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上/下”與英語“on/under”的對比及對外漢語教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1-30 19:46
本文主體部分一共包含4個章節(jié),主要內容如下:第一章緒論,點明選題意義,對前人的關于漢語“上”“下”、英語“on”“under”及教學方面等的研究進行整理歸納;第二章是關于漢語“上”“下”和英語“on”“under”的語義和語法兩個方面的對比,“上”“下”和“on”“under”除了能表達方位義外,還有許多義項,也兼具多種詞性,無論是在語義還是語法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與差異性;第三章是留學生方位詞“上”“下”的偏誤分析,依據北語語料庫中英語國家留學生的例句,對留學生出現的錯誤分為詞的遺漏、冗余和混淆三大類,同時也進行歸因分析,即母語負遷移、目的語負遷移和教學因素;第四章是針對偏誤提出的一些方位詞“上”“下”的教學策略,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課堂教學,根據不同的偏誤類型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二是對不同層次階段的學生布置相應的鞏固練習,具體分為初、中、高三個階段。
【文章頁數】: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緣由與意義
1.1.1 選題緣由
1.1.2 選題意義
1.2 研究綜述
1.2.1 方位詞的歸類研究
1.2.2 漢語“上”“下”的相關研究
1.2.3 英語“on”“under”的相關研究
1.2.4 關于“上”“下”的漢英對比研究
1.2.5 漢語“上”“下”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現狀
1.3 研究方法
1.4 語料來源
第2章 漢語“上”“下”與英語“on”“under”的對比研究
2.1 漢語“上”“下”的研究分析
2.1.1 空間義
2.1.2 隱喻義
2.2 英語“on”“under”的研究分析
2.2.1 空間義
2.2.2 隱喻義
2.3 漢語“上”“下”與英語“on”“under”的對比研究
2.3.1 語義對比
2.3.2 語法對比
第3章 留學生方位詞“上”“下”偏誤分析
3.1 偏誤的類型
3.1.1 遺漏
3.1.2 冗余
3.1.3 混淆
3.2 偏誤的原因
3.2.1 母語負遷移
3.2.2 目的語負遷移
3.2.3 教學因素
第4章 教學策略
4.1 教學對策
4.1.1 方位詞遺漏的教學策略
4.1.2 方位詞冗余的教學策略
4.1.3 方位詞混淆的教學策略
4.2 課后鞏固
第5章 結語
5.1 結論
5.2 創(chuàng)新之處
5.3 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意象圖式的角度分析介詞under的隱喻意義[J]. 胡健,劉曉晨. 滁州學院學報. 2017(06)
[2]語序類型學視角下的漢語框式介詞習得偏誤研究——以“在……上”為例[J]. 高順全. 海外華文教育. 2017 (12)
[3]從認知語義學的角度對比分析英語介詞“on”和漢語方位詞“上”[J]. 張瑜珂.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16(09)
[4]漢語空間方位詞“上、下”的隱喻認知探索[J]. 董萌. 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6(04)
[5]漢語方位詞“下”的空間關系構式認知研究[J]. 高原,吳長安.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6(01)
[6]英語母語者習得抽象義“在X下”的實證研究[J]. 吳繼峰,洪煒. 漢語學習. 2015(04)
[7]介詞ON的語法功能—基于語料庫的系統功能語法研究[J]. 鐘馨愉. 品牌(下半月). 2015(04)
[8]從空間認知視角看“under”和“下”的語義對比[J]. 陳夢蝶,余方敏. 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14(01)
[9]從認知角度看英漢的方位介詞語義——以under和“下”為例進行比較研究[J]. 周鑫琴,王亞平,袁小英. 中國科技投資. 2012(33)
[10]上古至近代漢語“上”、“下”的語法化[J]. 胡偉. 北方論叢. 2011(06)
博士論文
[1]漢語方位詞及其類型學特征[D]. 阮氏麗娟.華東師范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美國學生漢語方位詞習得偏誤研究[D]. 周晗.遼寧師范大學 2016
[2]方位詞“上”“下”與相關義詞語的中英對比及其漢語國際教學[D]. 張馳.重慶師范大學 2016
