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英“風”隱喻認知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15 02:10
本文關鍵詞:漢英“風”隱喻認知對比研究
【摘要】:摘要:隱喻是人類認知世界的重要途徑,也是人類思維的特殊工具,產(chǎn)生于人類的身體經(jīng)驗。人類通過隱喻認知事物的過程,可以歸納為“認知-隱喻-認知”的過程。首先,人類對生活中容易感知的事物進行認知,然后將其獲得的經(jīng)驗通過隱喻,映射到與已認知事物有著相似特征的陌生事物上,從而達到對新事物的認知。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隱喻學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大量人體隱喻研究成果,但有關自然事物的隱喻研究目前成果有限,有進一步研究空間。本文以自然事物“風”為研究對象,運用概念隱喻理論,對漢英兩種語言中涉及到“風”的隱喻進行歸納、對比、分析、研究,梳理出漢英語中關于“風”的共有隱喻和特有隱喻,并從地理環(huán)境、思維方式、宗教倫理等方面對其隱喻認知中的共性特征及差異性特征進行了探究和闡釋。 本文由七個部分組成:’ 第一章為引言部分,介紹了文章研究現(xiàn)狀、研究意義,并著重介紹了相關的隱喻理論及國內(nèi)外隱喻發(fā)展狀況。 第二章分別介紹了漢英語言中“風/wind”的字源發(fā)展,整理了“風”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等六部工具書中的義項。 第三章和第四章基于工具書及語料庫資料,分別對漢英語言中共有的“風”的概念隱喻和特有的“風”概念隱喻進行了整理歸納。 第五章對漢英語言中“風”概念隱喻的認知共性進行了探究分析,主要表現(xiàn)為體驗性、系統(tǒng)性及多維性。 第六章對漢英語言中“風”概念隱喻的認知差異進行了探究分析,主要從地理環(huán)境、思維方式、宗教倫理及醫(yī)學特征方面對其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進行探索。 最后一部分為結(jié)語,對全文進行了總結(jié),討論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處,并對今后的研究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風 wind 概念隱喻 漢英對比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15;H315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引言10-20
- 1.1 選題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11-12
- 1.3 隱喻認知理論介紹12-15
- 1.4 研究概況綜述15-19
- 1.4.1 隱喻的研究發(fā)展15-16
- 1.4.2 漢語中“風”研究16-17
- 1.4.3 漢語中風隱喻的研究17-18
- 1.4.4 漢英語中風隱喻的研究18-19
- 1.5 語料來源及研究方法19-20
- 1.5.1 研究范圍19
- 1.5.2 語料來源19-20
- 1.5.3 研究方法20
- 第二章 漢英“風”字源及義項探究20-22
- 2.1 漢語“風”字源及義項探究20-21
- 2.1.1 漢語“風”字源探究20-21
- 2.1.2 漢語“風”義項探究21
- 2.2 英語“風”字源及義項探究21-22
- 2.2.1 英語wind字源探究21-22
- 2.2.2 英語wind義項探究22
- 第三章 漢英共有“風”隱喻22-39
- 3.1 外觀形態(tài)域23-25
- 3.2 動態(tài)屬性域25-31
- 3.3 能量影響域31-37
- 3.4 抽象思維域37-38
- 3.5 小結(jié)38-39
- 第四章 漢英特有“風”隱喻39-48
- 4.1 漢語中特有的“風”隱喻39-43
- 4.1.1 社會生活域39-40
- 4.1.2 精神風貌域40-42
- 4.1.3 中醫(yī)醫(yī)學域42-43
- 4.2 英語中特有的“風”隱喻43-47
- 4.2.1 外觀形態(tài)域43-44
- 4.2.2 動態(tài)屬性域44-45
- 4.2.3 抽象思維域45-46
- 4.2.4 人體機能域46-47
- 4.3 小結(jié)47-48
- 第五章 漢英“風”隱喻認知共性特征分析48-52
- 5.1 體驗性49
- 5.2 系統(tǒng)性49-51
- 5.3 多維性51
- 5.4 小結(jié)51-52
- 第六章 漢英“風”隱喻認知差異性分析52-59
- 6.1 地理環(huán)境差異52-54
- 6.2 思維方式差異54-57
- 6.2.1 整體性與分析性55
- 6.2.2 意象性與實體性55-56
- 6.2.3 靜態(tài)性與動態(tài)性56-57
- 6.3 宗教倫理差異57-58
- 6.4 醫(yī)學特征差異58
- 6.5 小結(jié)58-59
- 結(jié)語59-61
- 參考文獻61-63
- 致謝6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菊生,魯傳華;中西醫(yī)學思維模式探析[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1998年02期
2 過常寶;“風”義流變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3 王暴魁,傅文錄;風與腎病論[J];中國醫(yī)藥學報;2004年04期
4 楊輝;從“風”到風俗——論“風”的文化化歷程與先秦音樂“移風易俗”政策之醞釀[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5 王文斌;;西方隱喻研究理論視點述要[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年02期
6 李聳;馮奇;;“風”和“wind”隱喻映射的文化透視對比[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7 陸衛(wèi)萍;;文化模式與隱喻[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8 周海金;;道家與中醫(yī)[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9 丁毅偉;隱喻與文化認知[J];外語研究;2004年06期
10 張權(quán),李晨;隱喻的微觀對比研究:中英文“風”的映射層面分析[J];外語研究;2005年02期
,本文編號:85367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853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