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文化構成及其教學探索
發(fā)布時間:2021-03-19 10:13
作為一種古老的象形表意文字,漢字的特性與歐洲拼音文字迥然有別。它不僅是漢民族的輔助性交際工具、漢語言的書面符號系統(tǒng),而且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和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文化的構成;诖,本文提出了“漢字的文化構成”的概念,即是說,漢字不僅是由各種筆畫和部件構成的,文化也是構成漢字的重要因素。漢字的構形就如同一個人的生命完形,如果說各種筆畫與部件構成了它的外形和骨架,那么特定的文化信息則構成了它的思想和靈魂。對漢字的文化構成的闡釋與澄明,為以漢字為主要教學內(nèi)容的漢字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往的漢字教學單純追求識字的數(shù)量和速度,將學生的學習簡單化為學會使用漢字這一工具的技能訓練。工具主義教學觀湮滅了漢字的文化底蘊,使?jié)h字教學始終徘徊于漢字本體的外圍而不得要領。在漢字教學中開掘漢字的文化構成,就是對傳統(tǒng)的工具主義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一次顛覆與重建。從漢字的文化構成出發(fā),我們的漢字教學就還原為一個立體、豐滿的文化過程,就是充分挖掘和利用漢字的文化構成對充滿活力的生命個體進行文化熏陶,特別是加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理解體驗,從而使學生既輕松掌握漢字,形成識字能力,又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養(yǎng),促進生命個體總體...
【文章來源】: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緣起
二、文獻綜述
一、漢字的文化構成的內(nèi)涵、表現(xiàn)及其對漢字教學的啟示
(一) 漢字的文化構成的內(nèi)涵闡釋
1. 漢字與文化的關系概說
2. 漢字的文化構成的內(nèi)涵界定
(二) 漢字的文化構成的具體表現(xiàn)
1. 漢字的物質文化構成例說
2. 漢字的制度文化構成例說
3. 漢字的精神文化構成例說
(三) 漢字的文化構成對漢字教學的啟示
1. 以文化人:漢字教學的目標由一維到多維
2. 字里乾坤:漢字教學的內(nèi)容由單一到多元
3. 返璞歸真:漢字教學的方法由外圍到本體
二、漢字教學中“文化缺位”現(xiàn)象及成因分析
(一) 漢字教學中“文化缺位”現(xiàn)象掃描
1. 買櫝還珠——漠視文化價值的機械識記
2. 生拉硬扯——背離文化特性的趣味教學
(二) 漢字教學中“文化缺位”現(xiàn)象的成因分析
1. 對漢字作用與價值的“工具性”定位
2. 漢字教學評價標準的“文化缺位”
3. 教師自身的漢字文化知識匱乏
4. 教材編排的漢字文化意識淡薄
三、漢字教學中開掘漢字的文化構成的可行性及意義追問
(一) 漢字教學中開掘漢字的文化構成的可行性分析
1. 從潛隱到澄明:對漢字的文化構成的確認
2. 從直觀到抽象: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的遵循
(二) 漢字教學中開掘漢字的文化構成的意義追尋
1. 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識字質量
2. 進行思維訓練,提升思維品質
3. 開掘審美內(nèi)涵,陶冶審美情趣
4. 感受文化魅力,喚起情感體驗
四、漢字教學中開掘漢字的文化構成的教學探索
(一) 初始積累階段:在圖畫與演變中感受魅力
1. 象形字的教學
2. 指事字的教學
(二) 中期發(fā)展階段:在意會與發(fā)現(xiàn)中掌握規(guī)律
1. 會意字的教學
2. 形聲字的教學
(三) 后續(xù)養(yǎng)成階段:在溯源與共鳴中傳承文化
結語
注釋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漢字教學的文化本體論[J]. 張俊列,徐學福. 教育學術月刊. 2009(09)
[2]文化視域下的漢字教學觀[J]. 劉愛軍. 山東教育學院學報. 2009(02)
[3]漢字教學薄弱之成因初探[J]. 王小紅. 文教資料. 2009(09)
[4]識字“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張璇.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 2009(01)
[5]小議漢字教學[J]. 麥劍芬. 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 2008(12)
[6]淺談漢字及其教學[J]. 陳愛民. 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 2008(12)
[7]文化視閾中的識字教學[J]. 胡海舟. 江蘇教育研究. 2008(21)
[8]淺議偏旁部首意義的教學——從雙人旁、四點底想到的[J]. 胡艷. 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8(03)
[9]識字教學的內(nèi)容與策略[J]. 李福灼. 語文建設. 2007(12)
