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漢語語料庫中的英語外來詞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rapid rise of China, the need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outside world is increasing.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many new things, new ideas, new cultures and "new languages" pour into people's daily life. As one of the features of "new language", English loanwords are a unique landscape and an important factor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orpus.
【作者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外語學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2011YYS094)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H136.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鄒嘉彥,游汝杰;當代漢語新詞的多元化趨向和地區(qū)競爭[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3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甘濤;姜玲;;當代漢語的日源新詞在日語專業(yè)教學中的處理[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年04期
2 李玨;;“果子”“抹茶”“~燒”——小議中國食品名中的日系外來語[J];才智;2010年21期
3 刁晏斌;;“摩托”與“馬達”的混同與分化——一個比較獨特的“一源二詞”現(xiàn)象考察[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4 鄭竹群;;詞競人擇 適者生存——論外來詞的規(guī)范化問題[J];外國語言文學;2006年04期
5 郭小聰;;文化軟實力研究在中國[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6 趙國棟;劉瀟;;混沌語言學視角下的外來詞處理策略探索[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7 王敏;張利寶;;《黑韃事略》“撒花”考[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8 胡妍麗;;淺議網絡新詞語的構詞方法[J];大眾文藝;2011年20期
9 陳鴻;;漢語詞匯的疊音現(xiàn)象評析[J];飛天;2012年04期
10 李琳;;試論清末民初時期進入漢語中的日語借詞及使用情況[J];時代教育;2012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劉金鳳;;新詞新義產生的軌跡[A];中國計算技術與語言問題研究——第七屆中文信息處理國際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明;西雙版納傣語量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2 遲慶立;文化翻譯策略的多樣性與多譯本互補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3 崔軍民;萌芽期的現(xiàn)代法律新詞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4 侯昌碩;衍生與借用—新時期舊詞新義現(xiàn)象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5 吳寶安;西漢核心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6 王潔;區(qū)域變異與互動視角下的華語新詞新義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7 扎亞;漢蒙教育類成語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8 潘家福;新加坡華社的多語現(xiàn)象與語言接觸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9 朱一凡;翻譯與現(xiàn)代漢語的變遷(1905-1936)[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戴麗琴;《世說新語》與佛教[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楊;東北方言中的滿語借詞[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王玉珊;從新詞語談當今社會文化[D];延邊大學;2003年
3 姜明磊;漢語外來詞多譯并存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4 林界軍;基于語料調查和語言對比的網絡新詞語造詞方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袁園;1990-2002年間的經濟類新詞透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6 劉文文;當代漢語新詞借代造詞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7 許迎春;新加坡華語特色詞語考察[D];暨南大學;2006年
8 邵天松;《法顯傳》詞匯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9 程洲;《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三音節(jié)詞及固定語聲音形式和語法結構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10 肖月;現(xiàn)代漢語西源意譯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興權;現(xiàn)代朝鮮語中的英語外來詞[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3期
2 盛培林;;英語外來詞——英語詞源學初探[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1990年04期
3 郭佳寧;;英語中的“雞蛋詞”[J];初中生學習(低);2011年Z1期
4 張劍平;;漢語和德語中的英語外來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2期
5 高中杭;;淺析德語中英語外來詞的形態(tài)句法融合[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6 牛玉琴;;試析英語外來詞對漢語的影響[J];內江科技;2008年09期
7 鄧建農;;漢語中的英語外來詞及翻譯[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年09期
8 劉留;;德語中名詞性英語外來詞詞性的歸類[J];科技信息;2010年25期
9 張繼合;;英語借走的“十個中國詞”[J];中國校外教育(優(yōu)等生);2008年07期
10 易朝暉;;泰語中的英語源意譯詞初探[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開瑛;由麗萍;;基于語料庫的漢語辭書編纂系統(tǒng)[A];2004年辭書與數(shù)字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張碧川;王小捷;徐文智;劉冬雪;;漢語兒童口語語料庫的建立及語料初步統(tǒng)計分析[A];中國計算機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7-2009)[C];2009年
3 樂明;;漢語財經評論的修辭結構標注研究[A];內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葉楠;;試論瞿秋白與新文化[A];瞿秋白研究論叢——紀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義65周年專集[C];2000年
5 ;建設南鋁新文化 營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A];福建企業(yè)文化在創(chuàng)新——福建省企業(yè)文化創(chuàng)新研討暨經驗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6 崔樂泉;;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新文化的構建——兼論體育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發(fā)展[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7 《詞典》編寫組;徐德寬;楊同用;張會;劉蘭民;;《現(xiàn)代漢語常用實詞搭配詞典》編撰中的幾個問題[A];2004年辭書與數(shù)字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常寶寶;肖華云;;面向語言學家和詞典編纂專家的漢英雙語語料庫檢索系統(tǒng)[A];2004年辭書與數(shù)字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王繼華;;教育新文化的時代意義[A];第五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6年
10 郭曙綸;;漢語語料庫大規(guī)模統(tǒng)計與小規(guī)模統(tǒng)計的對比[A];第二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祝毅晶;對一種新文化的恐懼與希望[N];中國經濟時報;2001年
2 本報通訊員 劉貴勝;新文化引領塔城農村[N];伊犁日報(漢);2007年
3 天鴻;天津一汽為車展注入新文化[N];中國工業(yè)報;2004年
4 雒海軍;培育新文化 建設新西飛[N];中國航空報;2003年
5 ;新時代 新文化[N];中國經營報;2004年
6 本報記者 孔麗頻;樹立短信新文化迫在眉睫[N];中國改革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甘文瑾;《徽娘宛心》主打兩張牌[N];中國電影報;2006年
8 趙鳳華;大學是新文化的孵化器[N];科技日報;2007年
9 鄭永年;人本中國:新文化的構建[N];21世紀經濟報道;2006年
10 那宇輝;茶社新文化[N];廠長經理日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為民;漢語性別詞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向二蘭;漢英助動詞句法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朝華;布依語漢語名量詞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4 虞蓉;中國古代婦女的文學批評[D];四川大學;2004年
5 潘國英;現(xiàn)代漢語狀語語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陳勇;漢語數(shù)量范疇及其非范疇化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7 許才山;中國城鎮(zhèn)化的人本理念與實踐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孟遠;歌劇《白毛女》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9 王鑫磊;近代中國社會代際關系的歷史考察[D];復旦大學;2008年
10 易麗;學校轉型中的新文化生成[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志成(Natthawut Sukprasong);泰國大學生學習漢語中的英語外來詞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陳瑤;翻譯與文化視角下的日漢雙語英語外來詞對比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3 王曉光;20世紀末-21世紀初俄語中英語外來詞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4 鄒小宇;基于北京大學漢語語料庫的名詞轉類形容詞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5 王娟;對近20年俄語中的英語外來詞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旦淑芬;現(xiàn)代漢語中的英語外來詞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7 徐潔;俄漢語英語外來詞對比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8 孫啟云;現(xiàn)代漢語中英語外來詞探析[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9 強曉斌;對進入英語的日語詞匯的考察[D];天津理工大學;2007年
10 駱樂;現(xiàn)代漢語中英語外來詞譯名翻譯[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240434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404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