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赫爾德的翻譯觀及其哲學基礎
本文關鍵詞:論赫爾德的翻譯觀及其哲學基礎
【摘要】:通過分析赫爾德的翻譯觀并揭示其翻譯觀背后的哲學根源,文章認為:赫爾德的翻譯觀體現(xiàn)了異化翻譯思想。這在赫爾德時代具有開拓性意義,預示著翻譯將成為語言與文化擴充的手段。同時,赫爾德的翻譯觀融會了語言哲學和闡釋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加深了其翻譯思考的理性和思辨性。
【作者單位】: 天津大學文法學院;
【關鍵詞】: 赫爾德 翻譯觀 語言哲學 闡釋哲學
【分類號】:H059
【正文快照】: 赫爾德(Herder)是德國近代時期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和語言學家,他在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近年來才得到學術界的關注。國外學界涉及赫爾德翻譯理論的論著和文章主要有美國芝加哥大學哲學系教授邁克·福斯特(Michael Forster)的專著《赫爾德之后:語言哲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懷宇;;陳寅恪與赫爾德——以了解之同情為中心[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俊香;光的啟示——談“能被理解的存在是語言”[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2 徐建龍;翻譯中的意義選擇[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3 袁曉亮;;功能主義翻譯理論對本科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的啟示[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4 楚春霞;;解讀蘇珊·巴斯內(nèi)特的“種子移植”理論[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5 劉德軍;陳艷君;;旅游資料語篇特點與英譯策略[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6 鄧燕;;大中華文庫版《浮生六記》翻譯策略解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7 彭燦;;跨文化翻譯中的歸化與異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8 楊冬冬;;從譯者主體性看嚴復的古雅文體[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9 盧穎;;典籍翻譯中直譯法策略的選擇——以《圣經(jīng)》翻譯和佛經(jīng)翻譯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張雪芳;;從動態(tài)對等到功能對等——奈達對等翻譯觀簡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任東升;;翻譯文化研究的新概念[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譚倩倩;;哲學解釋學觀下的闡釋學翻譯理論——論斯坦納的闡釋學翻譯與伽達默爾的哲學解釋學的關系[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高永欣;;翻譯理論與譯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4 于海巖;;解析英漢翻譯中源語、目的語的意義聯(lián)想——從互文性角度看翻譯的應對策略[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李星頤;;比較文學與翻譯之間的關系芻議[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09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6 王寅;;四論語言的體驗性——《易經(jīng)》與認知語言學的語言體驗觀對比初探[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王洪濤;;從此岸到彼岸的反撥與超越——當代西方翻譯研究學派研究范式探析[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臧國寶;張小波;;“翻譯文化觀”與“目的論”觀照下公示語翻譯構想——以雷州半島公示語為例[A];第十四屆全國科技翻譯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9 紀存;;Interpreting譯名淺探[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3年年會暨海峽兩岸翻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10 曾國林;;基于語義翻譯與交際翻譯理論評述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國特色詞的英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3年年會暨海峽兩岸翻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潔;建構視角下的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施佳勝;經(jīng)典 闡釋 翻譯——《文心雕龍》英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楊雪蓮;傳播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王艷紅;美國黑人英語漢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偉;文化翻譯視野下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D];南開大學;2010年
7 冀愛蓮;翻譯、傳記、交游:阿瑟·韋利漢學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姜燕;漢語口語美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曹迪;國家文化利益視角下的中國語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楊碩;進化心理學的人類學哲學批判[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慧;同聲傳譯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張琳琳;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在政治語篇中英翻譯中的應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李娟;楊必譯《名利場》中“good”一詞的具體化譯法批評[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唐海蓉;從功能主義理論視角看翻譯碩士專業(yè)學位MTI筆譯教材的編寫[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蔣薇;對外英語文化新聞報道中的解釋性編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陳圓圓;從目的論角度分析《京華煙云》中的文化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曹青;從功能對等角度探討許淵沖的翻譯理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谷嫦欣;英漢臟話翻譯的文化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王冰;《紅樓夢》中茶”相關行為映射譯者風格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10 谷春娜;唐宋詩詞顏色意象及其翻譯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黃進興;“文本”與“真實”的概念——試論德希達對傳統(tǒng)史學的沖擊[J];開放時代;2003年02期