[10]漢字形體中的婚俗文化[J]. 楊建淼. 華夏文化. 2007(02)
博士論文
[1]漢字字源語境多媒體再現(xiàn)之教育研究[D]. 涂濤.西南師范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漢字教學的文化研究[D]. 劉愛軍.山東師范大學 2009
[2]漢字的民族文化特征與漢字教學[D]. 彭路.湖南師范大學 2008
[3]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文化滲透探索[D]. 張曉麗.山東師范大學 2008
[4]探討漢字文化蘊涵 改進中學漢字教學[D]. 劉玉昌.華中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089417
【文章來源】: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緣起
二、文獻綜述
一、漢字的文化構成的內(nèi)涵、表現(xiàn)及其對漢字教學的啟示
(一) 漢字的文化構成的內(nèi)涵闡釋
1. 漢字與文化的關系概說
2. 漢字的文化構成的內(nèi)涵界定
(二) 漢字的文化構成的具體表現(xiàn)
1. 漢字的物質文化構成例說
2. 漢字的制度文化構成例說
3. 漢字的精神文化構成例說
(三) 漢字的文化構成對漢字教學的啟示
1. 以文化人:漢字教學的目標由一維到多維
2. 字里乾坤:漢字教學的內(nèi)容由單一到多元
3. 返璞歸真:漢字教學的方法由外圍到本體
二、漢字教學中“文化缺位”現(xiàn)象及成因分析
(一) 漢字教學中“文化缺位”現(xiàn)象掃描
1. 買櫝還珠——漠視文化價值的機械識記
2. 生拉硬扯——背離文化特性的趣味教學
(二) 漢字教學中“文化缺位”現(xiàn)象的成因分析
1. 對漢字作用與價值的“工具性”定位
2. 漢字教學評價標準的“文化缺位”
3. 教師自身的漢字文化知識匱乏
4. 教材編排的漢字文化意識淡薄
三、漢字教學中開掘漢字的文化構成的可行性及意義追問
(一) 漢字教學中開掘漢字的文化構成的可行性分析
1. 從潛隱到澄明:對漢字的文化構成的確認
2. 從直觀到抽象: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的遵循
(二) 漢字教學中開掘漢字的文化構成的意義追尋
1. 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識字質量
2. 進行思維訓練,提升思維品質
3. 開掘審美內(nèi)涵,陶冶審美情趣
4. 感受文化魅力,喚起情感體驗
四、漢字教學中開掘漢字的文化構成的教學探索
(一) 初始積累階段:在圖畫與演變中感受魅力
1. 象形字的教學
2. 指事字的教學
(二) 中期發(fā)展階段:在意會與發(fā)現(xiàn)中掌握規(guī)律
1. 會意字的教學
2. 形聲字的教學
(三) 后續(xù)養(yǎng)成階段:在溯源與共鳴中傳承文化
結語
注釋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漢字教學的文化本體論[J]. 張俊列,徐學福. 教育學術月刊. 2009(09)
[2]文化視域下的漢字教學觀[J]. 劉愛軍. 山東教育學院學報. 2009(02)
[3]漢字教學薄弱之成因初探[J]. 王小紅. 文教資料. 2009(09)
[4]識字“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張璇.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 2009(01)
[5]小議漢字教學[J]. 麥劍芬. 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 2008(12)
[6]淺談漢字及其教學[J]. 陳愛民. 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 2008(12)
[7]文化視閾中的識字教學[J]. 胡海舟. 江蘇教育研究. 2008(21)
[8]淺議偏旁部首意義的教學——從雙人旁、四點底想到的[J]. 胡艷. 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8(03)
[9]識字教學的內(nèi)容與策略[J]. 李福灼. 語文建設. 2007(12)
[10]漢字形體中的婚俗文化[J]. 楊建淼. 華夏文化. 2007(02)
博士論文
[1]漢字字源語境多媒體再現(xiàn)之教育研究[D]. 涂濤.西南師范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漢字教學的文化研究[D]. 劉愛軍.山東師范大學 2009
[2]漢字的民族文化特征與漢字教學[D]. 彭路.湖南師范大學 2008
[3]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文化滲透探索[D]. 張曉麗.山東師范大學 2008
[4]探討漢字文化蘊涵 改進中學漢字教學[D]. 劉玉昌.華中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0894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3089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