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藝術論文 >

同語式“N是N”的理解機制新探:動態(tài)范疇構建視角

發(fā)布時間:2017-10-29 14:06

  本文關鍵詞:同語式“N是N”的理解機制新探:動態(tài)范疇構建視角


  更多相關文章: 同語式 分類 理解機制 動態(tài)范疇構建


【摘要】:形如"N是N"的結構稱為同語式,是語言學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問題。在其解釋理解機制問題上,語用學和認知語言學產生了分歧,爭論的焦點集中在同語中名詞的指稱是否轉移問題上。事實上,"N是N"同語式涵蓋了同形異義和同形同義兩大類別,認知派和語用派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不同的類別。動態(tài)范疇構建論可以消解上述分歧,為同語式提供一個統(tǒng)一的分析框架,其理論優(yōu)勢尤其體現(xiàn)在它可以深入解釋目前研究較少的同形同義型同語。
【作者單位】: 浙江工商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同語式 分類 理解機制 動態(tài)范疇構建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漢語非字面語言認知的神經心理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4ZDB155) 國家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漢語隱喻的邏輯研究”(項目編號:11CZX052)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項目“漢語虛詞的行域、知域、言域考察”(項目編號:10YJC740110)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具身認知視域下的轉喻動態(tài)構建研究”(項目編號:12JCWW02YB) 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研究課題“轉喻生成的認知語用研究——體驗哲學視角”(項目編號:2011N180)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146
【正文快照】: 1.問題的提出在自然語言中,形如“N是N”的結構被稱為“同語”或“同語式”。同語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語言現(xiàn)象,受到了邏輯學、語言學、哲學及修辭學等學科的廣泛關注。邏輯學家對同語的討論僅僅涉及它們的真值,而并未詳述其意義問題。在邏輯學看來并不傳達意義的同語在言語交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文旭;同義反復話語的特征及其認知語用解釋[J];外國語言文學;2003年03期

2 馬文;范振強;;名詞性同義反復語的多視角研究[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3 高航,張鳳;同語的認知解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年05期

4 李小飛;范振強;;具身哲學視域下的范疇動態(tài)構建觀[J];山東社會科學;2010年12期

5 俞建梁;;范疇的主觀性及其理解——范疇本質的后現(xiàn)代研究之四[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6 劉正光;“非理想”的語言事實在理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同義反復”的非范疇化理論解釋[J];現(xiàn)代外語;2005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麗麗;;贅言“A是A”的認知語用研究[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2 徐瑩;;同語結構與功能的英漢對比[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9期

3 陳蕾;;構式“有+VP”的認知理據(jù)[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0期

4 胡金梅;;量名非常規(guī)搭配的認知闡釋[J];湘南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5 黃理兵;;“A是A,B是B”句聯(lián)的語義考察[J];遼東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6 李靜;;譯作文本旅行的陌生化圖式[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9年04期

7 姜暉;王強;王澤霞;;言語行為理論視角下的X BE X結構語用意義分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8 樸美玉;;韓國學生“時候”短語假設義使用偏誤分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年01期

9 賈睿霞;簡析英漢語詞匯的差異[J];大同醫(yī)學?茖W校學報;2001年02期

10 劉玉紅;;名詞性同義反復語的多視角研究[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娜;王小捷;;兩類中文特殊句式的語義角色標注[A];第四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2 陳陽;;大學英語網考背景下跨文化語言能力及培養(yǎng)研究[A];軟科學論壇——能源環(huán)境與技術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15年

3 蔣東旭;;傳播研究的起點:作為傳播主體的人、人的認知與傳播[A];中國認知傳播學會第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5年

4 趙永峰;;體驗認知視角下的傳播研究——以CCTV和CNN索契冬奧會報道為例[A];中國認知傳播學會第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玲;林譯小說及其影響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欣;漢日否定表達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范麗君;漢藏語因果類復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黃月華;漢語趨向動詞的多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曾海清;現(xiàn)代漢語同語式全方位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6 曹鳳霞;古代漢語標記被動式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7 劉雪春;現(xiàn)代漢語等同范疇的語義認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甘瑞瑗;國別化“對外漢語教學用詞表”制定的研究:以韓國為例[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9 曹躍香;現(xiàn)代漢語“V+子/兒/頭”結構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梁華榮;西周金文虛詞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陶勝妃;現(xiàn)代漢語謂詞修飾詞前后位置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黃冰;現(xiàn)代漢語“程度副詞+名詞”的多角度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祖艷鳳;留學生程度副詞“比較”偏誤分析[D];暨南大學;2010年

4 趙麗哲;“S比NP還NP”構式的認知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5 徐雙燕;“很不A”與“不很A”相關問題再探[D];暨南大學;2011年

6 李一珠;現(xiàn)代漢語中“VP+X+是/算+X”格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周吉紅;語言的非范疇化及其演變過程[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裴錦隆;《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介詞語法化過程相關的詞匯語義現(xiàn)象的處理[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瀚;“X是X”贅言構式的順應—關聯(lián)考察[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10 楊忍;現(xiàn)代漢語短時類副詞個案考察[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文旭;同義反復話語的特征及其認知語用解釋[J];外國語言文學;2003年03期

2 高航,張鳳;同語的認知解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年05期

3 董成如;轉喻的認知解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4 魏在江;;隱喻的主觀性與主觀化[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5 王德春;;論范疇化——指導語言學博士生紀實[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6 劉正光;語言非范疇化的工作機制[J];外語研究;2005年01期

7 李勇忠,方新柱;理想化認知模型與轉喻的語用功能[J];山東外語教學;2003年03期

8 李小飛;;范疇邊界的動態(tài)構建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6年05期

9 劉德周;英語名詞性同義反復句的分類及語義內涵[J];山東外語教學;1997年02期

10 馬靜;從語用修辭角度解讀重言式[J];外語教學;2000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偉;;關于兼語式的二元性與二分法[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年Z1期

2 張樹錚;再論“兼語式”[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1期

3 孫鴻仁;從標記性看虛擬語式類型的確定[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9年05期

4 朱敏;;“同語式”略論[J];海外華文教育;2004年03期

5 茹孝宏;兼語式和主謂作賓式的區(qū)別[J];青海教育;2004年Z1期

6 周玉琨;取消“兼語式”研究簡評[J];語文學刊;1997年03期

7 黎琳;;“兼語式”摭談[J];語文天地;2001年13期

8 邱洪瑞;淺談古今漢語的“兼語式”[J];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9 鄭崇仁;是兼語式 不是雙賓語[J];下關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02期

10 孫鴻仁,桂揚清;英語虛擬語式探討:從時態(tài)意義看虛擬語式類型[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邢欣;;時態(tài)限制詞在區(qū)分不同句型方面的作用——以兼語式與小句做賓語句的區(qū)別為例[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2 席留生;;漢語兼語式和英語SVOC結構的對比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香玲;漢語兼語式的語義重合與話語功能的認知語法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2 曾海清;現(xiàn)代漢語同語式全方位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苗瑩;同語式結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2 王磊;空間語式的泛時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3 陳磊;有無類兼語式及相關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岳守雯;兼語式復合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許漪;論譯者的文化身份對敘事語式重建的影響[D];湖南科技大學;2012年

6 秦華;《紅樓夢》及其英譯本的敘事語式初探[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7 潘慧蘭;《儒林外史》英譯本中敘事語式的重建[D];中南大學;2008年

8 成鎮(zhèn)權;論現(xiàn)代漢語中的兼語式[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劉莉莉;現(xiàn)代漢語同語式研究綜述[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袁芳;漢語兼語式的句法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111327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111327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b86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