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留學生漢語“之”的習得偏誤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10-02 15:44

  本文關鍵詞:留學生漢語“之”的習得偏誤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現(xiàn)代漢語 “之”字結構 二語習得 偏誤分析 教學對策


【摘要】:現(xiàn)代漢語“之”是漢語言中比較常用的語言單位,它性質(zhì)多樣,結構復雜,看似簡單,學起來卻并不輕松!爸弊鳛楣糯鷿h語遺留下來的文言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依然很高。對于以漢語為母語的人來說,運用“之”輕而易舉,但是對于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外國留學生而言,學好“之”卻并非易事!爸痹跐h語中的運用情況比較復雜,而由“之”字構成的“之”字結構情況就更為多樣了。留學生在習得“之”時出現(xiàn)偏誤的頻率較高,本文針對此種現(xiàn)象對留學生“之”的習得情況進行分析研究,試圖為對外漢語工作者及學習漢語的留學生提供一定的幫助。本文以二語習得及二語教學的相關理論為指導,運用形式和意義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動態(tài)與靜態(tài)相結合的方式,多角度、多方位來分析研究留學生的偏誤情況,力求達到觀察充分、描述客觀、建議科學的標準。全文分為五個部分:一、緒論。論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現(xiàn)狀和不足、研究意義并交代本文的語料來源。二、“之”的本體研究。從“之”字和“之”字結構的本體出發(fā),分析“之”字及“之”字結構的結構類型、語義、句法特征,盡量把握好“之”字及其結構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正確使用情況,保證研究的全面性。三、留學生習得“之”的偏誤類型及原因分析。本章節(jié)以北京語言大學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和暨南大學留學生語料庫中的語料為研究基礎,分析留學生在習得“之”時所出現(xiàn)的偏誤類型,歸納導致偏誤出現(xiàn)的各種原因。四、“之”的教學建議。針對第三章總結出來的偏誤類型和偏誤原因,此部分主要提供一些相對應的教學建議,力圖為對外漢語學界的教師、學者、學生提供可行的教學建議及學習對策。五、結語。指出全文的創(chuàng)新點及不足之處。本課題雖然有一定的研究價值,但是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內(nèi)容太過粗淺,希望后人能夠彌補此文的缺陷。
【關鍵詞】:現(xiàn)代漢語 “之”字結構 二語習得 偏誤分析 教學對策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195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緒論11-16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現(xiàn)狀和不足12-13
  • 1.2.1 相關研究的現(xiàn)狀12-13
  • 1.2.2 相關研究的不足13
  • 1.3 研究的內(nèi)容和意義13-14
  • 1.3.1 研究內(nèi)容13-14
  • 1.3.2 研究意義14
  • 1.4 研究方法及語料來源14-16
  • 第二章“之”的本體研究16-34
  • 2.1 現(xiàn)代漢語“之”的界定16-18
  • 2.2“之”的句法功能分析18-30
  • 2.2.1“X之”結構的分析18-23
  • 2.2.2“之X”結構的分析23-25
  • 2.2.3“X1之X2”結構的分析25-30
  • 2.3“之”的詞性30-34
  • 2.3.1 助詞“之”30-32
  • 2.3.2 代詞“之”32-34
  • 第三章 留學生習得“之”的偏誤及原因分析34-51
  • 3.1 偏誤類型34-43
  • 3.1.1“之”為代詞時的偏誤34-37
  • 3.1.2“之”為結構助詞時的偏誤37-43
  • 3.2 偏誤原因43-51
  • 3.2.1 母語中相詞匯的影響44
  • 3.2.2 過度的概括44-45
  • 3.2.3 學習策略的影響45-47
  • 3.2.4 語義、語用知識的模糊47-49
  • 3.2.5 其他因素49-51
  • 第四章“之”的教學建議51-64
  • 4.1 主流對外漢語教材中“之”的編排情況51-59
  • 4.1.1 主流教材的優(yōu)點51-57
  • 4.1.2 主流教材的不足57-59
  • 4.2“之”的教學建議59-64
  • 4.2.1 增加語用教學60-61
  • 4.2.2 結合例句教學61-62
  • 4.2.3 設置專項練習62
  • 4.2.4 設置科學編排順序62-63
  • 4.2.5 積極引導學生63-64
  • 結語64-65
  • 參考文獻65-67
  • 附錄67-71
  • 致謝7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軍;;漢語“N中的/之N”格式及其構式化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3年03期

2 倪婭嵐;;《論語》“之”字研究[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11年02期

3 劉云;;“之X”的詞匯化及其動因[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0年03期

4 洪波;;周秦漢語“之s”可及性問題再研究[J];語言研究;2010年01期

5 邵靄吉;;現(xiàn)代漢語助詞“之”和“之×”方位詞[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6 沈家煊;完權;;也談“之字結構”和“之”字的功能[J];語言研究;2009年02期

7 洪波;;周秦漢語“之_s”的可及性及相關問題[J];中國語文;2008年04期

8 張冰;;論《馬氏文通》的介字“之”[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9 程亞恒;;古漢語中的“謂·之·名”結構[J];安順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綜合版);2006年01期

10 張玉金;甲骨文中的“之”和助詞“之”的來源[J];殷都學刊;2005年02期

,

本文編號:96045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96045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4ba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