2 陳懷宇;白璧德之佛學及其對中國學者的影響[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3 陳應年;20世紀西方哲學理論東漸述要(上)[J];哲學譯叢;2001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經(jīng)浩;與奈達的一次翻譯筆談[J];中國翻譯;2000年05期
2 郭曉燕,王莉萍;借鑒于社會語言學和跨文化交際的翻譯觀[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3 陳剛;翻譯觀與翻譯實踐應是統(tǒng)一的——兼談翻譯研究不宜偏談理論[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年08期
4 盧書娟;;從模因看關聯(lián)理論的翻譯觀[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5 戎林海;;論趙元任的翻譯觀[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8年05期
6 武術;趙瑩;;本杰明的翻譯觀[J];今日科苑;2008年22期
7 李徽;;目的論在國際金融文本翻譯中的應用[J];林區(qū)教學;2009年07期
8 馬文蕓;;淺談女性主義翻譯觀及其翻譯策略[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7期
9 李秀梅;孫佳;;女性主義翻譯觀對傳統(tǒng)翻譯理論的三重解構[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11期
10 蔡秋彥;;《新潮》的翻譯文學[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智強;;語言哲學視閾下的翻譯觀溯源——從語言觀問題談起[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2 林哲翔;;加藤周一的翻譯觀之初探——以《明治初期的翻譯》為中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陳伯鼎;;林少華的翻譯觀及其翻譯風格初探[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4 陳伯鼎;;林少華翻譯風格之初探[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賈正傳;;融合與超越:走向翻譯辯證系統(tǒng)觀[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吳慧堅;;翻譯的價值:原作生命旅程的新開展——從本雅明的翻譯觀看莎士比亞作品漢譯[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李錦琴;;洪堡特—辯證的語言觀及其翻譯觀[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8 田英;;淺談認知語言學翻譯觀與翻譯能力培養(yǎng)[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10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9 吳慧堅;;文學翻譯的價值:以“詩意”開啟原作的新旅程——從本雅明的翻譯觀看莎士比亞作品漢譯[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武媛媛;;解讀林語堂的翻譯觀點[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鈞;從全譯到變譯[N];光明日報;2002年
2 吳勞;談談全息翻譯[N];中華讀書報;2001年
3 董強;翻譯是一門手工藝[N];人民日報;2005年
4 信娜 宋飛;學科起步于方法[N];光明日報;2010年
5 李景端;文學翻譯史的一座里程碑[N];中華讀書報;2008年
6 王理行;出色的譯作:既經(jīng)得起讀 又經(jīng)得起對[N];中華讀書報;2003年
7 林會敏(書評人);譯海里的夜行燈塔[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8 劉靖之;名家論譯事[N];中華讀書報;2005年
9 ;郜元寶:猶在“二周”之間[N];中華讀書報;2006年
10 冷霜(北大中文系博士);他在英國大地上[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志清;異化翻譯思想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2 陶麗霞;文化觀與翻譯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3 洪娜;超越文化相對主義—加里·斯奈德的文化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周庭華;在他者的世界[D];中南大學;2012年
5 黎昌抱;王佐良翻譯風格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6 朱湘軍;從客體到主體[D];復旦大學;2006年
7 禹一奇;東西方思維模式的交融[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8 胡潔;建構視角下的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朱獻瓏;譯學范式轉換視域下的譯者主體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10 尹延安;傳教士中文報刊譯述語言文化研究(1815-1907年)[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特晶;奧·威·施萊格爾詩化翻譯觀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2 周玲玲;從動態(tài)文化身份看葛浩文的翻譯觀[D];安徽大學;2014年
3 肖憶鑫;梁實秋之中庸翻譯觀研究[D];贛南師范學院;2013年
4 沈晶瑩;女性主義視角下張愛玲的翻譯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5 張渝梅;從意識形態(tài)操縱視角闡釋女性主義翻譯觀對譯者的影響[D];四川師范大學;2013年
6 李平平;格式塔心理學視角下的張南峰翻譯觀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7 鄭瑞s,
本文編號:57652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576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