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意象轉換的認知與美學闡釋
本文關鍵詞:通感意象轉換的認知與美學闡釋
【摘要】:通感隱喻是一種普遍認知方式。感官感覺互相聯(lián)系,彼此貫通,是通感產(chǎn)生的生理基礎。對客觀事物的感知可以通過感官際溝通,引起基于相似性的心理聯(lián)想,是通感產(chǎn)生的心理機制。通感隱喻的認知過程把某一感官域的意象投射至其它感官域,是不同的感官意象之間的轉換,且該轉換過程具有層級性。通感隱喻意象的轉換過程具有很強的美學功能,它以審美體驗為基礎,是審美想象的結果,同時強化了審美表達。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華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H05
【正文快照】: 通感,英語作synaesthesia或synesthesia。從詞源看,syn來自希臘語sún,意為together,aesthesia源于希臘語aisthētikós或aisth壝nomai,意為perceive1,synaesthesia即“perceiving together”。據(jù)J.A.Cuddon的定義,synaesthesia是“The mixingof sensations;the concurrent ap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彩麗;;通感——從修辭到認知的過程分析[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7年06期
2 郭焰坤;論漢語通感的范圍及其心理機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3 李淑靜;;通感的心智“通道”[J];當代外語研究;2012年08期
4 王牧群;;外國詩歌審美通感的認知機制與體驗哲學[J];外語學刊;2009年04期
5 宋德生;;通感單向映射的工作機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年08期
6 彭懿;白解紅;;通感認知新論[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年01期
7 李國南;論“通感”的人類生理學共性[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6年03期
8 張維鼎;;隱喻意象認知與直覺感悟[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9 岳東生;漫談通感[J];修辭學習;1994年05期
10 郭焰坤;通感的歷史演變及心理基礎[J];修辭學習;1998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洪波;胡曉;;以身體部位隱喻為例論隱喻的翻譯[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2 胡河寧;;組織意象圖式中的組織傳播隱喻[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3 張志宏;董粵章;;習語演進的認知詮釋[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4 高玲玲;;視覺動詞SEE語義演變的認知語用闡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5 尹丕安;李健;延宏;;基于效應決策模式的認知言語交際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6 楊增宏;;甲骨文會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7 王揚;語用預設的特征及其認知闡釋[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8 姜_,
本文編號:124473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244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