性產(chǎn)生根源的哲學性闡釋”(16YYE09) 黑龍江省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重點研究項目(外語學科專項)“日語語義模糊的認知分析”(WY2016028-B) 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科研究項目“漢日話語標記的語用化研究——以連詞為中心”(2016SJB740016)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3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康玉;陳于全;;語義模糊性與教學靈活性——淺談語義模糊性在教學中的體現(xiàn)及應對[J];科技致富向?qū)?2010年03期
2 陳維振;從現(xiàn)象學的角度反思范疇和語義模糊性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年10期
3 陳維振,吳世雄;有關范疇本質(zhì)和語義模糊性的再認識[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4 趙濤濤;;試論語義模糊性認識的四個視角[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6年02期
5 關海鷗;;語義模糊性理解與翻譯策略研究[J];外語學刊;2007年05期
6 張紅深;;語義模糊性根源的再認識[J];外國語言文學;2010年04期
7 傅,
本文編號:16577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657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