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漢英抱怨言語行為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07 10:01

  本文關鍵詞:漢英抱怨言語行為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言語行為研究一直是語用學、尤其是跨文化語用學研究的焦點。抱怨在人類交際中是一種威脅聽話人面子的言語行為。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受社會變量的影響不同,,采用的表達模式不盡相同。 本文是對漢英抱怨語的對比研究,目的是發(fā)現(xiàn)漢英抱怨語的異同,并回答以下兩個研究問題: 1.英漢抱怨語有相同點和不同點嗎?如果有,區(qū)別和相似之處在哪里? 2.影響英漢抱怨語的因素是什么? 論文以90名中美學生為調(diào)查對象,通過問卷形式收集數(shù)據(jù),采取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對英漢抱怨語進行對比研究。 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英漢抱怨語有其相同點和不同點。研究發(fā)現(xiàn)如下: 1.相同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都會以道歉的方式開始抱怨。 (2)當遇到不開心的時候,中美學生傾向于用直接抱怨的方式表達他們的心情。 2.不同點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兩個方面 (1)當選擇抱怨方式時,中國學生傾向于選擇間接抱怨或者退出;相反,美國學生更傾向于直接抱怨。 (2)當選擇抱怨的策略時,中國學生選擇建議或微弱暗示的頻率高一些。 社會和文化因素會影響英漢抱怨語的選擇,中國文化的特性是偏向暗示,因此,中國學生傾向使用間接抱怨。在英語社會和文化中,人們通常更關心個人利益和平等關系,所以美國學生更多的采用直接抱怨。 論文研究結果有利于英語學習,有助于中國英語學習者在英漢跨文化交際中更為恰當?shù)剡x擇抱怨策略和對待抱怨的文化差異。
【關鍵詞】:抱怨 言語行為 社會因素 文化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313;H13
【目錄】:
  • Acknowledgements5-6
  • Abstract6-8
  • 摘要8-11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1-14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1-12
  • 1.2 Objectives of the Study12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2-13
  •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3-14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4-19
  • 2.1 Definition of Speech Act of Complaint14
  • 2.2 The Classifications of Complaint14-16
  • 2.2.1 Direct Complaints14-15
  • 2.2.2 Indirect Complaints15
  • 2.2.3 Option Out15-16
  • 2.3 Studies on the Speech Act of Complaint in English16-17
  • 2.4 Studies on the Speech Act of Complaint in Chinese17-19
  • Chapter 3 Theoretical Basis19-22
  • 3.1 Obshtain and Weinbach’s Theory on the Speech Act of Complaint19
  • 3.2 Boxer’s Theory on the Speech Act of Complaint19-20
  • 3.3 Gu Yueguo’s Theory on the Speech Act of Complaint20-22
  • Chapter 4 Research Methodology22-25
  • 4.1 Research Questions22
  • 4.2 Instrument22-23
  • 4.3 Subjects23-24
  • 4.4 Data Collection24-25
  • Chapter 5 Results and Analysis25-34
  • 5.1 Similarities Complaints in English and in Chinese25-26
  • 5.1.1 The Similarities of Complaint with Apology First25-26
  • 5.1.2 Similarity of Complaint When Facing Unhappy Situation26
  • 5.2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Complaint and Chinese Complaint26-31
  • 5.2.1 The Different Choice of the Types of Complaint26-28
  • 5.2.2 The Different Choice of Complaint Strategy28-31
  • 5.3 Summary31-34
  • Chapter 6 Discussions34-41
  • 6.1 Major Findings34-35
  • 6.2 Influencing Factors35-41
  • 6.2.1 Social Factors35-37
  • 6.2.2 Cultural Factors37-41
  • Chapter 7 Conclusion41-43
  • 7.1 Summary41-42
  • 7.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42-43
  • Bibliography43-45
  • Appendix I45-47
  • Appendix II47-4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單剛;王英輝;;留蘇中國學生的課堂內(nèi)外[J];留學生;2010年05期

