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黎錦熙先生漢語釋詞的特點和方法
[Abstract]:Li Jinxi i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linguists in the last century. His research work is pioneering in many fields, and the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vocabula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Li's Chinese interpret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his attention to demonstration, the importance of vocabulary in Modern Mandarin Literature, and the systematization of word meaning. In the method of searching for the meaning of words, take the sound as the pivot, skillfully use the turn of a sound, fully consider the case of the ancients' words, at the same time, extensively relate to the ancient and modern dialects.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H134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四貴;;《馬氏文通》的介詞理論及其發(fā)展[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2 張柏青;“二十四韻”語境別義──《二十四詩品》作者補證[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3 胡德明;;從反問句生成機制看“不是”的性質(zhì)和語義[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4 熊仲儒;;漢語等同雙賓句與等同范疇[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5 陳敏;;現(xiàn)代漢語助詞“著、了、過”的演變——兼從“著、了、過”的歷史演變看“形容詞+動態(tài)助詞”現(xiàn)象[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6 張明友;;“已經(jīng)”語法意義新探——對外漢語教學中引發(fā)的思考與探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6期
7 王琳;;方位詞研究綜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6期
8 李美妍;;先秦漢語特指式反問句[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0期
9 朱文豪;;漢語心理動詞研究現(xiàn)狀綜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9期
10 方小中;定中結(jié)構(gòu)研究綜述[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周麗娟;張坤麗;袁應(yīng)成;昝紅英;;基于規(guī)則的現(xiàn)代漢語連詞用法自動識別研究[A];第五屆全國青年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武宏琛;;現(xiàn)代漢語疑問代詞非疑問用法研究述評[A];第五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莉娜;翻譯中句子結(jié)構(gòu)轉(zhuǎn)換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吳善子;漢韓反詰語氣副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劉春蘭;《訓世評話》語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董正存;漢語全稱量限表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彭懿;英漢膚覺形容詞的認知語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龍又珍;現(xiàn)代漢語寒暄系統(tǒng)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8 李青;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主觀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王欣;漢日否定表達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莫啟揚;語言中的時間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淼;最簡方案下附加語的移動合并及其位置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敏;“難不成”的衍生過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顧倩;現(xiàn)代漢語否定副詞“不”“沒(沒有)”“別”的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林琳;“代詞+(的)+名詞”結(jié)構(gòu)中“的”字隱現(xiàn)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蘇章海;進化與融合:中西語言學元語言關(guān)鍵詞系統(tǒng)對比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6 崔顯麗;《清平山堂話本》連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孫艷;漢語“A+過+O”結(jié)構(gòu)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謝亮亮;俄語原因意義的表達及與漢語的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孫淑營;《列子》介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劉志成;現(xiàn)代漢語疑問句習得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黎錦熙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暨學術(shù)思想研討會征稿啟事[J];漢語學習;2009年04期
2 ;《黎錦熙語文教育論著選》評介[J];語文建設(shè);1995年12期
3 ;黎錦熙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暨學術(shù)思想研討會征稿啟事[J];語文研究;2009年04期
4 譚曉平;;從中文信息處理角度看《新著國語文法》[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刁晏斌;;黎錦熙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暨學術(shù)思想研討會在京召開[J];中國語文;2010年04期
6 黎錦熙;黎錦熙先生序[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03期
7 黎澤渝;黎錦熙先生和《中國音韻學》[J];語文建設(shè);1994年03期
8 王,
本文編號:230723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307235.html