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的邏輯這個樣,漢語是這樣的——為趙元任先生誕辰120周年而作之二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分類號】:H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沈家煊;;“名動詞”的反思:問題和對策[J];世界漢語教學;2012年01期
2 沈家煊;;英漢否定詞的分合和名動的分合[J];中國語文;2010年05期
3 沈家煊;;我看漢語的詞類[J];語言科學;2009年01期
4 沈家煊;;“零句”和“流水句”——為趙元任先生誕辰120周年而作[J];中國語文;2012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忠;;釋“天人合一”與語法之“意合”[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11期
2 張恒君;;“連續(xù)”詞性辨析[J];辭書研究;2011年06期
3 劉宇紅;;漢語名物化困境的根源與解決辦法[J];外國語言文學;2011年04期
4 劉曉林;;論去及物化態(tài)及其類型學意義[J];國際漢語學報;2011年02期
5 徐曉霞;;新時期如何加強高校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08期
6 牛然明;王洪濤;;認知語法視角下的漢語詞類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8期
7 胡建華;;句法對稱與名動均衡——從語義密度和傳染性看實詞[J];當代語言學;2013年01期
8 吳庚堂;;量詞浮游的動因[J];當代語言學;2013年01期
9 宗守云;;試論指示詞語“本”及其構(gòu)式“本NP”[J];長江學術(shù);2012年04期
10 盧妍吉;;論漢語零句的語義表達[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沈家煊;;“名動詞”的反思:問題和對策[A];高名凱先生學術(shù)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莫啟揚;語言中的時間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學;2011年
2 崔惠玲;韓國語詞類學的歷時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3 張德歲;謂詞性主語與謂詞性賓語不對稱現(xiàn)象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4 曾海清;現(xiàn)代漢語同語式全方位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5 王邁;語言形式化原理[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6 廖正剛;英漢基本顏色詞跨范疇現(xiàn)象對比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煥香;漢英雙重否定范疇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8 翟穎華;面向第二語言教學的現(xiàn)代漢語核心詞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9 王志英;現(xiàn)代漢語特殊否定現(xiàn)象認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10 李海燕;漢韓動名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江苗;馬山壯語“形容詞+NP”結(jié)構(gòu)分析[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2 王君;現(xiàn)代漢語解注關系并列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黃念;英語詞典自指義項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4 周瑜;現(xiàn)代漢語詞頻與兼類的相關性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5 龔玉婷;復合名、動、形的功能轉(zhuǎn)指及轉(zhuǎn)喻的單向性優(yōu)勢[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6 孫美麗;基于語料庫的中國英語學習者詞性誤用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7 王曉薈;指示代詞“本”和“該”對比及教學考察[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8 靳海強;古今漢語名詞動用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9 張茉;現(xiàn)代漢語連詞“而”的義項分析[D];北京大學;2012年
10 王平;“V來V去”格式的認知分析[D];四川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德熙 ,v緙孜,
本文編號:254772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547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