[3]方位詞“上”的偏誤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策略研究[D]. 王文霞.山西大學 2016
[4]現代漢語方位詞“上”和“下”的認知語義研究[D]. 徐丹.黑龍江大學 2015
[5]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方位詞教學[D]. 房長青.黑龍江大學 2012
[6]“上”“下”語法功能的認知研究[D]. 周美玲.南昌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733384
【文章頁數】:4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緣由與意義
1.1.1 選題緣由
1.1.2 選題意義
1.2 研究綜述
1.2.1 方位詞的歸類研究
1.2.2 漢語“上”“下”的相關研究
1.2.3 英語“on”“under”的相關研究
1.2.4 關于“上”“下”的漢英對比研究
1.2.5 漢語“上”“下”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現狀
1.3 研究方法
1.4 語料來源
第2章 漢語“上”“下”與英語“on”“under”的對比研究
2.1 漢語“上”“下”的研究分析
2.1.1 空間義
2.1.2 隱喻義
2.2 英語“on”“under”的研究分析
2.2.1 空間義
2.2.2 隱喻義
2.3 漢語“上”“下”與英語“on”“under”的對比研究
2.3.1 語義對比
2.3.2 語法對比
第3章 留學生方位詞“上”“下”偏誤分析
3.1 偏誤的類型
3.1.1 遺漏
3.1.2 冗余
3.1.3 混淆
3.2 偏誤的原因
3.2.1 母語負遷移
3.2.2 目的語負遷移
3.2.3 教學因素
第4章 教學策略
4.1 教學對策
4.1.1 方位詞遺漏的教學策略
4.1.2 方位詞冗余的教學策略
4.1.3 方位詞混淆的教學策略
4.2 課后鞏固
第5章 結語
5.1 結論
5.2 創(chuàng)新之處
5.3 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意象圖式的角度分析介詞under的隱喻意義[J]. 胡健,劉曉晨. 滁州學院學報. 2017(06)
[2]語序類型學視角下的漢語框式介詞習得偏誤研究——以“在……上”為例[J]. 高順全. 海外華文教育. 2017 (12)
[3]從認知語義學的角度對比分析英語介詞“on”和漢語方位詞“上”[J]. 張瑜珂.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16(09)
[4]漢語空間方位詞“上、下”的隱喻認知探索[J]. 董萌. 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6(04)
[5]漢語方位詞“下”的空間關系構式認知研究[J]. 高原,吳長安.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6(01)
[6]英語母語者習得抽象義“在X下”的實證研究[J]. 吳繼峰,洪煒. 漢語學習. 2015(04)
[7]介詞ON的語法功能—基于語料庫的系統功能語法研究[J]. 鐘馨愉. 品牌(下半月). 2015(04)
[8]從空間認知視角看“under”和“下”的語義對比[J]. 陳夢蝶,余方敏. 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14(01)
[9]從認知角度看英漢的方位介詞語義——以under和“下”為例進行比較研究[J]. 周鑫琴,王亞平,袁小英. 中國科技投資. 2012(33)
[10]上古至近代漢語“上”、“下”的語法化[J]. 胡偉. 北方論叢. 2011(06)
博士論文
[1]漢語方位詞及其類型學特征[D]. 阮氏麗娟.華東師范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美國學生漢語方位詞習得偏誤研究[D]. 周晗.遼寧師范大學 2016
[2]方位詞“上”“下”與相關義詞語的中英對比及其漢語國際教學[D]. 張馳.重慶師范大學 2016
[3]方位詞“上”的偏誤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策略研究[D]. 王文霞.山西大學 2016
[4]現代漢語方位詞“上”和“下”的認知語義研究[D]. 徐丹.黑龍江大學 2015
[5]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方位詞教學[D]. 房長青.黑龍江大學 2012
[6]“上”“下”語法功能的認知研究[D]. 周美玲.南昌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73338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3733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