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nèi)外語用學實證研究比較:語料類型與收集方法
[Abstract]:The importance of research methods to linguistic research is self-evident. For pragmatic research, corpus selection and collection methods are very important. Based on the pragmatic empirical research articles published in important journals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orpus and its collection methods in each study, and compares them with each other to explore the choi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rpus by Chinese and foreign research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us types and research topics, as well a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orpus collection methods, are intended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domestic pragmatics researchers in data selection and collection methods.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揚州大學;
【基金】:南京大學“985工程”三期改革型項目“當代西方語言學前沿理論研究與應用探索”(編號:NJU985JD05) 江蘇高校優(yōu)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成果
【分類號】:H03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何自然;語用學方法論芻議[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2 姜占好;周保國;;學習者語用能力評估研究[J];外語教學;2012年05期
3 劉建達;;中國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的測試[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國平;;會話者的稱呼與即時心理建模[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2 張小情;;北歐四國(瑞典、挪威、芬蘭、丹麥)英語基礎教育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3 劉吉林;;模因論指導下的高職英語專業(yè)學生語用能力培養(yǎng)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12期
4 陳建平;杜軍;;論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04期
5 袁金秋;;加強語用測試在大學英語評價體系中的作用[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12期
6 楊玲;;論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與英語專業(yè)教學改革[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8期
7 黃婉童;;模因論視角下EFL學習者語用意識培養(yǎng)探析[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年06期
8 劉忠;;國內(nèi)大學生語用能力培養(yǎng)途徑研究[J];大家;2012年20期
9 劉哲,王佳平;對負語用遷移影響英語寫作的分析與對策[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10 徐世紅;;高考英語測試中的標準化問題分析[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朱曉申;大學英語成功學習者綜合培養(yǎng)路向研究:理論與實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2 宗世海;漢語話語中誤解的類型及其因由[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0年
3 王勤玲;幽默言語的認知語用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4 劉根輝;計算語用學基礎理論及其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5 姜占好;過渡語語用學視角下的我國大學生語用能力評估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6 楊洋;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界定與評價[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7 陳冰飛;級差含義實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8 朱德光;“批評”言語行為在感知和表達兩個層面上的語用遷移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姚超;英語專業(yè)一年級學生的語用能力現(xiàn)狀分析及對英語教學的啟示[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林遙;大學生語用能力現(xiàn)狀調查及相關教學對策[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美玲;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和研究生語用能力對比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4 戴慧;運用試卷分析策略提高英語學困生學習成效的探索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郁璐;顯性教學對高職學生習得英語拒絕語的影響[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6 盧姝姝;高職一年級學生英語語用能力及其英語水平的關系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7 朱湘燕;漢語批評言語行為研究及其對對外漢語教學的啟示[D];暨南大學;2002年
8 劉勇;古尊宿語錄疑問句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9 申毅攀;關聯(lián)理論視角下的誤解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4年
10 徐兆娟;語用學視角下的雙語詞典詞語定義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建達;;外語語用能力:定義、教學與測試[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2 何自然;語用·認知·社會文化·外語教學[J];外語研究;1998年02期
3 諶莉文;英語聽力理解中的語用推理[J];外語教學;2005年01期
4 陳治安;袁淵泉;;語際語用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外語教學;2006年06期
5 殷銀芳;苗興偉;;外語課堂環(huán)境下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模式[J];外語教學;2008年05期
6 張輝;試論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遷移與語用失誤[J];外語教學;1994年03期
7 董曉紅;對不同階段英語專業(yè)學生語用能力的調查與分析[J];外語教學;1994年03期
8 何自然,閻莊;中國學生在英語交際中的語用失誤——漢英語用差異調查[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6年03期
9 洪崗;英語語用能力調查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1年04期
10 劉建達;;中國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的測試[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姜占好;過渡語語用學視角下的我國大學生語用能力評估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菲菲;語用能力與大學英語教學[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海銘;論語用學研究的趨向[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7年02期
2 劉根輝,李德華;中國語用學研究狀況與發(fā)展方向[J];現(xiàn)代外語;2005年01期
3 馬冬;;語用學框架中的語境思考[J];外語學刊;2007年04期
4 龍?zhí)蚁?;語用學的起源和發(fā)展[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7年09期
5 王鳳琴;;語用學與交際能力[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8年02期
6 鄭潔;;英漢人稱指示語的語用共性[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年15期
7 李媛媛;;駁語用學是“廢紙簍”之謬[J];文教資料;2010年32期
8 I.Kecskes;L.Horn;王小潞;吳廬春;;《語用學探索:語言、認知與跨文化視角》介紹[J];當代語言學;2011年03期
9 童齡;;大學英語教學中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J];文學教育(下);2011年06期
10 鐘福連;;語用學的發(fā)展:與修辭學的交匯[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邱林林;;委婉語功能的語用學研究[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2 朱建平;;從語形學、語義學到語用學[A];2000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0年
3 張利芳;;論預設的可廢除性和投射問題[A];2003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3年
4 何向東;袁正校;;交際意圖——語用推理的目標[A];2000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0年
5 軒治峰;;含意的解讀及翻譯[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胡開寶;張柏然;;論語用學原理在雙語詞典編纂中的應用[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曾文雄;;對比語用學研究思考[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8 林正弘;;邏輯教學的三個層面[A];第二屆海峽兩岸邏輯教學學術會議專輯[C];2006年
9 馬林;;論意義的漸進過程[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10 李軍;薛秋寧;;語際語用學對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啟示[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記者宋暉 通訊員張新紅;語用學研究趨向多元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2 記者 徐川山;扎實推進中國的語用學研究[N];語言文字周報;2011年
3 柳鳳運;陳原最后的小屋[N];光明日報;2006年
4 北京師范大學 鄧 峗;《言有所為——現(xiàn)代漢語語用分析》讀后[N];中國信息報;2005年
5 張建軍;真正重視“邏先生”[N];人民日報;2002年
6 胡欣;《牛津語言學入門叢書》:語言學親切走近[N];中國教育報;2001年
7 姜國權 首都師范大學國際文化學院;博弈論和演化論拓寬傳統(tǒng)語言學研究視野[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姚鴻琨;詞匯語用學之阻遏現(xiàn)象新探[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2 褚修偉;程式性言語事件—人類基本生存方式的語用學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8年
3 殷杰;哲學對話的新平臺[D];山西大學;2002年
4 葉慧君;漢語詞義在線理解的詞匯語用學研究[D];河北大學;2013年
5 李三福;教學的語用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劉根輝;計算語用學基礎理論及其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7 王建華;漢英跨文化語用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8 張春星;對幽默翻譯中語境調整的語用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9 趙英玲;漢語沖突話語語用修辭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傅利;英語作為外語的課堂問答話語語用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兆娟;語用學視角下的雙語詞典詞語定義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2 王敏玲;漢語語境下夫妻間沖突話語的語用學研究[D];山西大學;2006年
3 賴陽;試論語用的基本原則[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4 張爽;俄語語言游戲中的語用學若干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5 鄧華;日語委婉表達的語用學分析[D];西南大學;2012年
6 肖思涵;微博營銷語言的語用學研究[D];南昌大學;2013年
7 陳杰;語用預設在合同法默示條款中的體現(xiàn)[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8 范紅云;從語用學角度論日語間接言語行為[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趙倩平;時間指示語的語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10 龐亞飛;“禪門公案”的語用學研究[D];山西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49068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490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