2 李少彥;;口譯中超語言信息探析[J];中國翻譯;2011年03期

3 Dan Levin;王瀟慧;;輔導中國學生赴美留學(英文)[J];大學英語;2011年08期

4 周丹;;不禮貌言語行為研究綜述[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8期

5 張敏;;探究新時期德語對中國學生的獨特吸引力[J];海外英語;2011年07期

6 管文娟;竇琴;;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當前中國的雙語教育[J];考試周刊;2011年41期

7 瞧秀梅;王海芬;;言語與情緒[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

8 薛牧青;;申請留學何須過度包裝[J];晚報文萃;2011年16期

9 李韶麗;;教師積極禮貌策略用語的語用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9期

10 韓曉;;言語行為的雙重結構與譯本研究——一個交往行為理論的視角[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大津;;論言語行為“得體性”探討中的概念混亂[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2 馬巖;;中國學生在俄語學習中的典型錯誤和糾錯對策[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3 季成葉;霍卓平;林曉明;崔爽;;中國學生營養(yǎng)狀況和常見病防治[A];預防醫(yī)學學科發(fā)展藍皮書——2002卷[C];2002年

4 唐炎;龔堅;郭禮;張新;;基于言語行為的體育教師課堂角色的實證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5 胡友信;;“THANK YOU”用語的言語行為與作用[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6 成子娟;侯杰泰;;中國學生學業(yè)成績和學習態(tài)度的跨文化比較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7 胡范鑄;;中國新聞言語行為構成性規(guī)則的演繹分析[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趙永青;孫鑫;王琴;;“CCTV杯”英語演講中提問前過渡語使用的研究[A];全球化中的英語演講:挑戰(zhàn)與創(chuàng)新——首屆全國英語演講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葛燕;周榮剛;劉西;張侃;林欽;;年輕學生對CRT界面的顏色偏好研究[A];中國人類工效學學會第六次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10 陳倩;;Observational Oral English Classroom Studie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Students And Western Foreign Teachers[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芳林;中國學生對未來更具信心[N];中國人口報;2002年

2 記者 陳小方;澳大利亞中國學生學者聯(lián)誼會成立[N];光明日報;2009年

3 陳末怡;展開雙手 迎接中國學生的加入[N];國際商報;2011年

4 記者 張冬冬;英國大使重申歡迎中國學生[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5 深圳特區(qū)報記者 范京蓉;評估創(chuàng)新的標準要不落窠臼[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6 張學工;中國學生進哈佛難上加難[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3年

7 本報記者 唐聞佳;美國公立高中“瞄上”中國學生[N];文匯報;2010年

8 曉波;中國學生李嘉英獲青年奉獻獎[N];中國改革報;2007年

9 易邊;中國學生奶計劃受到國際社會好評[N];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報;2004年

10 記者 劉暢;英留學改革,駐華大使稱仍歡迎中國學生[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文兵;漢英維護言語行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樊小玲;漢語指令言語行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呂晶晶;合意性原則與刑事庭審轉述行為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4 梁曉玲;現(xiàn)代漢語引發(fā)句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5 于秀成;漢語中非真誠性邀請行為語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金立;合作與會話——合作原則及其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7 周保國;中國學生英語冠詞過渡語知識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5年

8 趙明煒;會話的交互言語行為模式[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9 趙微;指令行為與漢語祈使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10 王蘊峰;中國學生對英語被動結構的習得[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巍葳;俄語祝愿言語行為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3年

2 王麗梅;俄語疑問句的語用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3 葉慧;漢語虛假言語行為語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4 劉君紅;中美電影中的恭維言語行為跨文化比較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5 郭晉媛;漢語教學語境下不贊同言語行為的語用學分析[D];山西大學;2004年

6 凌來芳;[D];安徽大學;2004年

7 程進軍;贊揚言語行為的跨文化研究:培養(yǎng)外語學習中的交際能力[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8 孫亞琳;從拒絕言語行為反觀外語學習對學習者文化身份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董臻;中美文化差異之言語行為比較——“承諾”的文化差異[D];大連海事大學;2003年

10 王迪;中美文化之拒絕策略比較[D];大連海事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漢英抱怨言語行為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9016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9016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248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